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文
近日,隨著韓日貿易摩擦發酵,韓國民眾對日本的反感情緒持續上升?!安毁I!不去”,正在韓國上演的“抵制日貨”運動,讓越來越多的行業、民眾紛紛加入其中?;仡櫄v史,上世紀20年代初到30年代末,朝鮮半島就曾掀起一場全民族經濟自立運動,被認為是最早的“抵制日貨”運動。
大量日資涌進朝鮮半島
1910年8月22日,《日韓合并條約》的簽訂實施,標志著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在此后殖民朝鮮半島長達35年的時間里,日本實施了一系列“同化主義政策”,以加強統治和控制。包括在朝鮮設置總督府作為統治機關;推行“皇民化政策”,剝奪土地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等基本權利,強制要求對天皇參拜、普及日本語;實施陸軍特別志愿兵制度,通過購買公債籌集戰爭經費等。特別是在經濟層面,日本以法令、禁令等手段,對朝鮮人經濟活動進行限制,在農、礦、漁、手工、金融等行業大肆展開掠奪和壟斷,朝鮮半島經濟失去獨立性。
日本通過總督府頒布的公司令,規定無論是朝鮮人還是日本人,設立公司時必須得到總督府的許可。該法令表面上是“為了事先防止因為朝鮮人法律或經濟方面的知識、經驗不足,或是日本人對朝鮮的實際情況了解不足所造成的損失”,但從1910年至1919年該法令實施情況來看,日本人所提出的公司設立申請基本上全部獲得批準,而朝鮮人提出的申請僅被受理了一成。由此,不僅是朝鮮人的資本受到抑制,由于日本企業的進入,朝鮮獨自的工商業發展受到阻礙,又導致了朝鮮成為日本的商品市場、原材料產地的結果。
1919年3月1日,由朝鮮宗教界人士組成的“民族代表”33人和青年學生在首爾塔洞公園發起了一場和平示威,他們宣讀《己未獨立宣言》,高呼“獨立萬歲”。在日本的鎮壓政策下,“三一運動”逐步轉化為人民起義,席卷了整個朝鮮半島。雖然運動在該年6月不敵日本打擊失敗,運動本身卻激發了一些朝鮮有識之士民族自覺、經濟自立的決心。
1920年,為了讓朝鮮半島經濟徹底附屬于日本,日本當局宣布廢除公司令改為申報制度,推進廢除關稅,大量日本資本如潮水般涌進朝鮮半島。這讓朝鮮人加快了“拯救民族經濟”的行動。
同年春天,平壤基督教民族運動領袖們召開會議,思考討論如何扶植民族企業。8月,平壤朝鮮物產獎勵會成立,各界代表見證了它的成立時刻,并發表一份長篇發起書,提出要推進經濟振興、社會發展、救濟失業人員、使用民族產品等政策。之后,在朝鮮半島,首爾、釜山、咸興等地的有志之士紛紛加入其中。
“朝鮮人用朝鮮的東西”
1923年1月,全國性的朝鮮物產獎勵會正式成立,朝鮮物產獎勵運動開始了。當年一則關于“朝鮮物產獎勵運動即日實行”的報道上,“土產獎勵,自給自足”“朝鮮人用朝鮮的東西”“靠我們的東西過我們的日子”等口號登場,“以兩千萬民眾的一致合勢成就自活運動”的副題很是顯眼。
各式宣傳海報上,均寫有“用我們的產品生活”的大字。一則海報上畫有一臺秤,一側的“朝鮮物品”壓倒另一側的“外來物品”,以期朝鮮物產獎勵運動取得勝利。鼓勵使用民族產品、扶植民族企業,朝鮮物產獎勵運動宗旨鮮明。面向民眾征集活動標語,舉行地方巡回演講等,這些努力讓抵制日本產品、使用本土產品的風氣在民眾中蔓延開來。
除了宣傳,朝鮮物產獎勵運動具體應如何推動,如何使用本國產品,朝鮮物產獎勵會還制定了細則。具體來看,衣著方面,男性必須要穿朝鮮人制作的韓式長袍,女性穿韓式長裙;食品類,除了糖、食鹽、水果等之外,必須食用朝鮮產食品;日用品也要盡可能地用本土產品……朝鮮物產獎勵會還曾制訂了一項“大計劃”,即以春節為契機,在全朝鮮舉行一次街頭游行,由各界人士高舉以朝鮮八道特產布料制作的旗幟,加大宣傳。
然而,在日本殖民當局的阻礙和鎮壓下,很多事先計劃的演講都紛紛泡湯,更何況于這樣的“大計劃”?!俄n國學術院通信》雜志記載了當年的“緊張”場面?!叭绻牵ǔr物產獎勵會)有演講的日子,負責監視的日本人就會出現?!?/p>
盡管朝鮮總督府的鎮壓力度不斷加強,面對重重阻力,為進一步有效推進運動,朝鮮物產獎勵會做出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如設置了朝鮮物產陳列館,舉行朝鮮物產品評會,創辦啟蒙機關雜志等。1923年11月28日,朝鮮物產獎勵會的機關雜志《產業界》創刊號發行。
本土膠鞋白布供不應求
朝鮮物產獎勵運動一度造成了本土膠鞋和白布供不應求。然而,由于朝鮮國內生產設施匱乏、產量低下,即使想購買本土產品卻因高價難以承擔,部分生活用品價格持續攀升,而日本一直將該運動視為抵制日貨運動、抗日民族獨立運動,鎮壓強度不斷升級。上世紀30年代末,一場在民眾中獲得好評,卻并未取得太多成果的朝鮮物產獎勵運動結束了。
至今,朝鮮物產獎勵運動仍然是韓國歷史教科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朝鮮物產獎勵運動的重要意 義,韓國輿論稱,該運動是繼“三一運動”后,旨在激發民族力量的重要民族運動,也是推進民族企業建設發展的經濟自立運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