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錚
焦慮癥是神經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患者常常表現為失常的大腦皮質機能活動,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郁發生失調現象,從而導致一系列綜合征的發生。中醫認為,焦慮癥是在長時間的過度思慮及緊張狀態下發生的,或者是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刺激導致情緒出現較大的波動;生活沒有規律,使生物鐘運行紊亂,導致各臟器的機能活動異常所致。大量研究顯示,中醫治療焦慮癥有很好的療效,其中推拿是較為常用的治療手法且效果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1.治療原則:調氣血,補心脾,養肝腎;滋陰降火,和胃安神。
2.手法:推、拿、滾、揉、點等。
3.穴位: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中脘,氣海、關元、鳳池,腦戶、百會,頭維,太陽,魚腰;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解溪等。
4.部位:背部、腹部、面部等。
5.操作:協助患者處于俯臥位,操作者在患者的一側站立,對患者的腰背部進行推拿,主要用推、滾、揉、撥手法,大約進行10分鐘,使其背部肌肉充分放松。接著用拇指點揉夾脊穴和各俞穴,重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等,以調節其各臟腑功能。然后再拿揉患者頸項部2~3分鐘,并點按風池、風府等穴各1分鐘,改善患者氣血運行狀況。
協助患者處于仰臥位,操作者在患者的頭上方坐下,對太陽穴使用雙拇指進行推拿,在操作的過程中自印堂沿著眉弓上方向兩側對太陽穴進行分推,時間為2~3分鐘,然后再用雙手食指和中指按順時針方向按揉兩側太陽穴2分鐘,再用拇指點揉患者印堂穴1分鐘,多指按順時針方向按揉顳部約2分鐘,以除煩消躁。拿五經3~5次,重點頭維、神庭、百會、神聰等穴,以達到鎮靜安神功效,最后推兩側橋弓穴2~3分鐘,在其頭頂及兩顳部做掃散法,分別點按兩側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穴。
患者取坐位,醫者分別抱揉其兩側上肢各2~3分鐘,再依次點揉肩貞、臂臑、手三里、內關、神門等穴位各1分鐘。
整個治療過程約30分鐘,每日1次,每10次為1療程。每次治療均以患者自覺全身放松、平心靜氣、寧心安神或有倦意,希望早些安睡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