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我國北方楊樹新品種青山楊硬枝、嫩枝扦插育苗和造林技術及撫育管理技術,對林業生產具有指導作用。
關鍵詞:北方;新品種;青山楊;育苗;造林;技術
1.育苗技術
1.1硬枝扦插技術
1.1.1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應選設在交通方便、勞動力充足、有水源電源的地方,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過1.5 m,土層厚度不少于80 cm,土壤pH值6.5~7.5的地塊,土壤以沙壤土為宜。
1.1.2整地
春整地和秋整地均可。育苗前要細致整地,包括翻、耙,要求做到深耕細整,清除樹根、草根、石塊,達到地平土碎的標準,然后起壟并壓平待用。
1.1.3種條及插穗的準備與貯藏
采條的最佳時間為初冬,即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采后在苗木窯內貯藏或在室外遮蔭處挖坑埋藏,將根部用消過毒的濕沙培上并澆水保濕,在寒冬季節可在苗木上澆水“掛蠟”,保持苗木水分,提高扦插成活率。
在扦插前一個月左右開始剪穗,插穗規格為長10 cm~12 cm,小頭直徑大于0.6 cm以上。剪穗時一定要看好第一個芽,距第一個芽尖0.8 cm~1cm左右剪平,下切口斜剪成馬耳形便于扦插,保留3~4個芽。為了便于操作和統計數量,剪后可根據插穗的粗細每50個或100個捆成捆。剪好后放入苗木窖內或在室外遮蔭處挖坑埋藏,底層鋪上2‰~3‰的高錳酸鉀溶液消過毒的濕沙,濕沙以能捏成團不滴水為宜,將插穗下切口向下分層擺放在濕沙上,每擺好一層插穗,覆蓋一層3cm左右的濕沙,為了避免“燒堆”影響插穗質量,擺放插穗是最多不能超過5層,最上層可鋪5cm左右濕沙,并要定期檢查沙子的含水情況,及時澆水保濕。
1.1.4扦插時間與方法
在5月中下旬待土溫達到15 ℃以上時進行。插前2 d~3 d要灌透底水,待土面稍干即可進行扦插,株距為10~15 cm,每畝地可扦插7000~10000株。為了使插穗與土壤緊密結合,插后要踩實并及時灌水,避免漏風影響成活。
1.1.5田間管理
扦插初期水分管理非常關鍵,根據天氣情況及土壤濕度,要及時灌水保濕。插后要保持床面濕潤,相對濕度60%~80%較適宜,這樣即可保證新生葉片從空氣中補充水分減少蒸騰,又有利于促進愈傷組織形成使插穗生根成活。但為了提高地溫,澆灌次數不宜過多。在苗木成活后,除草、松土及摘芽要及時,如果發生病蟲害,要進行有效防治。
1.2嫩枝扦插技術
1.2.1扦插育苗設備
采用中國林科院生產的全光自動噴霧裝置,它由水泵、濕度感應自動調節器、雙臂噴水管組成。工作時噴水雙臂旋轉呈圓形,按葉面濕度要求自動噴霧。
1.2.2苗床制作
苗床為圓形和長方形均可。圓形床直徑16 m左右,中心高,四周低。方形床寬1.0 m~1.2 m,長10 m~30 m。如育苗過程中進行移栽,床底層鋪10 cm~15 cm厚碎石,上鋪5 cm~7 cm河沙。不進行移栽,可直接在原土壤上鋪5 cm~7 cm河沙。成活后直接在原地生長。苗床作好后用0.5%高錳酸鉀消毒并灑些殺蟲劑。
1.2.3采穗及其處理
嫩枝扦插應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進行。選擇陰天或無風的早晨,從幼齡母樹上采集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并在蔭涼處立即制成插穗,在制穗過程中,插穗盡可能浸泡在水中。插穗長度為6 cm~8 cm,保證有兩個芽即可。保留插穗上端的葉片,視葉片大小保留葉片的1/2~2/3。插穗基部用0.2%高錳酸鉀消毒5 min,清洗后用300 ppm~500 ppm ATB生根1號浸根2 min,準備扦插。
1.2.4扦插及插后管理
扦插時要按行距劃線,密度以兩插穗間葉子相接為宜,一般每平方米100~300株。扦插深度一般為3 cm~4㎝,通常為直插。扦插后應立即噴水,水量應多一些。每隔1周要用多菌靈50%粉劑稀釋500倍液消毒一次。約15 d~20 d開始形成新的根系。為增加苗木木質化程度及滿足養分需要,1~2周對葉面追肥,如噴磷酸二氫鉀(0.2%)、尿素(0.5%)等溶液。
2.造林技術
2.1造林時間
在北方寒冷地區4月中下旬為最佳造林時間。
2.2造林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土壤酸堿度適中、水肥狀況良好的地塊比較適宜。
2.3整地
春整地秋整地均可,造林地要全面清除雜草、灌木和伐根。用拖拉機全面翻耕,深度30 cm~40 cm,翻耕后耙平、起壟、鎮壓。
2.4造林密度選擇
為了提高林分生產力,造林密度主要以4m×4.55m為主。同時進行品種栽培密度控制(2m×3m、3m×3m、3m×4m、4m×4m)及配置方式控制(單行、雙行與多行配置,并調整行間及帶間距離)試驗,為選擇青山楊合理的造林密度提供依據。
2.5定點挖穴
根據設計的造林密度定點挖穴,全面機械整地,穴規格40 cm×30 cm 或40 cm×40 cm,也可根據苗木規格適當調整。如果是穴狀整地,要挖大穴,有利于澆水及根系生長。
2.6苗木選擇
在育苗地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根一干、二根一干或二年生母根,根幅30 cm左右,并保證根系完整。如果育苗地與栽植地距離較近,可隨挖隨栽,如果距離較遠,要將挖好的苗木及時培濕土假植好,全部挖完后一起運往栽植地。有條件的栽前可將苗根用水浸泡1 d~2 d。栽植前要進行修根,剪掉過長、折斷和尖端變色的根,剔除嚴重劈裂和病害感染的苗根。
2.7苗木栽植
栽植時在栽植穴底部填入一層2 cm~3 cm的濕土,然后將苗根放在栽植穴中心,苗干垂直于地面,根際在地面以下,回填表土半穴時扶正苗木后踩實,再進行第2次培土踩實,復土時要埋沒老根樁。有條件澆水的可做土穴,澆水后要及時覆土保墑。
3.撫育管理技術
3.1水分管理
栽植后要澆一次透水,待水滲下后用干土或半干土封穴保濕。苗木成活前要注意水分管理,為保證新根生成,可根據天氣及土壤情況及時澆水,確保苗木成活。
3.2中耕除草
苗木成活后要及時除草鏟趟,同時要隨時關注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保證苗木健康成長。
3.3及時修枝
3.3.1修枝時間
修枝應在休眠期進行,避免在雨季修剪,以免傷口不易愈合而感染病害。冬季是整形修枝最好時機,此時樹葉已脫落,枝條清晰可見,便于操作。修剪萌條宜在夏季,可防止萌條再發。
3.3.2修枝原則
修枝要遵守“冬剪枝,夏控側”的原則。即冬季實行強樹重剪,弱樹輕剪,重點把直立強壯的競爭枝從基部修掉。夏季實行強旺枝重控,控強留弱,把樹勢調整均衡,掌握強側打頭,壯枝重剪,弱枝輕剪、小枝多留的原則,以達到突出主干,促進樹木加快生長的修剪目的。
3.3.3修枝措施
修枝工具應鋒利,修剪時要緊貼樹干進行,切口要平滑,不留傷疤,不留殘茬或撕裂樹皮。修剪后大的修剪口涂抹鉛油防止水分流失及病蟲侵入。修枝不可過度,否則會削弱樹勢,抑制生長。修枝要與病蟲害防治相結合,徹底剪除病害枝和有蟲癭的枝條,并集中銷毀,防止病蟲害擴散和蔓延。
4.銹病綜合防治技術
4.1適量留苗,防止過密;
4.2防止土壤濕度過大;
4.3合理施肥,注意少施氮肥,防止生長過快;
4.4避免在近距離落葉松林旁營造青山楊豐產林。
4.5化學防治: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向落葉松林噴藥,6~7月向青山楊樹葉上噴藥。藥劑有:0.3%石硫合劑,1:1:120~140波爾多液,50%多菌靈、25%粉銹寧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1 000倍液、12.5%烯唑醇1 500倍液,每隔7 d~15 d左右防治1次。生產上用上海產地的25%粉銹寧防治效果較好。
作者簡介:
周莉敏(1966—),女,中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