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方曉峰 景慧麗


【摘要】格林公式是多元函數積分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其理論意義及使用價值都值得關注.本文采用“內容分解—分層推進—協作探究”的教學策略構建格林公式,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格林公式;協作探究;創新能力
1825年,英國數學家格林個人出版了一本數學小冊子——《數學分析在電磁學中的應用》,在這本小冊子中最早出現了格林公式.由此可見,其產生的背景是電磁學,但學員對電磁學這一物理背景并不熟悉.如果通過物理背景講述格林公式的建立,在背景知識的講解上會浪費不少時間,而且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本文將從幾何的角度,基于學員目前的知識結構,從學員熟悉的問題出發建立格林公式.
一、格林公式教學設計現狀
關于格林公式教學大家關注的也比較多,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
一種就是按照《高等數學》教材上的思路,由一元函數積分學中牛頓-萊布尼茲公式推廣到多元函數積分學,直接給出公式然后進行證明.這種教學思路對學員來講難以理解,從一元到多元的推廣并不是那么自然,有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這種類比推廣并不像二元向多元推廣那么容易接受.
另一種是采用猜想、驗證的思路讓學員體驗格林公式的建立過程.無疑猜想、驗證是數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但這種方法對格林公式而言并不是那么適合.這種猜想、驗證是按照特殊到一般的總體思路,讓學員去猜想格林公式的具體形式,然后再證明.但格林公式中被積函數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那么簡單,從特殊的情況很難猜想到公式的具體形式.不少教員在設計這個猜想環節時都很牽強,更像是已知結果而猜想結果.
二、探究式格林公式教學設計
為使學員清楚格林公式的來龍去脈,讓學員參與到格林公式的建立過程中,通過協同探究讓學員逐步發現、建立格林公式,體會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
(一)格林公式中兩類積分積分區域之間關系探究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從二重積分積分區域的特殊情形出發進行探討.問題出發點為學員熟悉的幾何問題—平面區域的面積,具體問題如下:求平面區域D(如圖1所示)的面積,其中D既是X-型區域又是Y-型區域.
三、結束語
采用“內容分解—分層推進—協作探究”的教學策略實施格林公式教學,能讓學員體會到數學公式的建立過程,培養學員的數學思維,增強學員的探索意識和求知欲望,從而提升學員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數學系.高等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薛蓮,李洵.格林公式的研究性教學嘗試[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1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