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甜
[提要] 本文從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基本理論及其主要結構出發,分析企業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等,進而研究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各企業的實踐、運用和分析,尋找解決策略。從而,建立一個能夠剖析過去、評價現在和預測未來的順應企業發展趨勢的、系統的財務評價體系。
關鍵詞:財務評價;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現行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26日
隨著經濟全球化蔓延到世界各國,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逐漸位于世界前列,與各國之間的商貿來往和經濟交流愈加緊密與頻繁,涉及的資金流動自然就愈加緊密。我們在注重擴大規模、擴大經濟范圍,企圖為自己帶來經濟利益之時卻忽略了由此引發的大量財務狀況,不斷地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發展,而財務能力的強弱在此表現得舉足輕重。
(一)財務評價的概念。企業通過對財務報表的整體剖析,分析各數據的比對關系,得出相應的指標作為評價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標桿,便于企業投資者、經營者等作出合適的決策,以此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這便是財務評價。
(二)財務指標的概念。財務指標,仍然是以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數據為基點,負責傳達相應的財務信息給企業利益相關者,以便能夠準確地衡量整體的經濟效益的標尺。經濟指標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其主要有債務償還、運營獲利、長期發展等指標。
(三)財務評價與財務指標的關系。財務評價與財務指標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財務指標為財務評價提供服務,財務評價以財務指標為基礎。財務指標利用財務報告中的數據計算各相應結果為財務評價提供數據基礎,具體分析該企業的財務信息。
(一)基本生存能力
1、盈利能力
(1)資本經營盈利能力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凈額
(2)資產經營盈利能力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總資產
2、資產營運能力
(1)流動資產營運能力
流動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額/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2)固定資產營運能力
固定資產產值率=總產值/固定資產平均值
(二)風險控制能力
1、償債能力
(1)短期償債能力
①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②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③現金比率=現金/流動負債
(2)長期償債能力
①利息保障倍數=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②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2、現金能力
(1)現金營運指數=經營現金流量/經營所獲現金
(2)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流量額/總資產
(三)增長能力
1、資產增長能力
資產增長率=本期資產增長額/基本資產余額
2、收益增長能力
(1)凈利潤增長率=本期凈利潤增長額/基期凈利潤
(2)營業利潤增長率=本期營業利潤增長額/基期營業利潤
(一)財務評價指標不合理
1、總資產凈利率兩要素不對應。總資產為資產提供者所控制,而凈利潤為股東所擁有,由于兩者的實屬權不匹配,該指標反映的是有差錯的凈利率。因此,需要調整分子分母之間的關系,改善該比率的配比,使兩者相互對應,才能準確反映真實的回報率。
2、銷售利潤率計算不科學。企業利潤中有些利潤含有非銷售因素,如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并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利潤水平。但毛利率、經營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均含銷售因素,就能夠較好地反映企業的獲利能力。而主營業務活動作為產品的主要銷售業務,對企業獲利水平、總體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
1、財務報表反映的信息不完善。當前,大多數的企業通用的財務報表的風險意識還比較薄弱,對企業動態發展的信息也不夠明確。各企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不僅要面對國內企業的膨脹競爭,還要應對國外的激烈競爭,帶來的風險越來越難預測,而企業缺乏對市場風險的認識,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2、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對未來預測不充分。我們知道財務報表是對企業過去的經濟活動進行相應的財務報告,分析者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各方面,所以做出的經濟預測可能不夠全面,或多或少有缺陷,比如對現金流量的預測指標不足,計算指數方程不合理等,需要利益相關者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實際情況來看待整體情況,否則會由于考慮不周而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
(三)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忽略各指標之間的聯系
1、混淆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不足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嚴重短缺會出現負債大于資產,短期內經營困難;長期償債能力不足,會使企業經營規模停滯不前,企業長期處于負債壓力之下,更不用談盈利狀況了,很可能會出現被迫出售長期資產來償還債務,嚴重時可能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甚至有破產的危險。
2、沒有區分經營活動損益和金融活動損益。當下,大多數企業主要在金融市場上進行融資行為,而融資的過程主要產生的是凈成本支出,而不是凈利潤。金融資產不是真正付諸實際的商業資產,不在經營資產的范圍內,相應的財務費用也不應計入營業收入中,從而使營業資產對應于營業收入。
(一)重新認識和改進現有財務評價指標。以未來經濟利益觀定義資產,以過去的交易或事項來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并不是唯一的標準,立足于未來的交易活動,以公允價值為基礎來計量各項未實際發生的資產、負債等項目,充分考慮不確定因素,長遠地考慮未來的各要素,以此來計量那些不確定性事項,更有利于企業財務評價指標的完善。
(二)加強財務評價指標之間的聯系。區分企業的長、短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離不開經營資金的規模和資本的變現能力。而長期償債能力與企業負債和資本結構息息相關,給債權人帶來的也是不可預料的危機,給經營者帶來的同樣是難以預測的風險,因此需要嚴格區分企業的長、短期償債能力。區分經營和金融活動損益,金融損益是利息支出減稅后利息凈值,而經營損益是經營利潤扣除利潤所得稅。所以經營活動損益與金融損益并無太大關系。資本化利息通常是以折舊的方式來計入成本費用的,很難進行相應的調整。
(三)加強對企業經營環境和行業環境的分析。企業周圍的各種環境對其自身的財務能力分析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重視內外部的環境因素,結合實際狀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以便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資決策。因此,財務分析,不僅要關注財務指標相對含量的比較,也要關注行業的特點和經營能力的經營策略的影響。我們不僅要學會分析,還要學會總結。
(四)加強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和財務管理體制的重視。充分了解國家當前的各種稅收政策,結合各項財務指標的分析因素,全面綜合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加強對稅收政策的重視,更好地引導企業走向正確的發展方向。財務分析人員不僅要堅持學習、與時俱進,還要善于結合新形勢做好財務分析工作,為決策者提供前瞻性的信息。考察企業財務管理體制中的哪些因素對營運能力具有怎樣的深層次影響,逐一分析,然后再運用數字對營運能力做深入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聯系越來越緊密,資金往來越來越頻繁,各企業完善的財務評價體系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我們深知如今的大多數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是不完善的,不論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還是經營狀況的分析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在實踐中建立適合我國企業發展的比較完善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并總結經驗尋找對策盡量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錯誤。當然,發展要全方位,可以學習外國的優秀企業財務體系,借鑒其適合我國的方面,再結合自己的背景,建立能促進我國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體系,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價值。
[1]張先治.財務分析[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荊新,劉興云.財務分析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3]李志遠.財務分析禁忌70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4]安慧,謝陽春.財務分析[M].中國鐵道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5]劉妍,孫長江.我國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建議[J].漁業經濟研究,2008(6).
[6]邱英.財務評價體系的評述與改進[J].社會科學家,2006(21).
[7]吳香煥.改進與完善現行財務評價體系建議[J].財會研究,2007(2).
[8]楊淑娥,金帆.關于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的思考[J].上市公司,2002(12).
[9]方軍雄.2001年上市公司綜合財務質量分析[J].上市公司,2002(11).
[10]王建華,王方華.企業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J].軟科學,2002(3).
[11]姜繼忱.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