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平 徐達 胡佳煒
摘要:在綠色發展背景下,污染源普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全國性環境調查,使政府全面掌控調查區域內的污染源現狀、排放強度與環境變化,為政府環境管理提供了準確數據支持,實現綠色環保。對此,文章探討了污染源普查現狀及當前主要問題,以此保障污染源普查質量,更進一步改善我國生態環境。
關鍵詞:污染源普查;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X5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4-00-01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green development, the census of pollution 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urvey, which enables the government to fully control the status quo, emission int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survey area, and provide accurate data support for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Green. In this regard,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pollution source surveys and current major issu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llution source surveys, and further improve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General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在污染源普查中,無論是清查,監測還是入戶填報等,數據質量都直接影響著普查效果,影響著污染源的治理[1]。對此,掌握污染源普查現狀,探討現實存在的問題,以此對普查質量進行控制,保障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有效開展,為生態環境治理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1 污染源普查現狀問題分析
1.1 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力度不足
在污染源普查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普查對象對于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情況不甚了解,對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開展也不甚清晰,甚至某些人對此毫無所知。由此可見,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傳力度明顯不足。須知,污染源普查是全國性普查,涉及范圍較廣,其中包含了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等,若普查對象對此并不重視,則普查人員很難得到準確的結果,普查工作的準確性與代表性將受到影響。如:在某市污染源普查過程中,普查小組對一工業進行普查卻被拒之門外,對方聲稱,并不知道該項調查,甚至誤認為是新的詐騙招數。對于該種情況,加強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力度,對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義。
1.2 部門之間溝通困難
在污染源普查中,工作量較大,只有各個部門積極溝通,團結協作,才能保障普查工作的質量與效率[2]。然而,在實際普查工作中,辦公地點多設置在環保局,與其他部門間的溝通較為困難,即使信息化建設有效解決了信息傳遞的速率問題,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各部門間卻仍因種種因素,難以互聯互通,影響了部門間的溝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進度與質量受到影響。如:在污染源普查中,農機部門、工業部門都會參與污染源普查中,且與環保部門關聯緊密,但是,農業部門與工業部門間的溝通普遍缺乏,影響了普查問題的解決。
1.3 清查與入戶情況差異較大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快速時期,隨著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市場經濟優勝劣汰,企業的發展變化速度也十分迅速,清查與入戶有時間差,導致情況差異較大,影響了企業的統一管理,極易導致清查不完整現象發生。
1.4 普查培訓效果不佳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普查過程中,為保障污染源調查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各地區污普辦工作人員明顯不足。為此,會在本區域選擇幾名熟悉區域污染源的人員輔助工作,并向社會引進第三方環保機構,以此保障普查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普查工作的效果。然而,地區工作人員的優勢在于對區域環境了解透徹,但其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對企業環境等情況了解不夠,影響了普查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雖然,專業指導員與普查員會對其進行集中培訓,但是,短期培訓工作并不能保障其對普查報表中各項指標的全面理解,而專業普查人員的數量不足,影響了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2 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問題對策分析
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能夠準確判斷我國環境污染形勢,針對性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提高環境治理的系統性、科學性與信息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補齊生態環境這一短板,推動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對此,加強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質量控制,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普查對象的參與度
在污染源普查中,為保障普查質量,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為保障普查對象能主動配合,提供準確信息,向公眾明確普查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加強宣傳工作,成為提高普查工作質量的關鍵。加大宣傳力度,能夠使普查對象了解污染源普查這一工作,積極參與并配合普查人員的調查,提高普查工作效率,減輕普查人員的工作負擔[3]。在宣傳過程中,可通過多媒體、電視新聞、報紙等多個媒介進行宣傳,以群眾力量督促普查對象參與,保障普查工作數據收集的準確性與全面性。另外,加強普查工作宣傳,還能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到基層污染源的普查工作中,緩解普查工作壓力,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
2.2 明確部門分工
污染源普查是一項大規模、涉及范圍廣泛的系統工程,在普查過程中,多個部門參與其中,技術難度較大,對工作時間要求嚴格,任務量較為沉重,此種情況下,僅依靠普查人員、地方輔助人員,很難保障普查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各部門的積極參與,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應充分發揮各部門的作用,明確部門分工,責任到人,提高部門間的工作效率;增強各部門間的溝通,實現普查數據的互聯共享。如此,全面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普查工作質量。如:在某區域進行污染源普查時,地方政府人員在普查開始前制定了一份工作責任表,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同時,積極推動信息化技術,將參與普及調查的所有部門有效聯系,實現了各部門間的信息互通,最終形成了全面覆蓋的污染源普查工作運營模式,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展開,普查質量得到保障。
2.3 加強對普查人員的培訓
在污染源普查中,普查人員應以質量為第一標準,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定期對普查人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分配職責,設置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省市縣的三級質量自查、核查與抽查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普查工作的質量會審,并對編報、篡改、偽報污染源普查數據的人員或組織進行嚴格懲處,全面提高普查人員質量管理意識,有效提高質量控制水平。同時,在污染源具體普查中,嚴格落實普查員、指導員、技術人員、質量管理員等的職責,針對性制定獎懲機制;著重把好普查表格填報、普查指標的審核工作,全面提高污染源普查數據的真實性與代表性,全面把控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質量控制,為污染源治理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
2.4 加強普查數據的匯總審核
在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質量控制中,數據的匯總審核作為關鍵性工作,直接關系著普查工作的整體質量。在普查工作中,常出現宏觀數據的遺漏與失調現象,為普查工作帶來影響,甚至影響后續的污染控制與環境治理,對此,各政府部門應重視普查數據的匯總與審核,始終堅持一套數據,需縱向分析,橫向評價,通過逐級審核,縣級整改。
3 總結
對于國家發展而言,污染源普及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國情調查,反映了社會問題,影響著國家戰略性發展,對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在綠色發展的當下,污染源普查工作越發受到重視,全面掌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現狀,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普查工作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和諧共贏。
參考文獻
[1]張震.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應重視質量管理[J].環境經濟,2017(23):54-59.
[2]趙欣華.興城市污染源普查現狀分析及污染控制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12):146-147.
[3]李杰文.基層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環境與發展,2018(15):119.
[4]莫麗華.污染源普查成果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8(06):294-295.
收稿日期:2018-12-20
作者簡介:徐亞平(1984-),女,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