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杰
[提要] 近些年,有關大數據研究受到學術界與實務界普遍關注。如今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審計工作上,可以降低審計抽樣技術的固有局限性,提高審計可信度以及降低審計風險,并且還可以顯著提高審計效率。另外,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將相關不同方面的數據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以追求相關性預測,但這也導致放棄了對精確性的追求,所以這又對審計工作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大數據;審計;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5月6日
大數據時代,數據收集、分析、處理及挖掘技術快速發展,大數據技術開始應用到各行各業,審計工作也不例外。大數據技術在審計工作上的運用可以降低審計抽樣技術的固有局限性,提高審計可信度以及降低審計風險,并且還可以顯著提高審計效率。與此同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將相關不同方面的數據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以追求相關性預測,但這也導致放棄了對精確性的追求,所以這又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鑒于此,本文分析大數據時代對審計工作的影響,以期對企業與研究學者有所裨益。
大數據技術讓人們收集、處理以及利用數據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如今,大數據技術已經轉變人們對新社會問題、新經濟現象的認識,同時也改變人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意義如下:
第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不再對大量數據進行抽樣分析,而有能力分析所有的樣本數據,克服了收集所有信息的難題。這意味著人們可以盡量減少檢查風險。
第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摒棄了傳統嚴格要求的準確性,追求數據的及時性和效率。與傳統的采樣分析和高精度相比,大數據的高效性和及時性可以使人們更好地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和全面性,從而更好地了解整個過程和真相。
第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很難找到事物之間的對應因果關系。相反,大數據時代將幫助人們對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有更深的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不會像傳統因果關系那樣精確,但它會告訴你事件之間的關聯。這對人們分析和預測未來趨勢有很大幫助。
(一)對審計方法的影響。傳統審計獲取審計證據常見方法有:檢查文件或記錄、檢查有形資產、調查、詢問、函證、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等方法。然而,傳統審計方法存在著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具體分析如下:
1、在傳統審計工作中,向第三方單位函證是審計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盡管函證信息來自于獨立的第三方單位,比被審單位內部獲取的信息更為可靠,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函證,例如:被征詢者是被審單位隱蔽的關聯方、被征詢者對待詢證函的態度不端正不認真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收到的回函不能作為可靠的審計證據,甚至這些“錯誤”的回函還會對審計師的職業判斷造成惡劣影響,從而可能使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造成審計失敗。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向第三方函證的方式就會改變,審計人員只需得到對方單位的授權和許可,就可以進入網絡來獲取所需要的函證信息,不再受第三方單位的約束,直接獲取審計證據信息,不僅提高了審計效率還增強了審計結論的可信程度。
2、在當前審計工作的方法下大多數是以抽樣審計的方法為主,抽樣調查的局限性。除了一些銀行存款函證,現金盤點等要求全部進行檢查,其他方面比如存貨盤點、相關交易檢查、應收賬款函證等都是進行抽樣檢查。這樣,檢查風險還是較大的,可信程度收到了質疑。換句話來說,現如今的審計方法是一種基于抽樣檢查的審計。當一重大事項未能被注冊會計師所審查,而它存在重大錯報,由此注冊會計師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結論,這會增加審計風險。由于現行的審計模式和方法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從而可能導致被審計單位內部的個別問題不能被及時發現和被充分反映。然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所有大量審計證據信息的檢查,真正突破了傳統審計的抽樣審計調查的固有局限。這同時也降低了審計檢查風險,提高了審計結果的準確性。注冊會計師能夠獲取全面的審計證據并且高效的電子信息處理技術也保證了審計工作的全覆蓋有效開展,因此大數據審計會將如今的抽樣審計轉變為全面審計。
(二)對審計模式的影響。當前,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外勤審計時的時間與被審單位實際發生的經濟活動時間存在著時間差。這就導致了審計工作只能對截至某一時間點進行審計(通常是截至出具審計報告時)。但是,一些期后事項(如銷售退貨、法院判決、罰款等)可能也達到了重要性水平,可是當前審計不能很好對期后事項進行實時的關注,即做不到實時的審計。然而,隨著“大、智、移、云”技術的發展,讓審計大數據的實時處理和快速分析得以實現。所以,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審計工作,能夠真正實現持續審計,尤其是解決了關于期后事項問題的審計,實時審計的優勢得以體現。因此,審計模式將轉變成實時審計模式。
(三)對審計效率的影響。首先,傳統審計證據信息無法電子化、網絡化。有些公司還處于手工賬的階段,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外勤獲取審計證據時,尤其是包含很多子公司的企業,注冊會計師需要不斷從各個地方的子公司獲取相關紙質憑證等。這大大降低了審計效率,同時增加了審計風險。在大數據的時代,所有信息都存在于互聯網中。審計證據信息基本都以電子化的形式存在,這將大大縮短審計人員獲取審計證據的時間,從而提高了審計效率,并且從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審計結論的可信程度。
另外,傳統審計方法還受到時間、地點的約束。審計人員無論是采用查賬還是現場盤點等方式,都需要同被審單位相互溝通、協調,這又進一步使得審計工作不能夠靈活高效的進行。在大數據的時代,所有信息都存在于互聯網中。審計人員只需要一臺電腦和網絡即可開展審計工作,再也不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地點工作,全面提高了審計效率。
(四)對審計結論的影響。由于傳統審計模式下所獲取信息的關聯程度低,所以得出的審計結論較為片面。審計證據大體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從內部獲取的證據,另一種是從外部獲取的。企業的內部證據相比較來說,只要企業內部控制完善,獲取的審計證據質量,可信程度較高且較容易獲取全部證據信息。但是,外部信息量往往很大,并且外部信息大多數存儲在第三方機構中,第三方為了防止信息泄露,不會輕易提供。所以,加上外部信息量大、難以獲取、復雜程度高,傳統審計方式很難從外部獲取完善的信息。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人員能夠從不同角度和維度對審計證據信息進行分析和歸納,提出業務、財務和項目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及發展規律,并反饋給被審計單位。因此,審計結論內容更加豐富,對被審單位的影響更加深遠。
(五)對信息安全的影響。對于信息安全來說,不管是企業財務數據還是其他商業信息,這些信息都是與企業息息相關,甚至有些還會涉及企業的商業機密。在大數據環境下,由于審計包含的數據十分廣泛,當大數據在給審計工作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會成為一些不法分子和黑客重點關注、攻擊的目標。他們通過破壞信息系統來盜取重要價值的信息,這會給企業的利益帶來損害。因此,數據安全應成為大數據技術在審計應用中高度關注的問題。
通過上文的介紹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審計工作的影響是深遠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全數據審計變為現實而不是當前的抽樣審計,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突破。并且,在大數據時代審計的模式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由于審計數據實時可以獲取,使持續審計變為可能,克服了當前的難題。
其次,審計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審計人員能夠更好、更快地獲取到所需要的審計證據信息。同樣這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從某一程度來說也提高了審計的可信程度。
再次,也增強了審計工作的結論,在大數據時代,審計人員所獲取的信息更加全面、關聯程度更高、獲取方式更加直接。并且,由于審計結論是從多個維度來得出的,所以對被審單位的影響和參考價值也更高。
最后,大數據審計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要在新時代保持競爭力,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大數據給我們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大數據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大數據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讓我們面對一個更真實、更客觀的世界。而審計作為監督經濟活動的重要工作,與大數據的結合是必然之事,所以審計人員更應對此重視,期待這場大變革的到來。
[1]顧洪菲.大數據環境下審計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3.
[2]張兆信.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5.
[3]徐正光.“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分析[C].江蘇省國家審計信息化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13.
[4]樊麗華.大數據時代下云會計對審計的影響分析[J].納稅,2017(30).
[5]宋玉珍.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審計實施[J].智富時代,2017(3).
[6]高智林.大數據、云會計時代的會計舞弊監管[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2).
[7]白菁華.云會計環境下基于COBIT標準的大數據審計分析[J].中國經貿,2018(13).
[8]高愛萍.大數據時代的云會計的審計實施框架構建[J].現代經濟信息,2017(6).
[9]陳澤君,張洪浩.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的機遇與挑戰[J].經營管理者,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