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
北京時間6日,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國人民銀行當天發表聲明稱,美方舉措是“任性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行為,嚴重破壞國際規則,將對全球經濟金融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財政部用三個標準來做出“匯率操縱國”的認定,即“積極干預本國匯率市場”“對美國擁有巨額貿易逆差”“擁有龐大的總體經常賬戶盈余”。在它的這三條標準中,中國只有“對美國擁有巨額貿易逆差”這一條符合,其他兩條都不符合。按照美國自己制定的標準,它根本就不應該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只是在一天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發生了較大浮動。但是,從國際上來講,這種波動非常小,說不準哪一天又會浮動回原先的比值。匯率稍微動一下,美國就指責我們是“匯率操縱國”,這簡直無賴透頂。如果這是“操縱”,那么全世界都在“操縱”匯率——土耳其里拉曾在很短時間內貶值43%;拉丁美洲國家的匯率經常大起大落;日本和韓國在不同的時期內,匯率波動的幅度要比中國不知大了多少倍。匯率一個短時間內存在變動就是被“操縱”了,這完全是胡扯。
第三,從2015年到2016年,美國那時候卻沒說我們“操縱”匯率,因為美國認為中國央行的干預(用美國的話來說“操縱”)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可見,美國所謂的“操縱匯率”完全是實用主義。如今美國不希望人民幣貶值,那么只要人民幣稍微有一點貶值,它就指責中國“操縱”匯率。
現在美國已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下一步它要干什么?按美國財政部的規定,下一步應該是對中國再加征懲罰性關稅。美國早已經開辟了一條戰線,即就中國所謂的“結構性問題”對中國加征關稅。美國今天又開辟了另外一條戰線(即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條戰線所要采取的措施,跟另外一條戰線采取的措施是重合的。
美國已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了,最近又突然宣布要對3000億美元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加征10%的關稅。美國現在把中 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國還能怎么加呢?把3000億美元的10%關稅提升到25%?把所有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的關稅提升到45%,最后終止中美之間的貿易往來?很難想象美國在關稅領域還能做什么?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政策服從于美國的對華貿易大政策,無論美國是否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都應該不會對美國的對華加征關稅政策造成重大影響。
換句話說,美國會不會使關稅戰進一步升級,并不取決于匯率問題,匯率頂多是一個借口。除再加征懲罰性關稅之外,美國還可能在投資等領域對中國施加限制。但無論如何,美國政府進一步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已經超出了匯率范疇。對中國而言,我們已經很難預料美國下一步會干什么了。恐慌沒有任何意義?
實際上,中美金融戰早就開始了。中國農行被巨額罰款,包括更早一些的昆侖銀行因伊朗石油問題,而被美國列入了“561名單”,上了這個名單的金融機構不能在美國繼續從事金融活動,這就是一種制裁。
問題是:美國政府的許多做法是非理性的。例如,對3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10%關稅的做法是出乎外界預料的。因為這3000億美元的產品直接打擊的是美國消費者。世界上任何一個有理性的政府都是不會這樣干的,但是美國政府卻這樣干了。原先我們對中美金融戰怎么發展還不敢有太大膽的預測,但從美國現在這些毫無理性、完全不講道理的措施來推斷,以后什么事兒都有可能發生。那么,最嚴重的是什么?就是扣押金融資產。當然,目前還不至于走到這個地步,不過美國這么搞下去的話,使我們不得不擔心今后這樣的事情發生。
當然,如果美國政府這么做,那么對美元的信譽是一個重大打擊。但是,美國現在很多政策已經是損人不利己,因為本來至少應是損人利己,如果連損人利己都做不到,只能說明它已經不合理性,這個時候,所有可能性我們都不能排除。但是,我們也不能主動出擊,還是盡可能地維持現有的各種各樣的關系。
在當前形勢下,極為重要的是加強、加速國內經濟調整,更多地依靠內需、更加關注金融安全。想想看,如果當年我們把資本項目完全開放了,那么現在會是什么樣子?
我們需要做好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來爭取最好的結果。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穩定中國經濟增長,不能讓經濟增長率進一步下跌,同時也不放松各種各樣的改革措施。使我們自己的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強大起來,我們就不怕美國。但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做好“家庭作業”,就會面臨非常被動的局面。我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有能力應對任何不測。▲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