——兼論七夕節中的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與趙洪娟商榷潮汕出花園習俗的起源問題
——兼論七夕節中的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

2019-08-06 09:43:12袁澤銳
文化遺產 2019年4期

袁澤銳

出花園是流傳于我國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閩南等地區的一種成年禮,一般在男女青年15歲時舉行。目前學界關于潮汕出花園的相關學術性研究還相對匱缺,知網僅有8篇有關“出花園”的文章。大多數的文獻資料僅限于對潮汕出花園習俗及其起源做出介紹,如陳澤芳的《潮汕“出花園”習俗調查》一文就“出花園”的淵源和潮汕各地的出花園特點做了闡述[注]陳澤芳:《潮汕“出花園”習俗調查》,《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林婧的《潮汕七月七習俗研究》則論述了在傳統和現代兩種語境下的潮汕七夕節習俗(以出花園習俗為主)及其存在價值。[注]林 婧:《潮汕七月七習俗研究》,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大多數文章都認為15歲以前的未成年人都在“花園”里得到公婆神的保護,在15歲時需要告別公婆神,于是就產生了“出花園”的習俗。而趙洪娟的《潮汕“出花園”成人禮之祆教因素探究》一文較以往研究,則有了較為新穎的視角。該文通過論述了潮汕地區出花園活動中的相關西域元素,并大膽提出了潮汕出花園習俗來自于西域祆教的結論。[注]趙洪娟:《潮汕“出花園”成人禮之祆教因素探究》,《文化遺產》2018年第5期。然而此文一出,引起了潮汕相關文化群體的熱烈討論。對此,筆者借用民俗學、民族學和人類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系統地探討潮汕出花園的起源問題。

一、 關于潮汕出花園中的“西域祆教因素”分析

《潮汕“出花園”成人禮之祆教因素探究》一文引用瑣羅亞斯德教徒成人禮儀式并且把其和潮汕的出花園習俗做了比較:

依據舊波斯歷法成人禮在10月8日舉行,也就是 Dai 月 Dai 日,此日為日月同名,對應現在的歷法就是在五月舉行。在這一天有三個男孩要舉行成人禮,地點在學校。其母親們將所需物品裝到一個大的圓盤子里,里面放上圣衣、圣帶、一塊大手帕,并用綠布蓋上,將其帶到學校;其他人則需帶一盞燈、裝有綠植的銀盆、玫瑰水和糖果。男孩需先沐浴,然后穿上新縫制的衣服,披戴上新織好的圣帶,同時需要在每個人身上噴灑玫瑰花瓣水。家長還需給老師和其他人分發糖果,以示慶賀。孩子們需將綠植放到大廳的圣壇柱上,整個儀式中一直有火在燃燒,儀式結束后火需送到圣廟去。在學校的儀式結束后,孩子們需回到家中各自慶祝,今天成人的孩子將坐在門廊地毯的顯要位置上,他的母親和姑母、姨母們將會送他禮物和柏樹枝。在有些人家的成人儀式中還要喝石榴枝葉榨出的汁。女孩子的成人儀式與男孩子相同。[注]轉引自趙洪娟《潮汕“出花園”成人禮之祆教因素探究》。

趙洪娟認為潮汕出花園儀式是上述波斯成年禮的翻版,主要有下列這些相似的民俗元素:石榴花、胡、節日時間、穿新衣服和木屐等元素。對此,筆者將對潮汕出花園中的這些民俗元素一一進行分析。

潮汕七夕節為少男少女舉行出花園儀式過程中,需要使用石榴花或石榴枝浸泡過的清水。其實在潮汕出花園儀式中,有的地方諸如潮安、澄海等地是需要使用6對花草的,分別為榕樹枝、龍眼枝、桃枝、竹枝、石榴花枝、仙草(三葉青)等。榕樹枝、龍眼枝和仙草象征永葆青春、朝氣蓬勃之意;竹枝象征成才、及第之意;石榴花枝和桃枝是取辟邪之意。[注]林凱龍:《潮汕古俗》,北京:三聯書店2016年,第182頁。可見潮汕出花園習俗中使用石榴花只是該習俗中眾多植物元素中的一個元素而已,而其它的植物也大多是中國本土植物。

另外,石榴確實是在漢代時由張騫出使西域所帶回來的植物,石榴傳入中國后成了一種吉祥物。但是潮汕地區使用石榴花枝不僅用于出花園儀式中,在潮汕地區的很多傳統習俗中也常要使用石榴花枝,比如在正月或臘月各村寨的拜神活動中,潮汕人會在雞、鴨、魚、羊、粿條、糕點等祭品上插上石榴花枝,其寓意是吉祥如意。石榴因為多籽的原因,潮汕民間一直用來表達吉祥的祝福。此外,由于石榴樹枝上多刺的原因,潮汕民間也認為石榴可以用來辟邪除晦,于是在潮汕地區的很多儀式中均有使用石榴花的習俗,如在神像開光儀式中,法師經常使用石榴花枝浸泡過的清水噴灑儀式現場,營造一個神圣的空間。在潮汕正月“營老爺”活動中,游神隊伍最前面的人需要持一桶石榴花浸泡過的清水,一路噴灑“圣水”,其主要目的也是清除晦氣,確保村境平安。在民間建新房時,人們往往也會在其現場噴灑石榴花枝水。在遇到一些不吉利的事情時,人們也常會在周圍噴灑石榴花枝水。此外,石榴花枝也常常用到喪葬儀式中。可見,潮汕出花園時使用石榴花只是其眾多習俗中的一種而已,其主要目的也是求平安和表達一種美好祝福。因此,僅以出花園中的石榴花元素來判斷其習俗與西域祆教有必然聯系還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另外,該文中還提到潮汕出花園使用的另外一個物品“胡”(一種竹篾做成的圓形盤子,可以用來盛物品)也來自于西域。此“胡”名字確實具有西域色彩,但該圓盤也是潮汕地區一種日常用具,不僅用于七夕節的出花園活動中,在潮汕很多節日中仍然經常使用該盆子。潮汕人經常用“胡”來裝酵粿,稱為“一胡酵粿”;或裝其它食品,如“一胡甜粿”“一胡粿條”等等[注]酵粿、甜粿和粿條都是潮汕傳統食物的名稱。酵粿味道略似于甜的饅頭,甜粿味道則似年糕,此兩者均為圓盤形。粿條則是用米漿做成的片狀食物,和河粉味道相似。。“胡”已經融入了潮汕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所以僅憑物品“胡”不足以證明潮汕出花園來源于西域祆教成年禮。

左圖為潮汕地區游神時使用的石榴花枝(袁澤銳攝)

右圖為潮汕祭神活動中用“胡”裝祭品(袁澤銳攝)

另外趙洪娟還提到出花園節期“七月初七”與祆教節期相近的問題。其實選擇七月初七做為節日與古人對重日的神秘觀念有關系,諸如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重日大多被認為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如招魂續魄、祓除不祥、羽化升天之類的活動和神話大多選擇在重日。除天人際遇和升天之外,“七月七日”更重要的意義還包括人生命的創造。《荊楚歲時記》講到女媧“初七造人”,七月七為雙七日,按上古神話與迷信思維的邏輯,也就被賦予了天神創造人類神圣日子的性質。[注]張君:《七夕探源》,《湖北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此外,選擇在七月初七還與古人的數字崇拜有一定的關系。《黃帝內經素問》曾講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葵至,任脈通……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注]陳國印:《黃帝內經素問新編》,北京:中醫研究院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91頁。古人認為人的生命周期往往與“七”有關系,包括在人去世之后第七天也有“做七”的習俗。綜上,潮汕人選擇在七月初七舉行成年禮,也是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一個新周期的開始。由此可見,七月初七過出花園是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的,并不是效仿西域祆教的成年禮。

潮汕出花園還需穿新衣和紅木屐,而祆教中的成年禮也需要選擇新衣服和新鞋子。其實潮汕出花園穿紅木屐是一種吉祥的祝福。至于為什么要穿紅木屐,潮汕地區流傳著一則有名的故事。據說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林大欽少時讀書,因買不起紅鞋,便穿紅皮屐。[注]林凱龍:《潮汕古俗》,第183頁。后來認真讀書,出人頭地,于是潮汕人們認為出花園時穿紅屐是個好兆頭。其實成年禮中需要換上新衣服是一種普遍性行為。人類學家把世界上的成年禮分為:標志型、教導型、象征型和考驗型等類型。其中標志型的成年禮會在外部特征做了一些改變,比如進行紋身、紋臉、更換頭飾,或是穿上新的服飾。中國古代的冠禮、笈禮以及彝族的換裙禮等均有標志型成年禮的屬性。[注]賀少雅:《當代成人禮俗的類型、源流與發展》,《文化遺產》2018年第4期。由此可見祆教成年禮和潮汕出花園穿新衣服均是一種普遍現象,并不足以證明兩者之間的淵源關系。

此外,趙洪娟認為歷史上西域的祆教徒來到廣州后會影響到潮汕文化,并且引用如下文獻佐證:其一,《中國印度見聞錄》“黃巢率兵破廣州,殺回教徒、猶太人、基督教徒、祆教徒,為數達十二萬以至二十萬”。[注]穆根來:《中國印度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96頁。其二,《唐會要》記載“貞觀二年六月敕:諸蕃使人所娶得漢婦女為妾者,并不得將還蕃。”[注](宋)王溥:《唐會要》卷一百“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第1796頁。此兩份文獻資料只能證明當時在廣州存在著祆教徒,并不能證明潮汕地區也有祆教徒的現象。其三,引用《舊唐書》盧鈞上任廣州之后采取的政策是“先是土人與蠻獠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之,相誘為亂。”[注](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七·崔慎由等”,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4592頁。其實,此處文獻講到的通婚對象“蠻獠”一詞是舊時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包括歷史上的瑤族和侗族等南方少數民族。在古文獻中常稱外國人為“番”。所以此處文獻實屬誤用,完全證明不了當時廣州本地人與外國人的通婚現象,更何況要證明當時潮汕與祆教徒的通婚。只能說明廣州本地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通婚現象。

趙洪娟進一步以《乾隆潮州府志》記載的“港海船聚泊之處,貨物出入之咽喉,為海防最重要庵埠”[注](清) 周碩勛:《乾隆潮州府志》卷三十四,《中國地方志集成·乾隆潮州府志》,上海:上海書店2003年,第825頁。。來證明潮汕地區在明清時是重要的港口,但此文獻也只能說明潮汕地區與外界的經濟貿易往來,并完全不能夠說明祆教文化影響到潮汕文化。其實阿拉伯人征服波斯之后,原來的祆教(拜火教)徒大量改信伊斯蘭教。[注]龔方震、晏可佳:《祆教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第214頁。到了賽爾柱克人和蒙古人統治時期,波斯的祆教徒越來越少了。[注]龔方震、晏可佳:《祆教史》,第221頁。而上述提到明清時潮汕地區為重要港口的證據也是絲毫不能證明潮汕地區在明清時受祆教文化的影響。實際上,潮汕地區哪怕連伊斯蘭教文化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目前在潮汕地區沒有一座清真寺),而伊斯蘭文化在廣州、泉州等地的影響力明顯比潮汕更強(廣州、泉州等地卻依然有清真寺),更何況明清時來粵的阿拉伯人大多已不是祆教徒了。

由上述諸多論述可見“潮汕出花園是祆教文化影響下而形成的”立論是不能成立的。對此,筆者將再進一步以民俗學的相關節日理論來論證潮汕出花園與我國傳統七夕節的關系。

二、 潮汕出花園習俗與七夕節“核心元素”的關系

中國的歲時節日立足于傳統的農耕文化,是和物候氣象轉換相適應的。中國各傳統節日均形成了各自的節日主題,如春節的辭舊迎新,清明的緬懷祖先,中秋人月共圓,重陽的長壽健康等等。每個節日的民俗活動圍繞著節日的主題,形成了節日習俗中的“核心元素”。節日中的核心元素是節日的重要標志,如清明節掃墓祭祖這一民俗活動就成了清明節的象征性活動。學者宋穎認為“核心元素”傳承節日的本質內涵,體現出的是某一節日的普遍意義,即便有朝代更替、地方傳播等現象,節日的基本內涵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從而能夠使我們在紛繁的民俗事項記載中辨認和確定該節日。具體來講,“核心元素”是指保持文化傳承的那些基本沒有變化的元素,它們的功能主要在于傳承歷史的記憶,使得民俗事項即便出現于其它地域、其它族群當中,也能夠追溯出其來源和發展的文化元素。[注]宋穎:《端午節研究:傳統、國家與文化表述》,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46頁。以下將借助節日中的“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兩個概念分析七夕節和潮汕出花園的關系。

為了揭示潮汕出花園和七夕節之間的關系,我們需要明確七夕節的“核心元素”,即七夕節的本質內涵。七夕節至少起源于三四千年前,這和遠古人們的星辰崇拜有關系。古人對牽牛星和織女星進行了人格化的想象,并創造出牛郎和織女的傳說故事。此外,人們認為數字“七”有著神秘的力量,有其特殊的寓意,往往和生命活動周期有關。到了漢代才正式定七月初七為七夕節。兩漢時期,七夕節的主要民俗活動為乞巧。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牛郎織女的故事與七夕節俗相互融合,成了一個普遍性的節日。由于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大動蕩的時期,處于戰亂中的老百姓把愿望向傳說中的人物去乞求,因此這一時期七夕節除了以往的乞巧習俗之外,還添加了乞求富貴、乞求生子、祈求婚姻、乞求長壽的習俗。[注]吳天明:《七夕五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歸納起來,七夕節就在于滿足人類物質資料生產的需要和人口的再生產需要,其民俗事項都是為了人類生產增收和種族繁衍,其中人口的再生產就是七夕節的“核心元素”。所以從七夕節所采取的各項民俗活動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全方位的促進人口的再生產,這是七夕節的文化內核,也是人們的共同心愿。還有,七夕節的另外一個核心元素就是節期是固定在農歷七月初七。

“變動元素”是指那些隨著時間、地域、族群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文化元素,它們的功能在于建構群體內部的文化認同,使得這個群體成員之間能夠形成共同分享的一整套符號系統。借助這些變動元素,使得群體之間有所差異,從而能夠讓其內部產生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變動元素”體現出的是節日的多樣性和變異性。從共時性上看,它能夠通過當地特有的一些符號來維系群體的文化認同,加強特定地方的人群在小范圍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構建起群體內部共享的文化符號體系,從而維持著一方社區的穩定發展。從歷時性上看,“變動元素”會體現出某一朝代的某一節日的習俗特色。[注]宋穎:《端午節研究傳統、國家與文億表述》,第46頁。

在七夕節中,所有外在表現形式都是可以變動和替代選擇的,各地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選擇這些變動元素。如七夕節在浙江溫嶺石塘鎮則稱為“小人節”,每當七月初七這一天,當地所有1至16周歲的男女少年均需要祭祀“七姑星”(亦名“七女神”“七娘夫人”“七姑”“七仙女”等)。祭品一般需要甜湯圓、桂圓和整只雞等。小人節的主要目的是祈求兒童吉祥如意、健康成長。[注]陳勤建:《當代七月七“小人節”的祭拜特色和源流》,《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浙江的小人節活動就是七夕節的變動元素之一。潮汕出花園則是15歲的青少年在七夕這天祭拜床婆神,祭品也需要有甜湯圓、桂圓和整只雞等,其主要目的也是祝福孩子健康成長,未來的人生道路順順利利。此外,臺灣的臺南市和福建閩南等地區的七夕節也流行著16歲的青少年祭拜七娘媽的習俗。從以上各地區的七夕民俗事項看,七夕節的變動元素有成年禮年齡上的不同,潮汕地區為15歲,閩南、浙江和臺灣等地區的成年禮則為16歲。但上述各地七夕節俗中都蘊含著一些相同的內容,即祝福孩子健康成長,未來的人生路上順順利利。潮汕出花園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七夕節的人口再生產的“核心元素”是對應一致的,它只不過是七夕節俗中的一個“變動元素”而已,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人口的再生產,恰好體現出七夕節的文化內核。

七夕節的核心元素示意圖

上表中可以看出潮汕出花園的主題與七夕節的核心元素是對應一致的,出花園時人們祝福孩子健康成長也是為了人口的再生產,種族的繁衍。七夕節是起源于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潮汕出花園習俗和七夕節文化內核的一致性,說明了潮汕出花園習俗與我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都有共同祝福。把潮汕“出花園”習俗置于七夕節語境,分析其核心元素,可以從縱向上把握出花園與七夕的歷史淵源,可從一個側面說明潮汕出花園并不是由西域祆教傳入的成年禮。另外,與潮汕出花園現象類似的習俗也廣泛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為了從橫向上進行比較研究,筆者把這類現象稱為“泛出花園”。

三、“泛出花園”現象中的核心元素

七夕節中變動元素體現了區域性特色習俗,如陜西剪豆苗投水驗巧,江蘇用細草棒驗巧,還有潮汕的出花園,浙江溫嶺的小人節,閩臺一帶的拜七星娘習俗等等各式各樣的習俗,這些區域性習俗都構成了七夕節的變動元素。但在七夕節這些變動元素中,筆者又發現了其中有些習俗是十分相似的,可以當成相同的一個民俗事項進行考察分析。比如驗巧的幾個習俗可以歸納為一個類型,深入進行考察。由于本文重點在于探討出花園習俗,故在此不對其它類型的習俗做討論。上述提到的潮汕出花園、浙江溫嶺的小人節和閩臺一帶的拜七星娘習俗都是發生在七夕節的民俗活動,都是為了祝福孩子健康成長,三者都屬于成年禮,均屬于“泛出花園”現象。于是七夕節中的部分變動元素又可以剝離出來當成一個新整體,進一步剖析其內部的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

“泛出花園”的變動元素則具有各色各樣的表現,如潮汕出花園為15歲,浙江小人節和閩臺的則為16歲。潮汕地區祭拜的神靈叫床婆,浙江和閩臺的則為七娘媽。此外在儀式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浙江的小人節需準備好紙張彩橋和紙彩轎等,閩南的拜七娘媽和浙江的儀式也大致相同,而潮汕的出花園儀式孩子則需要理發,穿新衣、穿紅木屐,用多種鮮花水沐浴,然后恭恭敬敬地拜謝床神。祀拜的儀式是在眠床上放置一個竹篾,然后把香爐及三牲、果品等擺在上面,由家長指點孩子燒香、點燭和跪拜。然后站在“竹篾”里跳出,象征跳出“花園”,此外,父母還要備辦豐盛的宴席,孩子坐正位,咬雞頭,象征出人頭地。

“泛出花園”習俗中都存在著一些核心的元素,其儀式均為一種成年禮,同時祝福孩子健康成長,在舉行成年禮的當天都需要答謝孩子的保護神。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和孩子保護神做一番告別,意味著孩子脫離了原有的狀態。孩子的保護神在“泛出花園”習俗中因地而不同,閩臺和浙江均祭拜七星娘,而七星娘則被認為其原型為織女,并且民間認為其誕辰為七月初七。而潮汕的床神亦稱公婆母或稱婆母。潮汕家長一般在孩子出生之后就需要為孩子準備一個婆母香爐。最常見是拿一個裝香灰的碗,放置在孩子睡覺的木床處即可。由于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所以人們認為其神靈能保護孩子健康成長。潮汕民間也認為床神的誕辰為七月初七,所以在七夕這天舉行出花園儀式也是表達對床神感謝。

根據張君的《七夕探源》一文對織女神性的分析,認為織女除了主婚嫁、生計和財貨之外,還主掌生育和庇護兒童的職責。[注]張君:《七夕探源》,《湖北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由此可見織女的神性和床神的神性是相通的,兩者均為未成年人的保護神,而民間均認為織女和床神的誕辰日為七夕。這是否可以說明潮汕的床神就是織女嗎?由于沒有足夠的證據,筆者不敢輕易斷言。

另外,與潮汕出花園習俗相似的不僅僅是上述閩浙臺的七夕節活動,在其它地區的其它時節中也有類似的習俗,諸如廣西壯族的還花儀式。壯族把“花婆”也稱為“床頭婆”,一般是在孩子出生后,由巫婆幫忙到外面采摘一朵野花,插在產婦的床頭,立為孩子的保護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需要祭拜“花婆”,在孩子成年時候需要舉行還花儀式,答謝花婆的保護之恩。[注]金茂年:《歌謠、神話與花婆崇拜》,《民間文化論壇》1995年第4期。雖然壯族的還花儀式與潮汕出花園節期不同,但其均有著相同的核心元素,即都是祝福孩子健康成長,祭拜的都是孩子的保護神,而且其保護神也都被稱為床神,也屬于“泛出花園”現象。于是“泛出花園”又可以分為兩個類別,一種是發生在七夕時節的,另外一種則是發生在非七夕時節。而潮汕出花園習俗既和七夕節的浙閩臺的拜七娘媽習俗相似,又與非七夕時節的廣西壯族還花儀式相似。這幾個“泛出花園”習俗的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泛出花園”中的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的分析,有利于我們對潮汕出花園習俗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同時也可以再一次地證明潮汕出花園與上述其它地區的“泛出花園”習俗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淵源。

四、 潮汕出花園現象與“花崇拜”的淵源

討論一個習俗的起源問題時,需要考察其習俗中的重要文化因子,在潮汕出花園習俗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就是“床神”。關于床神來源在潮汕地區有著兩個傳說:

宋仁宗出生之后,日夜啼哭,宮里上上下下的人,一籌莫展,只得張榜招賢進宮調治。一日,來了一個老嫗,抱過太子之后,果然見效。老嫗對皇后說:“太子十五歲前只宜在皇宮和花園里生活,十五歲之后才能出花園到外界去。”話音剛落,皇上駕到,老嫗避走不及,慌忙鉆進床腳下。后來老嫗被嚇死,皇上后悔莫及,便封其為兒童保護神——床腳婆,并將出花園的習俗向民間推廣。[注]林凱龍:《潮汕古俗》,第181-182頁。

而在潮汕的澄海、惠來、潮陽的城前、溪頭等地,又流傳著床神的另一則傳說:

即床神是花公花婆二人,民間稱之為“公婆母”。關于此神的來源,澄海民間傳說是:丈夫常年在外經商,妻子與人通奸,丈夫撞見后,將二人殺死,埋在了眠床地下。哪知丈夫續娶后生的孩子皆不能活。丈夫認為是死者陰魂作祟,只好在七月初七為死者設立牌位祭奠,從此小孩平安長大。[注]謝瓊霞:《拜公婆母的傳說》,《汕頭日報》2009年8月02日第7版。

其實上述兩則傳說是后人附和上去的,不足為信。潮汕當地人們認為小孩15歲前,其靈魂一直生活在花園里,并由花神保佑,人們亦稱其為床神、“花婆”或“花公花婆”等,小孩出生時要在床上或者床下安上其神位,所以人們亦稱呼花神為“床腳婆”。到了15歲時,要答謝床神的恩情,并把小孩子帶出花園,所以就形成了潮汕的“出花園”習俗。

筆者認為其起源和花崇拜有密切的關系,花公花婆信仰來自于古代人們對花的崇拜。《南越筆記》記載:“越人祈子,必于花王圣母,有祝辭云:‘白花男,紅花女。’故婚夕親戚皆往送花,蓋取詩‘花如桃李’之義。”[注](清)李調元:《南越筆記》卷四“花王父母”,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65頁。

潮汕在歷史上屬于百越民族聚居地,有學者過偉先生指出花婆信仰是古百越民族的共同信仰。在我國南方的壯族、瑤族、侗族、毛南族、布依族、仫佬族等民族都存在花婆信仰現象,“花婆”均為孩子的保護神,南方地區存在著“花信仰文化圈”。[注]過偉:《壯族創世大神米洛甲的立體型特征與南方民族“花文化圈”》,《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同樣屬于廣東的信宜則出現過另外一種“還花債”的儀式,當地人們也認為花神送來花朵則能帶來新生命,在孩子出生之后則需要答謝花神。舊時廣州,金花夫人廟的香火很旺,求子的人們會到廟里向金花夫人求子,一邊磕頭,一邊禱告:“祈子金花,多得白花;三年兩朵,離離成果”。[注]金茂年:《歌謠、神話與花婆崇拜》。從此求子歌謠中我們可以看出先民的花魂崇拜現象。而福建安溪舊時也有“取花儀式”,老婦將注生娘娘神像頭上的花或是別人供奉的花摘下放入衣襟。求子者則把花插在頭上高高興興回家即可。若成功求子,則需要回去還花。此外,安溪還廣泛流行著一種請女巫看花宮的信仰現象。女巫到了花宮時,如果看到花要吐蕊,則象征著快要生孩子了;花枯萎或是損壞了,則說明不能生育,這時候就需要請女巫栽種花叢。[注]金茂年:《歌謠、神話與花婆崇拜》。在1982年新加坡莆田林氏宗族舉行的一場婚禮儀式中,也保留著海外福建僑民對花神崇拜的記憶:

石榴花開滿樹紅,枝頭結子喜成雙。萬綠葉中紅一點,榮華富貴滿筵紅。再一枝長春花,乞汝插,湊成三桂聯芳之兆。此子抱轉去,保養成人,關煞盡消除,汝等退去。[注]金茂年:《歌謠、神話與花婆崇拜》。

而在廣西紅水河流域、龍江流域、右江流域的部分地區,以及云南的文山地區則流傳著花神是一名叫“姆六甲”的神靈。壯族人把花婆當成自己祖先,在其生活中也保留很多花崇拜現象。[注]丘振聲:《壯族花圖騰考》,《學術論壇》1994年第1期。

上述諸多花崇拜現象,可以充分說明在古代南方地區花崇拜是一種普遍性的信仰。花神也是南方地區主管婦女生育和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神靈。而潮汕地區在古代屬于百越的范疇,所以潮汕人對于花的崇拜也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在遠古時代,人們對于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秉性或是人們所敬畏的自然物加以崇拜,希望獲得該自然物神靈的保佑,形成了自然崇拜現象。

那么潮汕人為什么會對自然界中普遍的花加以崇拜并且把它當成孩子的保護神呢?

潮汕童謠中有一首《關神曲》這樣描寫:

頂橋人拔劍,橋下人喊娘。前人喊娘娘勿聽,后人喊娘輕輕行。借問“同身”[注]同身:指潮汕地區的巫師,亦稱為乩童或童乩,其能夠與神靈進行溝通,扮演神的代言人。去第塊?我去花園探親戚。踏入花園花園香,踏入魂宮看亡人。踏入書房掀書冊,書冊看了面帶紅。[注]丁爍:《夢回潮汕》,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12年,第17頁。

由此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花神是人們命運的一個保護神。潮汕人們認為孩子從花園中來,人去世之后也回歸到花園。潮汕巫師通過過陰的方式,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的“花園”中,能夠與亡靈進行溝通對話。

此外,潮汕地區還流傳著祖先蝶的信仰。人們認為去世的人會變成蝴蝶回歸到花園中。所以潮汕人們如果看到家中出現深褐色的蝴蝶,則認為是其已故的祖先飛回來看望其子孫后代,所以既不能傷害它們,也不能驅趕它們。這個民間禁忌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證明潮汕人遠古時候存在著花崇拜現象。

花崇拜是潮汕先民一種較為普遍的民間信仰現象,現在依然在潮汕的人生禮儀中有很多表現。在潮汕人訂婚、送聘所使用的禮物都必須有一對紅花;婚嫁之日,嫁妝也需要放進一對紅花,并且娘家需要準備2個裝有柑橘和糖的花籃。新娘出嫁前要洗紅花水,洗畢還要在發鬢上插上一朵紅花。舊俗在孩子出生之后,如果是男孩,則需要用紅紙寫上嬰兒出生年月日,同時用紅花、仙草、糖餅等送給娘家,稱為報添丁。在小孩子出生四個月時,有的父母會為孩子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稱為“坐個意思”。父母會把紅糖、竹葉、紅花等用紅紙包住,并用紅繩綁在孩子的推車上面。然后把小孩子放在推車上,對他說“吃糖吃糖,乖乖坐”。小孩子只需要在上面坐一會即可。而在潮汕成年禮——出花園時候也需要使用紅花,此處不再贅述。而在喪葬禮中,潮學專家陳景熙也認為,潮汕“做冥齋”“做功德”的儀式中,“散花”程序也許與這種信仰有關,師公手捧盤子,盤中裝著花型剪紙,一邊唱,一邊散花中,反復出現的一句唱辭,就是“今宵散了亡魂花”。[注]丁爍:《夢回潮汕》,第17頁。尸體入棺前需要把紙放在底部,然后再用紙錢疊成的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體下棺后又需要在額上、肚臍、腳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再封棺。在死者出殯之后,辦喪事的人會準備一盤石榴枝葉和紅頭繩扎成的小花朵,吊唁者走出靈堂時各拿一枝,以示除去晦氣。

潮汕花崇拜不僅體現在各人生禮儀習俗中,在其它日常習俗中也有所體現。潮汕人在外出遠門時,常常會把一朵紅花放在行李箱中,其主要目的也是希望一路平安,行程順利。在潮汕的祭祀活動中,人們經常會在祭品上面貼上一張剪有花形的紅紙,或是在祭品上面插上一些紅花;人們也經常用一種紙做的金花插在祭祀的香爐上。人們在生活中把紅花當成一種吉祥物,同時也可以用其來驅邪。在潮汕正月里都有游神活動,這種活動在當地俗稱為“營老爺”或“營鑼鼓”,但有時候人們也會用“營花籃”來代指這種現象,因為游神隊伍中的很多元素都是由“花籃”組成。潮汕節日中的重要食品桃粿其形狀為桃型,而其表面則是由很多花紋組成的。在潮汕出花園時,主人常常用桃粿祭祀神靈,并且把桃粿當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在婚禮中,人們也往往需要用桃粿祭祀神靈。在人們喬遷新屋時,也都需要用到桃粿當祭品或是送給客人。桃粿是潮汕重大民俗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祭品。桃粿也是花崇拜的另一種重要形式,花與果是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民間此兩者均與生育有關,都是民間重要的吉祥象征物。

上述諸多現象可以充分證明在潮汕地區廣泛流傳著“花崇拜”的民間信仰活動。結合潮汕地區花崇拜現象及其外圍的相關資料,筆者認為潮汕出花園習俗來自于古代潮汕先民的花崇拜。這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再次證明其習俗與西域的祆教成年禮沒有直接關聯。

五、 討論與結語

節日中存在著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核心元素是構成節日的文化內核,每個節日都有其核心元素。七夕節是起源于中國本土的重要傳統節日,本文通過對七夕節的文化內涵進行梳理,揭示七夕節的核心元素為:為了人類生產增收和種族繁衍。再通過對潮汕出花園習俗進行綜合分析,亦揭示其中的主題為“祝福孩子健康成長”,這與七夕節的核心元素是一致的,從中可以證明潮汕出花園習俗與我國七夕節是一脈相承的。

另外,在借用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這組概念來分析七夕節和潮汕出花園的關系同時,筆者又進一步認為節日(如七夕節)中的部分變動元素存在著相似之處(諸如出花園、小人節、七娘媽誕等習俗),于是這部分變動元素又可以剝離出來,重新認定為一個新的整體(泛出花園習俗),這個新的整體又可以當成節日中的節日,于是又可以進一步分析其新整體的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于是“泛出花園”習俗又可析出其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其核心元素為:祝福孩子健康成長,答謝孩子的保護神。在橫向比較“泛出花園”習俗基礎之上筆者認為潮汕出花園習俗與其它幾個習俗之間存在著淵源關系。節日中的核心元素和變動元素的應用為我們分析錯綜復雜的節日民俗事象提供了一個參考,可以避免由于觀察者認識的局限所造成的“文化誤讀”現象。

最后,筆者通過對潮汕文化進行綜合考察分析,認為潮汕文化中廣泛存在著花崇拜現象,而花崇拜正是潮汕出花園的起源。

綜上,潮汕出花園習俗是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的一種成年禮,其起源與西域祆教沒有直接的關系。花崇拜體現了潮汕先民對生命歷程的神化解釋,對生命本體的渴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早已不再認為其生命歷程與花有關系,但蘊含在潮汕習俗中的種種花崇拜現象依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日韩a级片视频| 色香蕉网站|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热精品免费| 天天色天天综合|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欧美日韩资源|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AV熟女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激情影院| 女人18毛片久久|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欧美成人区|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黄色网在线| 国产网站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亚洲美女久久| 色婷婷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91美女视频在线|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伊人网址在线|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日韩在线视频网|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丝袜|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在线网站|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96在线 |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av在线人妻熟妇| 国产在线日本|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自在线播放|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无码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