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蕾
摘 要:八股文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專用文體,八股文的出現給學子們帶來了不同的學習感受,也帶來不同的學習困境,人們對八股文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即便如此,人們也不可否認八股文在學術上的價值以及寫作上的價值。在當代,八股文依然有著它的教育價值,幫助中小學生獲得更理想的寫作理念。訓練學生由簡到繁的寫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則主要對八股文的寫作價值以及八股文在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方式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八股文;寫作價值;應用
一、概述
八股文教學在中國的教育發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八股文在科舉考試中的重要地位,八股文教學擔負著培養八股人才,為封建政府輸送官員的使命。八股文教學適應了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需要,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學生從啟蒙教育開始,就要接受八股文寫作教育。八股文教學的獨特性在于它完全按照八股文的結構,順次進行寫作訓練。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個部分組成。一個教學實施的過程是復雜的,教學的影響是長期性的,八股文教學在歷時三百多年的教育史中體現出來的語文教學思想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具體到八股文教學的理念,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法,是幾千年來教育經驗的總結,集中體現了古人的教育智慧。今天重新考察這個課題,希望對有助于現代中小學教學理論的建設。
二、八股文的學術價值與寫作價值
多年以來,但凡一提到八股文,有關論著幾乎是一片討伐之聲,而且其中不乏全盤否定之輩,在他們心目中的“八股文”是與“封建”、“迂腐”、“黑暗的科舉制度”聯系在一起的,所以難免有種“咬牙切齒”的感受,他們有的竟認為八股之害甚于咸陽之郊!雖然,八股文對明清兩代文人的思想造成了禁錮的消極作用,造成了文壇的死氣沉沉,但是我們還是要秉承著一種客觀的、歷史的態度來包容古人,而不能用現在的觀念去擺布歷史、苛責古人,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待歷史的不完美,我們至少應該尊重當時文人的文學見解和文學現象,明白當時的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文學。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絕藝,漢之文章、魏晉之書畫、唐之律詩、宋之詞、元之戲曲等都在中國五千年的文學史上流光溢彩,千秋銘刻,好像一張張名片深深嵌入人們的腦海里。所以在此背景下,當時明朝人也在思索自己的歷史定位,想找一種文學藝術為自己代言,可是詩詞歌賦曲等藝術形式的發展已然進入了瓶頸期,它們在唐宋元時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留給明人發揮的空間卻是不多了,找來找去,他們找到了八股文,并把這種文體“精“到了極致。在中國傳統的科舉考試中,要求應試者以作政論文的形式進行考察,目的就是考察讀書人的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一系列能力,以便能更好的開展工作、提高效率,因此,與考察詩詞歌賦相比,八股文的興盛無疑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三、八股文的寫作價值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一) 八股文“代圣賢立言”, 啟示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加強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 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八股文“代圣賢立言”適應封建教育培養和選拔人才的需要 , 又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交流、傳播和研究。人類社會自有階級以來 , 教育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任何階級辦教育 , 都是為本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封建教育要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 , 則理所當然地要對學生進行封建主義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教育。八股文“代圣賢立言”, 所立乃封建主義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之言 , 它適應封建教育培養和選拔人才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歷史地看 , 中國封建社會將近千年的科舉考試實踐證明八股文比詩賦、策論更有利于培養和選拔封建國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而這恰恰又是八股文的基本主題。因此 , 八股文實際上為全面普及和發展儒家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八股文寫作理念重視作者的儒家文化理論修養 , 輕視作者個人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當代作文教學則非常重視作者個人對生活的體驗與思考 , 而往往忽視作者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 我們認為作文教學既要重視指導學生加強理論修養 , 又要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理論修養與生活體驗相結合的作文將是具有較高思想內涵和較深生活底蘊的佳作。
(二) 八股文在形式上講究功令程式 , 啟發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文章模式的教學 , 并采用由局部到整體的訓練步驟 , 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八股文的功令程式繼承了民族文化的基因 , 吸收了古代詩歌、散文、賦、駢文、詞、曲乃至話本小說、元雜劇等各種文學體裁的寫作經驗 , 形成思路一貫、層次清楚、邏輯嚴密、說理透辟、言簡意賅等特點 , 使八股文成為“中國一絕”。只有知常 , 才能通變 ; 只有懂格 , 才會變格。八股文的程式化訓練第一步只教學生學作破題。通過反復訓練 , 使學生一看見題目就能熟練地寫出破題來。然后再進行第二步 , 練習作承題 , 一步步下去 , 最后學作全篇。這種由簡到繁、先學局部、后學整體的辦法 , 對于訓練基本技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現在有些中學老師訓練學生作議論文 , 借鑒八股文這種程式化的訓練方法 , 采取先訓練提出問題 , 次訓練分析問題 , 再訓練解決問題 , 最后訓練寫完整的議論文的訓練步驟 , 取得了較好的訓練效果。
四、總結
總之 , 中學作文教學負有雙重任務 : 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 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八股文在內容上要求“代圣賢立言”, 在形式上講究功令程式及排偶 , 能給中學作文教學以有益的啟示。恰當借鑒 , 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屬對與高中生語文能力的培養[D],張利利,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八股文教學及其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啟示[D],何九甫,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民國時期中華職業教育社年會研究(1917-1937)[J]. 陳夢越,樓世洲. 職教論壇. 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