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百合
我在澳洲生活多年,是一個6歲孩子的媽媽,對比國內(nèi)外關(guān)于“校園欺凌”的教育現(xiàn)狀,頗有感觸。在澳大利亞,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都有“反校園欺凌的教育計劃”。我的兒子小辰從3歲上幼兒園起,學校就教他們各種自我保護的技能。小辰上了小學,學校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我保護,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教育。這些教育的模式通常是孩子、學校和家長間的三方教育,即:學校教育孩子,同時也教育家長,家長根據(jù)學校的要求自我學習的同時對孩子進行再教育。
每學期開學初,每位學生家長都會收到學校發(fā)來的關(guān)于預防欺凌的郵件,校方希望家長自行學習,并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在家里對孩子進行強化教育。郵件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點:
1.向家長講解學校開展預防欺凌教育的初衷。
2.告知家長欺凌行為如何界定、欺凌行為的類型、欺凌行為對孩子心理、生理和一生的影響。
3.請家長與孩子練習:如果孩子受到欺凌時,孩子應(yīng)該采取什么行動。
4.遇到校園欺凌事件,學校的教職員工有怎樣的上報處理機制,他們具體會怎樣做等。
郵件最后,學校還會告知家長:學校心理健康安全辦公室已經(jīng)對學前班到十二年級(等同我國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做了一個全面的預防欺凌的調(diào)查。目的是弄清楚學生在學校是否感到安全,是否焦慮,以及學生對欺凌的看法。他們在學校是否覺得被欺負,被欺負時能不能主動與老師交流自己的感受,老師是否對學生的情緒很關(guān)注等等。
在每一個學年初,學校都會請專職老師把孩子們聚集到小禮堂,針對預防校園欺凌開講座。老師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向?qū)W生解釋什么是欺凌,如何識別欺凌,面對欺凌應(yīng)該怎樣做等。比如,老師當場演示,告訴同學們當意識到自己受到欺負時,你該這么做——
1.用手勢阻止,并告知對方:“停下,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或者“你這樣說話令我感到不安全,請對我禮貌地說話。”等。
2.馬上離開,遠離此人。
3.盡快告訴一個朋友。
4.盡快告訴老師或你信任的成年人。
被欺負時,不要被動接受,做出相應(yīng)的拒絕回應(yīng)很重要,這樣可以顯示你的力量。當看到其他同學被欺負時候,不要冷漠,要采取行動,譬如:
1.以朋友的形象出現(xiàn)在被欺負的同學旁邊,給他支持,讓他知道他并非孤立一人。
2.告訴欺負別人的同學:“這樣的行為是惡劣的,請不要這樣做!”
3.向老師或其他可信任的成年人報告欺凌行為,以保證所有人的安全。
除了通過講課的方式告訴孩子具體方法,學校還專門設(shè)立心理疏導處,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這個學生就會被送到疏導處,有老師專門為該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糾正。
與此同時,學校設(shè)置反思室,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學生,當老師界定為影響不好時,就會被送到反思室思考自己的行為,然后與老師談話。
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對應(yīng)的獎勵機制。獎勵卡上明確包括“行為、表現(xiàn)、態(tài)度”一欄,在這方面表現(xiàn)好的學生,會獲得獎勵卡,表現(xiàn)不好則會被扣分;獎勵卡上的分數(shù)會跟學生一學年的綜合評分掛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不良行為。
早在2003年,澳大利亞相關(guān)部門就制定了《國家安全學校框架》(NSSF),這是澳大利亞第一份國家級別的安全學校建設(shè)指導政策。NSSF從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學校管理層、校本政策、校園文化、校本課程等九個方面制定了安全校園建設(shè)的核心標準。
此外,澳大利亞建立了很多由政府部門支持的組織和網(wǎng)站,比如,澳大利亞國家反欺凌中心、零欺凌澳大利亞基金會、“欺凌,不可以”組織、反欺凌網(wǎng)絡(luò)組織等等,家長、學校、個人可以隨時向這些機構(gòu)咨詢求助。
摘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