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軍 劉風學 李恕勃



摘要:簡述了國內污染土壤在人工曝氣技術修復中的案例,并對該技術原理進行簡要描述。對污染土壤進行曝氣,可以有效減少土質污染,促進土壤生態修復。這是一種低成本,見效快的土壤修復技術,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污染土壤;曝氣;修復技術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5-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022
Abstract: The case of domestic contaminated soil in the repair of artificial aeration technology is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is briefly described. When aerating contaminated soil,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oil pollution and promot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soil. This is a low-cost, quick-acting 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ith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 Contaminated soil;Aeration;Repair technology
土壤污染是當前日益受到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隨著生態環境部大力發展生態環境產業,堅決推進凈土保衛戰,因此如何盡快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已成為城市環境工作的當務之急。在土壤修復行業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常用修復方法。隨著生物修復中人工曝氣對改善污染土壤修復所起的成功案例,因此該修復技術已經表明人工曝氣是修復土壤污染的一種有效協助手段。人工曝氣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少、運行簡單且處理大等優點,且處理費用是同等條件下的三分之一,因此越來越得到許多案例的應用。對于目前土壤污染、土質惡化的現狀,人工曝氣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該技術處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
1 人工曝氣的原理及技術
人工曝氣又稱壓縮空氣曝氣。空氣是用空氣壓縮機壓縮后通過管道輸送至曝氣區進行曝氣的空氣擴散裝置。結構主要由鼓風區、導流區、曝氣區組成。它主要是應用于有機污染物的修復,同時為微生物提供有氧環境使其進行生物修復。因此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曝氣技術越來越得到業界的認可。圖1為人工曝氣整體結構示意圖。
該人工曝氣裝置,包括鼓風機、第一扳把式接頭、緩沖罐、第二扳把式接頭、UPVC管和曝氣孔;所述鼓風機的出氣口連接有彈性接頭,所述彈性接頭、消聲器、第一止回閥、閘閥、大小頭和第一扳把式接頭通過連接管依次連接,所述第一扳把式接頭和第二止回閥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所述第二止回閥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管與緩沖罐連接,所述緩沖罐上開設有若干個連接孔,所述緩沖罐的連接孔通過連接管與第二扳把式接頭連接,且緩沖罐與第二扳把式接頭之間的連接管上依次安裝有第一球閥、電子閥和第二球閥,所述第二扳把式接頭的另一端頭連接有UPVC管,所述UPVC管上開設有多個曝氣孔。當人工曝氣裝置進行工作時,利用鼓風機1進行造氣,通過各種設施最后輸送到UPVC管16中,通過UPVC管16上的多個曝氣孔17進行曝氣作用,彈性接頭2主要是對鼓風機1所曝的氣有一個緩沖作用,防止曝氣裝置倒吸,消聲器3減少鼓風機的噪音,防止環境污染,第一止回閥4和第二止回閥9可以防止曝氣和氣體回流,閘閥5可以控制氣體流量,大小頭6可以改變連接管的直徑尺寸,第一扳把式接頭7和第二扳把式接頭15的使用起拆卸作用,方便運輸及現場施工,第一泄壓閥8和第二泄壓閥10可以使整個裝置降低壓力,保證設備的安全使用,電子閥13的使用可以看曝氣流量,可以使氣壓穩定的輸送至UPVC管16中,第一球閥12的使用可以保護電子閥13,防止氣流過大而損壞電子閥13,第二球閥14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UPVC管16中氣壓回流,從而損壞電子閥13;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安全性能高,拆卸安裝方便,節能降噪,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推廣性。
2 人工曝氣工程實踐
2.1 項目現狀
本項目需處理兩個污染物暫存池中的污染土壤,分別位于塔中油田TZ4-S6-51井以及ZG511-H3井附近。該地區屬于石油烴污染,在修復前對污染土壤進行隨意抽取經檢測其含油率分別為4.36%和4.15%,遠高于石油烴污染濃度。因此該地區污染嚴重,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急需治理。
2.2 項目技術
該項目采取微生物和曝氣裝置進行聯合修復。該技術主要是添加石油烴有效菌種、無機鹽營養并進行加水保濕,并通過通風曝氣來達到修復該地區石油烴污染的目的。通過該技術的實施,以將塔中污染油沙中石油烴污染含量降低到2%以下從而達到修復的目的,該項目已在2018年6月驗收。其修復結果可用以下表1所示:
2.3 曝氣裝置現場實施
曝氣裝置作為生修復技術中的輔助設備存在于現場實施中,它能有效為有氧微生物提供氧氣并能有效減少有機氣體污染濃度,從而提高土壤修復效率。
截至目前人工曝氣裝置仍存在結構復雜,拆卸安裝不便,不能很好地控制曝氣的流速和流量,導致資源的浪費,而且現有的曝氣裝置安全性能較低,噪聲污染大等缺點,因此急需技術人員不斷改進。
3 總結
隨著《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其實施,將對土壤修復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國內的土壤修復行業也會逐步擺脫“土方”工程的形象。同時隨著國內修復經驗的累積,修復技術也會從“硬”技術向“軟”技術發展。因此,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要充分掌握各種技術,針對各種污染土壤進行綜合分析處理,以獲得最理想的修復目的,而對于國內的土壤修復行業和國外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對于土壤修復這一環保空間戰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薛艷華.我國污染場地土壤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學,2014.
[2]郭志磊.土壤重金屬污染及修復技術綜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0):121.
[3]趙通輝.論土壤重金屬污染及生物修復研究進展[J].江西化工,2017(05):197.
[4]高彥波,蔡飛,譚德遠,翟鵬輝,郭宏凱.土壤重金屬污染及修復研究簡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5(16):211.
收稿日期:2019-01-01
作者簡介:朱華軍(1986-),男,漢族,碩士,中級,研究方向為土壤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