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針對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環評要點的分析,為做好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評、編制高質量環評報告提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高速公路;要點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6-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012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poi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quality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repor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Highway; Key points
1 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評常見問題
1.1 聲環境影響評價
(1)目標描述不全面。高速公路項目呈帶狀,沿線敏感目標位置、人口分布、敏感類型及敏感目標所屬聲環境功能區執行標準介紹不全面。(2)執行標準不準確。如高速公路項目位于農村區,且未劃分相應聲功能區,理應執行1類區標準,卻在撰寫報告時選擇2類。(3)預測參數缺項。噪聲環境預測時缺少車流量、車型比等噪聲源強預測參數,且未完整標注不同聲環境功能區的噪聲超標區域及超標量的人口分布、戶數。(4)評價等級錯誤。某一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受噪聲環境影響人口數量增加較少,根據聲環境導則確定評價等級為二級,但項目建成后實際受影響人數顯著增多評價等級達到一級,報告未作調整繼續沿用二級評價則屬降級評價。
1.2 環境風險評價
高速公路環境風險主要來自項目建成后運營期間危化品運輸車輛發生事故等,引起危化品泄露、爆炸、火災等從而對周邊水源及大氣環境造成污染。(1)水環境敏感點位置與線路關系未明確。若項目經過水源保護區,應明確項目線路所經過的取水口及一、二級保護區之間的位置關系。(2)缺少環境風險評價。項目中有規劃水源保護區,建設方案未詳細分析項目對該保護區的環境影響,以及提出切實可行的環境風險防范對策。(3)環境風險應急能力論證不充分。事故池容積計算常常缺少相關依據,且項目中未明確事故池大小及位置。
1.3 生態環境評價
(1)生態環評范圍界定不明確。項目周圍有特殊或者重要生態敏感區,未將其納入項目評價范圍。(2)生態環評分析未明確結論。如對重要或特殊生態敏感區基本情況描述不完整,也沒有給出項目對生態敏感區影響可或不可接受的評價結論。(3)生態環評項目不完整。如,在現場踏勘時發現環評報告并未將名木古樹或野生動植物納入報告中的保護范圍,有時名目種類識別存在錯誤。
2 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評要點分析
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根據項目的不同工程階段,結合主要環境問題,提出具體的環保措施和環境管理方式,提升項目的綜合效益(見表1)。
2.1 聲環境影響評價
(1)全面描述建設期敏感目標。如敏感目標名稱、路基形式,及其與線路位置關系,敏感點屬于居民點、學校、敬老院等類型,應明確其聲環境功能區類別及該類別應執行的具體標準、聲環境敏感目標數量及人口的戶數及人數分布,建筑物結構、朝向等敏感點概況;特別是項目所在區域有聲環境特殊敏感點的,如學校,應給出師生以及住校師生的具體人數等,總之,應將聲環境的各項目描述清楚、描述完整。(2)運營期噪聲準確預測。高速公路項目聲環境評價除了建設期外,運營期聲環境影響評價也是重點評價內容之一。預測的內容應包括特征年不同路段晝夜聲環境影響預測、敏感目標環境噪聲影響預測。作出噪聲預測時,應滿足各聲環境功能區標準及距道路中心線的距離,為后續規劃控制指明方向。敏感目標的噪聲影響預測包括晝夜噪聲預測值、貢獻值,以及現狀噪聲值與預測值之間的差值,要詳細注明各不同聲功能區晝夜噪聲超標量及超標區所受聲環境影響的戶數及人口分布。(3)明確并及時調整評價等級。根據項目所在區域聲環境功能區類別、建設前后聲環境敏感目標噪聲級增加量、受影響人口數量變化情況,盡早判定評價等級并根據實際建設情況調整。(4)提出合理噪聲防治措施。噪聲治理是高速公路環評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建設期要結合施工,采用低噪聲路面技術、設置減速、禁鳴標志等降低噪聲源強。運營期的降噪可采取在道路兩龐設置聲屏障、隔聲窗等,并做好后期的跟蹤監測,關注降噪措施是否妥當,并進一步完善。此外,環評報告中應詳細地分路段提出相應的噪聲防護距離,積極配合規劃部門做好公路沿線的土地利用規劃,周圍有居民區、學校以及醫療衛生等環境敏感建筑物地段,還應為其預留相應的聲屏障等降噪措施。
2.2 環境風險評價
重點關注高速公路項目是否存在相應的特殊生態環境保護區。根據規定,應禁止項目穿越一級水源保護區,若項目涉及到二級水源保護區,則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中詳細列出各水源保護區的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給出具體的環境影響比選結論,并提出嚴格的預防措施。跨越水體橋梁應設置相應的橋面徑流收集系統,并根據物料運輸量及項目所在區域的降雨等氣候情況,配備一定數量的容積事故池等事故池(做好防滲設計),做好危化品事故廢水收集,跨越水體橋梁兩側還需要做好防撞護欄設計。此外,高速公路建設單位根據項目情況制定詳細的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實行地方交管、生態環保等部門與高速公路管理部門之間聯動機制,建立應急處置領導機制,確保項目沿線飲用水環境安全。
2.3 生態環境評價
(1)高速公路新建項目應避免穿越自然保護核心區、緩沖區等,在項目選址初期應做好充分的生態論證,做好工程方案環境比選,并根據項目的建設周期、范圍等明確環境敏感區所在的位置、性質、范圍、主要功能、保護對象、保護級別以及保護要求,并明確這些環境敏感區與高速公路工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在環評報告中應明確給出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敏感區及保護對象的影響程度及范圍的結論。(2)做好項目沿線野生動植物影響評價。做好評價范圍內的野生動植物實地調查,進一步明確項目線路與野生動植物分布、保護要求,以及掌握其棲息地、遷徙路線等,掌握公路工程建設對野生動植物生活習性及棲息地影響,并針對環境影響程度及范圍提出具體的防護措施和補償措施。(3)土石方平衡分析。認真做好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廢棄渣處置,明確棄渣場位置、面積及其與工程項目的位置關系、占地類型,確保廢棄渣選址的環境合理性,并結合高速公路的線路距離、堆放量等分析棄渣場的可依托性。
3 結語
高速公路項目的建設在促進區域間的信息、人員和物資交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是“十三五”時期重點開展的基礎性投資建設項目,但項目建設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應結合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特點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切實將項目建設和運營對環境影響降低到最小,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寧,張宏智,付亞君.高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指標及標準探討[J].環境工程,2016(2):143-146.
[2]曹炳偉,黎湘虹.高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技術方案探討[J].江西化工,2013(4):225-228.
[3]韓潤平,張仲鼎.高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現存問題及對策預覽[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7(3):13-15.
[4]胡蓉,王焱,劉國東.高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樣方調查研究——以昆明繞城高速公路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9):163-168.
收稿日期:2019-04-20
作者簡介:許文璐(1990-),女,漢族,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