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美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蘭州 730124)
莫言,原名管謨業,漢族,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山東省高密市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代表作品: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
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3年,擔任網絡文學大學名譽校長。
2014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6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短篇小說獎。
2019年,創作的《等待摩西》獲得第15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照日格圖,蒙古族,出生于1983年2月10日,內蒙古庫倫旗人,隨后遷至呼倫貝爾鄂溫克旗。現為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志社《內蒙古青年》雜志副主編,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文學翻譯家協會副主席。畢業于2005年7月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新聞編輯學系。照日格圖用蒙漢雙語寫作,亦在互譯蒙漢雙語文學作品,創作發表作品累計達80萬字。
2001年,《暢想春天》,書評作品發表于《中國圖書商報》《中國新聞出版報》,影評作品發表于《大眾電影》《影博·影響》(中國電影博物館館刊)等。漢文原創以散文為主,代表作品有《懷念一垛草》《馬蓮花開》等。翻譯作品有《莫言短篇小說集》,《水滸傳》等。
臨近黎明時,阿義被母親的嘔吐聲驚醒。他拿著母親給的兩根銀釵連夜穿過著名的翰林墓地跑去鄰鎮的八隆鎮抓藥。到藥鋪時門鎖緊關著。阿義到門口等了一會兒,終于等到了藥鋪伙計,雖然沒到開鋪時間和不收銀飾,但伙計看到阿義的一片孝心還是把藥賣給了他。
阿義高興地捧著藥往家走,經過翰林墓園的時候被一男一女怕所做事情敗露強迫阿義拷上了拇指拷牽在了松樹下,讓他在這兒自生自滅。阿義試圖掙扎過,但是也無可奈何。隨后的時間里,雖然有很多路人經過,但任憑阿義怎么喊叫他們都無動于衷。不知又過了多久,要去酒宴的三個人下車幫阿義鼓搗了一會兒,沒弄開拇指拷怕耽誤酒宴開車離去了。隨后又來了個帶著孩子的女人,她用鐮刀試圖幫阿義砍掉松樹,但是砍到一半鐮刀崩了以后怕被男人罵就給阿義喝了半壺水,說著給男人送水去就走了。
阿義就這樣昏昏沉沉的到了傍晚,那時候的阿義又餓又累,再加上一天的喊叫他的嗓子早就啞了。昏迷過去的阿義在夢中感受到了他一直以來向往的一切。
成語就是由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多由四個字組成,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有些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如“張牙舞爪”。跟上面說的一樣成語有它特定的格式,所以對翻譯增加了一點難度。在《拇指拷》里面的成語的蒙譯方法里做了一些分析,其有直譯法,意譯法還有音譯法。
每一個民族語言都有自己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所謂直譯,就是指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別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但也不排除在短語層次進行某些調整。簡單地說,直譯指在譯文中采用原作的表達方法,句子結構與原句相似。
例如:
原文:牛奶的氣味絲絲縷縷地散發在清晨的空氣里,在他面前纏繞不絕,勾得他饞涎欲滴。


原文:他跑得汗流浹背,腹中如火。


原文:阿義感到那只大手又硬又冷。


原文:粗糙的樹皮把他的肚皮和小腹拉得鮮血淋漓,鎖住的手指更是爆炸般的奇痛。

在原文中“鮮血淋漓”這個成語很好的表現了阿義當時的狀態。所以譯文用了直譯法翻譯不會扭曲原文的意思。
所謂意譯,就是指譯者在翻譯時沒有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在沒有改變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文化特點翻譯了原文中的一些詞語。也就是說沒有翻譯原文的語言功能,只是表達了原文的意思。譯者在翻譯這篇短篇小說時用的最多的翻譯方法就是意譯法。
例如:
原文:在明晃晃的月光大道上,他看到自己瘦小的身體投射出搖搖晃晃,忽長忽短的淺薄暗影。


原文:它發出一聲嚴肅的鳴叫,華羽翻動,無聲的滑翔出去,降落在流金溢彩的麥田里。

原文中的成語“流金溢彩”在譯文中被意譯成兩個字組成的詞語。雖然意思表達到了但失去了原文的色彩。
原文:女的很年輕,白色圓臉上生著兩只細長的,笑臉盈盈的眼睛。

原文中本來有四個字組成的成語“笑臉盈盈”,譯文只用了一個字就表達出了原文的意思,這也能體現出蒙漢兩種語言的異曲同工。
原文:“女子把一本綠色封面的小書摔在石拱桌上,拍拍屁股,不聲不響的走進麥田。


原文:走路時左顧右盼,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



在蒙漢翻譯中所謂音譯法,就是指把原文的一些詞語翻譯成譯文的一些發音相同或想近的詞語。先不說成語,我們日常都知道的人名或地名的翻譯翻譯方法就是常用這種的。這篇小說里的有些成語的翻譯也是如此。
例如:
原文:“呱呱唧唧”,“呼嚕呼嚕”

分析《拇指銬》的蒙譯,得出蒙古語和漢語成語的等值翻譯有一定的難度,譯者翻譯這篇小說中的成語時意譯法用的較多。漢語成語翻譯成對等的蒙古語成語才能完全體現出原文成語的意義,并且能夠保留原文成語的色彩。《拇指銬》里出現的漢語成語之蒙譯方法有直譯,意譯,音譯等。只要在原文語境中靈活運用這些翻譯方法才能夠體現出原成語的意義和文化內涵,并讓譯入語讀者很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