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靜 科學出版社衛生職業教育分社 丁海燕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圖書內容質量是圖書的生命線,是出版社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質量把關不好,特別是政治質量不過關,可能對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加工環節是保障圖書政治性、科學性和規范性的最直接、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工序。筆者在工作中深刻認識到了這點,并于2016年著手組建了一支加工團隊。三年來,經過對加工編輯團隊的精益化管理,初步培養出一支政策把關過硬,專業知識豐富,文字把握老練的加工編輯團隊,明顯提升了加工質量和加工效率,現將心得分享如下。
加工編輯團隊組建之初,應慎重考慮應征者個人條件,以喜愛閱讀,政治意識強,專業素質過硬,文字功底扎實,工作嚴謹,善于溝通等特質為基礎條件。
1.政治認知能力強,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2.有一定文字功底,甚至文學素養,本科及以上學歷。
3.根據所加工圖書的專業特點,要求有一定學科專業知識水平,有本專業學習經歷和(或)工作經歷,利于更準確地把握專業術語并方便與作者溝通。
4.有強烈的責任感,有很好的團隊精神和良好的溝通能力。以便在合力加工一本稿件或一套叢書時通力合作,保持體例、敘述風格及專有名詞等的統一規范。
5.有加工稿件經驗、參編經驗者或有出版編輯資格證書者,優先考慮。
根據出版社年度稿件總量和出版進度特點估算所需加工編輯人數。以全年新書100 種為例,以平均單品種為30 萬字計,總計3000 萬字。因加工流程至少需要經過初加工(3 萬/天)、一校合稿(6 萬/天),二校確認(6 萬/天)和三校確認(2天)四個環節,故從初稿至出版,總計需要3000/3+3000/6*2+200=2200 天,以每位加工編輯每年工作220 天計,2200/220=10人。加之人員請假或任務應急等因素,至少需要11 人完成全年編輯加工任務。

表1 稿件加工差錯率及時間進度要求
對編輯加工工作內容及要求的了解,是做好加工編輯工作的基礎。
對編輯加工工作內容的理解,是工作的基礎。編輯加工必須遵循三大原則——尊重作者,忌強加于人;改必有據,忌無知妄改;依據規范,忌亂施刀斧。編輯加工整理要按照圖書質量標準,在內容和形式上作全面、認真的加工,盡可能優化稿件。①消滅差錯:對稿件中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和文字、語法、修飾、邏輯、標點符號等方面的差錯逐一改正。核對引文、資料的科學性。②規范統一:規范指按照國家的規定統一有關用法,如科技名詞、數字用法等都有明確規范。統一指同一部稿件中的人名、地名、事物名、數據等前后一致,邏輯性強。③潤飾提高:梳理文字、刪削綴文等。
①稿件要素齊全:所有文稿要素是否齊備、合格。②層次合理:注意各級標題的層次關系,避免層次邏輯不清,不一致等情況。③全面審查內容(詳見加工范圍)。
明確每個加工環節稿件的差錯率及加工進度(一般以字數計),詳見表1。
獎懲分明是對踏實干事者的獎勵,激發其熱情和責任感;是對疏漏者的警示,以防類似錯誤再現。各環節設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及進度要求,指定專業管理員監督并執行。對高質高效完成任務的加工編輯要頒發獎金并公開表揚,對差錯率不達標或造成稿件延誤的,應扣罰獎金甚至公開批評,后果嚴重者進行勸退。具體量度及形式可結合自身情況討論并設立。
應高度重視編輯業務培訓和時事政治培訓。培訓的形式是入職系統培訓、團隊內定期培訓和應急培訓相結合。系統培訓是夯實編輯加工基本功,團隊內定期培訓和應急培訓是知識更新和保證大型圖書統一要求出版的關鍵。重視培養編輯文獻檢索能力和翻查工具書的習慣。基礎業務用書和工具書應人手配備一套。
人文是凝聚一個團隊的靈魂。通過人文建設,使加工編輯有大家庭的歸屬感,與同事親切相處,快樂工作;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增強了職業責任感和榮譽感。
圖書加工編輯團隊的精益化管理,即從加工編輯環節高質量、高效率的工作要求出發,以加工編輯的需求為本,使兩者更好得結合,實現良性循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