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東
7月15日,上海大劇院。上影演員劇團以話劇《日出東方》紀念上影廠70年。擷取了毛主席在上海建黨、與楊開慧母子的親情、上海解放及毛主席和文藝界的交往等數個瞬間。著名電影藝術家紛紛亮相,牛犇以沒有一句臺詞的方式出場,飾演了老攝影師;達式常成功扮演了舊政府留任市長的趙祖康;團長佟瑞欣再度出演毛主席,既有凝聚力也有表現力,那幾步臺階上的路惟妙惟肖。這樣的廠慶活動倒也別開生面。記得10年前,我也親身參與了上影集團60周年紀念活動。時任上海市領導幾乎悉數到場祝賀,著名的電影藝術家如秦怡王丹鳳仲星火等也都在場。
要調動編導演的積極性,告訴大家要拍什么片子,千萬別去管他們怎么拍。
上海電影的發端可以追溯到1896年“西洋影戲”的放映和1913年的默片。歷史上創造了無數個第一。
新中國的上海電影集團是1949年以長江等8個私營電影公司合并而成為國營制片廠的。在計劃經濟的歲月里,全國有17家地方國營電影廠。在創作和票房上,上影廠始終是半壁江山。毋庸置疑,上海人喜歡看電影。從《難夫難妻》《漁光曲》,到《馬路天使》《烏鴉與麻雀》,以蔡楚生為代表的導演,表現出時代變遷中底層市民和知識分子的命途多舛。建國后的《紅日》《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女理發師》等,以湯曉丹導演為代表的革命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的影片展現建立新中國的嘔心瀝血。從《牧馬人》《天云山傳奇》到《芙蓉鎮》《最后的貴族》,以謝晉導演為代表的電影人反思十年動亂、關注人性本色。從《廬山戀》《城南舊事》《巴山夜雨》《月亮灣的笑聲》《喜盈門》《紅衣少女》到《生死抉擇》《人鬼情未了》《鄧小平1928》,以吳貽弓、于本正、黃蜀芹、史蜀君、李歇浦導演為代表,體現了工農兵學商各個層面的變化和生態。再后來的《緊急迫降》《高考1977》《美麗上海》《村戲》《西藏天空》《毛澤東在上海1924》《廉吏于成龍》等,以張建亞、彭小蓮、江海洋、鄭大圣、傅東育、吳天戈等為代表的導演,呈現了多種題材風格獨特的創新與傳承。
上影集團還有電影譯制片廠、電影美術片廠、科教電影片廠、電影技術廠、影視基地、美術設計公司、聯合院線。一個門類齊全、龐大的電影陣線。想起《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眼前就會浮現出水墨、剪紙、皮影。2004年的Imax“阿波羅13”在和平影都上演,由譯制片廠7天突擊配音。那一天,張瑞芳孫道臨謝晉等著名電影藝術家為停建八年的和平影都重修開臺。看著自己熱愛的偶像級老師一一坐下,我和所有的建設者熱淚盈眶。現在的上海電影演員劇團是國內碩果僅存的電影專業表演團體,而不是簽約經紀人的中介企業。既有秦怡梁波羅牛犇等許多老藝術家,也有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桂冠的男主角王景春,但是新生代優秀杰出的電影演員聚集度還有待提高。上海電影,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使命。
從第一任廠長于伶開始,經張俊祥等歷任領導努力使海派電影的旗幟高揚。徐桑楚老廠長在華東醫院病房走廊里殷殷囑咐:要調動編導演的積極性,告訴大家要拍什么片子,千萬別去管他們怎么拍。今天的上影在任仲倫帶領下也還在不斷努力。
新中國70年了,大家都對新海派電影有很高的期許和評價。2015年電影新導演滕俊杰的京劇電影《霸王別姬》獲得了以世界電影發明者盧·米艾爾命名的3D電影“金·米埃爾”獎。去年,一部《春天的馬拉松》領跑新時代農村類型片。今年,上影以登山為題材的勵志故事《攀登者》正在進行后期制作。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瑪峰,舉行關機儀式。等著你,上海電影集團的集團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