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琪
[提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信用交易的不斷擴大,企業的信用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而零售業作為消費者直接對接的企業,其信用顯得極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批發零售行業的特點及其信用評級現狀及問題等,構建出一個適合批發零售行業的信用評級體系。
關鍵詞:批發零售行業;信用評級體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F22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19日
在眾多行業中,批發零售業是最貼近消費者生活,同時也是我國市場經濟中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批發零售行業作為生產和消費環節中間的一環,它的信用評級指標的構建對提升整個商業體系的信用意識起到引導作用,有利于增強企業的誠信意識,進而在全社會形成講信用、重誠信的良好道德氛圍。國家也十分重視批發零售行業的道德建設。國務院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完善商貿流通企業信用評價基本規則和指標體系,推進批發零售行業信用建設,開展企業信用分類管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經濟總量的進一步擴大,批發零售業必然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那架馬車,這迫切需要信用評級體系加以引導發展。
批發零售行業包括批發和零售行業兩個行業,批發業是指批發商向批發、零售單位及其他企事業、機關批量銷售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的企業。零售業指從工農業生產者、批發貿易業或居民購進商品,轉賣給城鄉居民和售給社會集團的商品流通企業。
零售行業的特點是:第一,直面商品的最終消費者,以直接消費為目的,標的物為商品和勞務;第二,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數頻繁,庫存量至關重要;第三,消費者對零售業的影響很大,零售貿易需要在店內完成,需要規模大小不一且分布較廣的網點支持;第四,周轉速度對于零售行業十分重要,注重提高成交率和資本的周轉速度。
批發行業的特點是:第一,交易額較大,資金十分重要;第二,商圈較大,中小型批發行業輻射范圍為地方性中小城市,大型批發行業輻射范圍為國內市場甚至國外市場;第三,服務項目較少,表現為組織對組織的服務,交易更加理性化。
但是,批發零售業有其共同的特點:作為商品流通的主體行業,批發零售業準入門檻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風險要求企業對成本管理有一定的掌握,保證日常經營活動順利進行,市場化程度高,民間投資主導,中小企業集聚。
(一)批發零售行業信用評級現狀。中國的信用評級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國家沒有完備的法律法規來支撐信用評級的開展,監管體系不夠健全,批發零售行業的信用評級更加沒有統一的標準。銀行的信用評級更加注重的是財務指標,缺少對宏觀環境的分析,且沒有對批發零售行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行業協會的評級體系采用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但以定性為主。第三方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體系有著自己的一套構建方法,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級方法,但信用評價方法都較為主觀。
(二)現行批發零售行業信用評級體系構建
1、金融機構對批發零售業的信用評級體系構建。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對批發零售業信用評級時,更加注重財務資產結構等定量指標的分析。以農業銀行的評級標準為例,其對農、工、商、綜合類客戶統一設定了信用評級標準,主要以客戶是否滿足利息和到期信用償還記錄指標為基本條件,以資產負債率、經營性現金凈流量和所有者權益為評級依據。商貿類客戶所有者權益≥7億元,利潤總額≥4億元,以合并報表整體評級的企業集團所有者權益超過30億元等條件都為其加分項。客戶所有者權益或銷售收入不足,為扣分項。
2、行業協會對批發零售業的信用評級體系構建。行業協會對批發零售行業信用評價多以定性指標為主。企業信用的信用評級內容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基本信息、信貸信息和非銀行信息。基本信息主要由公司概況、出資人信息、財務報表信息、關注信息和訴訟信息等;信貸信息包括未結清信貸信息、未結清不良負債等銀行信息;非銀行信息包括法院、公積金、電信、社保等信息。中小企業協會評級標準分為定性和定量指標,定量指標主要衡量企業的財務風險,包括資產負債結構、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充足性和資產流動性四大指標,定性指標分為行業風險評估和業務風險評估兩大部分,以定性指標為主。
3、第三方評級機構對批發零售業的信用評級體系構建。第三方評級機構通常利用了自己設定的一套完整的信用評級公式,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來分析企業的信用風險。在對企業進行分析時,首先是對企業進行一些基本的商業分析和預測,然后再進行對企業的財務進行分析。
以標準普爾和大公國際為例,其信用評價體系的構建從宏觀環境至企業微觀主體,從各個方面來分析其信用風險,以風險為導向。大公國際認為信用評級體系應由償債環境、財富創造能力、償債來源、償債能力、信用級別確定、信用級別驗證、仿真模擬測試、信用級別符號八個單元構成。標準普爾則認為信用評級體系是從運營風險、財務風險兩個方面分析企業的信用等級。但是,他們都同樣涉及到商業生命周期、行業分析、技術更新、法律法規、財政金融政策等償債環境分析,企業競爭優勢、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等市場競爭力因素分析,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費用率、凈資產增長率等關系到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分析。
(三)信用評級中存在的問題。我國的信用評級剛剛起步,與國外成熟的信用評級體系相比,我國的信用評級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第一,國內的信用評級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與此同時,評級機構由于“行政壓力”而缺乏相應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缺少了公正透明,致使第三方評級機構做出的信用評級缺乏公信力。
第二,缺少專業的人才。信用評級作為國內新興的行業,市場需求少,需求帶動行業的發展,從而導致國內缺乏專業的信用評級人才。而且信用評級人員要求掌握多元化知識、服務專業化的客觀要求,與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相差很遠。
第三,信用評級機構缺乏正確的政府監管和引導。在現階段,我國的信用評級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發展得并不充分,此時就需要政府的引導,以行政手段多加干預,以維護信用評級的萌芽。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組織人員進行學習,進行適當監管,以確保信用評級行業良性發展。
由于對批發零售行業信用評級存在著上述問題,筆者認為評級體系可以由企業綜合素質、市場行為及社會信用、經營管理水平、資產質量結構、資金及財務狀況和成長性及發展前景六個方面所測算。這六個方面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充分評價了一個批發零售企業的信用狀況。
(一)企業綜合素質(權重18%)。企業綜合素質是指企業的整體評價,是評價一個企業最直接的一個方面,包括治理結構、管理層素質、企業規模、基礎管理體系、各項規章制度建設、知識產權等。其中,治理結構是指企業組織形式、股權結構、董事會、監事等是否合理,組織機構的設置是否完善合理,是否符合現代管理模式。企業規模的大小一定意義上反映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一般規模較大的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強。
(二)市場行為及社會信用(權重15%)。市場行為及社會信用主要強調的是公司的信用記錄和社會責任的履行。包括融資信用記錄、納稅信用記錄、資質管理境況、獲得榮譽和負面信息等。資質管理情況是指是否有營業執照、行業許可證、生產許可證等監管要求的資質證書。資質規定的條件是否滿足,有無涂改、偽造資質等違法行為。
(三)經營管理水平(權重24%)。高經營管理水平的目的是使企業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營管理水平分為品牌建設、位置優勢、銷售網絡、采購管理、衛生安全管理、追溯體系和消費者綜合滿意程度等七項內容。
(四)資產質量結構(權重23%)。企業的資產質量結構分析的是企業資產的安全程度,是否能維持企業后續的發展。資產質量主要體現在變現能力、保值能力、增值能力以及未來可利用資產增值的能力。本次評級采用了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銷售(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八項評級指標。
(五)資金及財務狀況(權重12%)。通過批發零售業的資金和財務狀況,可以了解到關于企業穩定性和續航能力的相關信息,同時也能預測到企業的成長能力和發展前景。資金及財務狀況的評級指標是由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盈余現金保障倍數四項構成。
(六)成長性及發展前景(權重8%)。成長性及發展前景是以定性分析的方法對公司未來的前景給予評級,分為增長潛力、宏觀經濟形勢及產業政策、行業前景、發展規劃及措施四項評級指標。
本文對批發零售行業的信用評級體系構建是基于信用評級理論研究所得出,未經過足夠的實踐驗證,仍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1]馬力,滕培勝.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信用水平灰色評價[J].項目管理技術,2019.17(1).
[2]戴碩.信用評級的現狀及建議[J].金融經濟,2018(24).
[3]付婉瑩.關于小微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4.33(25).
[4]孟佳蓉.我國批發零售業現狀分析[J].商,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