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機動車對大氣造成的污染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機動車污染;人體健康;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X5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5-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042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ir pollution and damage on human health lead by motor vehicle, strategy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and damage is also been proposed.
Key words: Motor vehicle exhaust gas pollution; Human health ; Prevention strategy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鎮化、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穩步上升,家用轎車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普通百姓人家,全國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據中國公安部統計:2018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大量的機動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日益嚴重,主要有: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噪聲污染及尾氣中的污染物質破壞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其中,機動車尾氣的危害最為嚴重。
1 機動車尾氣的成分及其危害
機動車尾氣污染是指機動車燃燒化石能源排放的有害物質或顆粒物,在大氣中集聚或轉化后造成的環境空氣污染。機動車尾氣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鉛(Pb)和顆粒物等。由于機動車尾氣排放是低空排氣,因此氣體排除后極易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1.1一氧化碳(CO)污染及其危害
一氧化碳(CO)是機動車尾氣中最主要的化學成分之一,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發動機中的燃油燃燒不充分。一氧化碳(CO)對人體具有一定的毒性,通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之后會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導致人體內的血氧含量不斷降低,影響人體正常的血液循環,并對整個神經中樞系統造成損傷,使人出現頭痛、頭暈、嘔吐、嗜睡、記憶力降低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引發昏迷甚至死亡。
1.2碳氫化合物(HC)污染及其危害
汽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HC)主要有丙烯、乙炔、甲烷、苯等有機物質,部分對人體結膜、呼吸道系統具有刺激性;部分碳氫化合物(HC)如甲烷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原因之一。此外,碳氫化合物(HC)在一定條件下(如和大氣中的氮氧化物、臭氧等混合存在并在陽光照射下)還會轉化成次生污染物并導致產生有害的光化學煙霧。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就是由于汽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HC)在陽光作用下,與空氣中其他成份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的有毒氣體,造成洛杉磯市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碳氫化合物(HC)中危害極大的是多環芳烴,如苯和苯的衍生物,已經被證實會誘發人體畸變和癌變。
1.3 氮氧化物(NOx)污染及其危害
機動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其中一氧化氮(NO)進入機體之后會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影響人體對氧氣的吸收利用。一氧化氮(NO)在空氣中還易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NO2),并通過呼吸進入肺部,引起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對人體的器官黏膜部分產生刺激性傷害。此外,氮氧化物也是光化學煙霧的重要前體物,并會和水結合形成酸雨,對地表環境和生物造成危害。
1.4 鉛(Pb)污染及其危害
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烴,揮發性強,易爆,通常會加入0.2%-0.5%的四乙基鉛以增強汽油的穩定性。在汽油中的四乙基鉛在氣缸中燃燒后,其中的鉛會變成氧化鉛沉積下來,增加積炭量,引起氣缸過熱,增大發動機零件的磨損,為了克服這個缺點,通常在四乙基鉛中加入一種導出劑,使鉛成為揮發性物質從氣缸中排出。鉛是國家重點防控的五種重金屬之一,對人體各系統和器官具有毒性。鉛進入人體后,會抑制血紅素合成過程中多種酶的催化作用,導致貧血,并通過血液流經身體各器官,引起末梢神經炎,損傷大腦和小腦皮質細胞,破壞人體免疫力,甚至引發鉛性腎病[1]。
1.5 顆粒物污染及其危害
汽車尾氣中的顆粒物粒徑主要分布在0.03-0.5μm[2],且排放高度正處于人體呼吸帶,呼吸道和肺是其毒害作用的靶器官。研究發現粒徑小于1μm的顆粒物可在肺部長期存留,不易被排出體外,并可隨血液循壞進入全身各器官,是顆粒物中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一類[3]。余曉星等的研究表明汽車尾氣中顆粒物對肺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傷害:肺實質細胞損傷、肺水腫及出血、對肺泡巨噬細胞有毒性、引起急性炎癥反應。此外由于汽車尾氣顆粒中上攜帶大量致病菌、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等物質,會對人體產生更廣泛、程度更深的危害。
2 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對策
2.1 推行綠色交通體系建設
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是解決機動車尾氣的最根本途徑。新能源汽車一般以天然氣、乙醇為燃料,具有燃燒效率高,產生污染物少的優點。此外,近幾年電動汽車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相關協會統計,2017年我們新能源汽車產量是79.4萬輛,年銷量是77.7萬輛,且國家已建成超過十萬個公用充電樁。同時,建議政府部門研究出臺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車購買門檻。同時優化公共交通網絡,推行公共交通出行優先戰略,共同打造綠色出行的有利環境。
2.2 建立健全機動車環境管理體系
從源頭控制機動車污染排放,嚴格實施國家機動車油耗、油品使用及排放標準,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油品禁止銷售,對不滿足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嚴禁上路行駛。加強在用機動車的維修養護,穩步提高全國機動車環保檢測合格率。同時完善執法監管,通過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對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抽測,對機動車集中停放地、維修地的在用機動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現場檢查、抽測,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加快老舊車輛淘汰。另外,根據城市發展規劃,調整和劃定機動車禁行、限行區域,避免敏感區域大氣環境壓力的進一步增加。
2.3 全民行動,共同促進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
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宣傳普及,增強全民綠色出行意識,增加公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次數。據統計,1輛公共汽車約占用3輛小汽車的道路空間,而高峰期的運載能力是小汽車的數十倍,它既減少了人均乘車排污率,也提高了城市效率。而地鐵的運客量是公交車的7-10倍,耗能和污染更低。同時建議公眾盡量合乘車,減少空座率,自駕車能夠做到環保駕車、文明駕車,在空氣質量良好和距離合適的情況下,采取步行、騎自行車等交通方式。
參考文獻
[1]張英,周長民.重金屬鉛對人體的危害[J].遼寧化工,2007,36(6):395-397.
[2]彭寶成,葉舜華.汽車尾氣顆粒物對動物肺泡巨噬細胞的免疫毒性及比較[J].環境污染與防治,1996,18(3):6-8.
[3]李紅,曾凡剛.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研究進展[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2,19(1):85-87.
收稿日期:2019-04-08
作者簡介:李茂(1987-),女,碩士研究生,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