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我從小就挺宅,不愛跟其他孩子玩,十七歲那年開始,我在法律系的教室聽到各種故事,很多讓我瞠目結舌。
大學時寫作很順利,畢業后去了一家心理學雜志社。
當時,我的單位硬性規定必須值夜班接咨詢熱線電話,當然,夜晚回家不方便,會給50塊錢的車費補助。
好幾個同事不樂意,說,為什么不邀請社會義工參與呢?領導回答,社會義工根本沒有知識背景,有的自己都有問題,不像你們天天熏陶,有基礎。
但是當時的我們,寫一篇文章幾百元,誰也不樂意浪費時間在這件事上。不過,我有一點好奇心。我之所以選擇在這家雜志社工作,就因為懷著對他人的好奇心。說得俗一點,其實是一種寫作偷窺欲——說不定有精彩故事呢!
在深夜,我開始跟全國各地無數千奇百怪的人談心談人生。比如動不動就有人打過來,哭著嚷著要自殺,準備放棄一切。至于失戀的、被父母拋棄的、破產的……層出不窮。
有的故事,讓你難過落淚;有的故事,讓你憤怒,但這些情緒都得控制好。一般我接到問題后,會按照電話咨詢手冊的標準回答來應付。應付不了的,請他們明天再打過來。
當然了,我會把搞不懂的問題,隔天詢問那些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同事。
然后我又玩票性質地當了半年記者,一會兒飛去北京采訪高級官員,一會兒去小城市參加醫學會議,一會兒去山村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最終,我變成了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后來,我去很多的大學和知名企業做講座,登臺之后渾然忘我,從不緊張,效果奇佳。我自己都想不到,我當年接熱線電話,會鍛煉出表達能力。
那些我不喜歡的、我厭煩的、我抗拒的人生閱歷,一點點構成了我。不知不覺,居然功夫就上了身,一出手,還很嚇人。
十年前我扇動翅膀,構成了當下的我。
我最近還常??唇鹦切恪_@個人的生命太過傳奇,她跳了半生舞蹈,年輕時候恐怕也沒有想過自己做開脫口秀節目,還那么紅,國內電視節目同時段收視率第一。但是,她出國的經歷、跳舞的經歷、打工的經歷,最后都變成了她脫口秀的重要內容。沒有這些多年積累的東西,她拿什么來秀?
有一部電影叫《蝴蝶效應》,我當時看的時候,是當科幻片看的,但多年以后,我卻另有看法。伊萬總希望能通過改變自己的過去,來造就滿意的當下,但事實上,過去就是過去,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當初我完全拒絕了深夜值班接熱線電話,我或許就一直埋頭編輯稿子沉浸寫作,不怎么跟外界進行語言溝通。
人本身才是最大的資源寶庫。人生可以規劃,并且要努力,但不該死板僵硬地去執行,也不要拒絕嘗試改變。遭遇失敗,要能反思,然后站起來。
摘自《沉心十年: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