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炳城
失業保險是指國家對勞動年齡內、有就業能力并有就業愿望的勞動者,由于非本人原因而失去工作,無法獲得維持生活所需的工資收入,在一定期間內由國家和社會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國家建立失業保險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需要,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是對失業人員失去工資收入期間的一種臨時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根據本條規定,當失業人員同時滿足前述三個條件時,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
【案例】張三2017年6月大學畢業后,入職到某公司擔任助理工程師,公司為張三辦理了“五險”。2018年3月,由于張三不能勝任工作,公司與其解除了勞動合同。張三向人社部門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社部門告知其不符合領取條件,不得領取失業保險金。
【評析】“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是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基本條件之一,剛參加工作不滿一年或雖滿一年但繳納失業保險費不滿一年的,失業后不具備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資格。不過這里所說的“一年”,是指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而非連續繳滿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一年……”本案中,張三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至其離職時止,繳交失業保險費不滿一年,不符合領取條件,因此,張三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
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
【案例】李四入職某電子公司有四年多了,經過再三考慮,李四決定回老家搞養殖,自己創業當老板,于是向公司遞交了辭呈。當李四向人社部門提出領取失業保險金時,人社部門告知其不符合領取條件。
【評析】勞動者中斷就業,分為本人意愿和非本人意愿兩種情形。這里所說的“非本人意愿”離職,只強調勞動者客觀上不自愿,至于是誰的過錯,則在所不問。國家為了保護失業人員的利益,促進其再就業,將自愿中斷就業而導致失業的人員排除在了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范圍之外。何為“非因本人意愿”?《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第十三條規定:“……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包括下列情形:(一)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二)由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三)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被用人單位辭退、除名、開除的;(五)勞動者本人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本案中,李四是因個人原因主動向公司提出辭職的,不屬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情形,因此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
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
【案例】王五在某公司擔任倉庫管理員。2018年10月,王五因病入院,出院后,王五一直在休養,無法工作,公司按規定給予王五醫療期,并計發病假工資。2019年4月,王五醫療期滿,仍然無法回公司正常工作。隨后公司與其解除了勞動合同。當王五向人社部門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時,人社部門以未辦理失業登記為由拒絕辦理。
【評析】勞動者失業后,應當到人社部門“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方可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一方面,這是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必經程序,勞動者不進行登記,人社部門不知其已失業,也就無從發放失業保險金了。另一方面,這是對失業人員進行審查,確認其是否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條件。除失業登記外,失業人員還應有求職要求,其目的是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同時也便于政府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使失業人員實現再次走上工作崗位。本案中,王五雖然符合“繳費滿一年”和“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兩個條件,但是,由于其本人身體狀況的原因,還需繼續休養一段時間,暫時無法正常工作,客觀上沒有“求職要求”,其也未進行失業登記,因此,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