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慧
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新課程標準下的計算教學就一改以往計算教學的枯燥乏味,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賦予了計算教學新的內涵,使計算教學充滿了生活氣息.計算教學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要注重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主探究的創新精神,更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學生的情感體驗.跟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步伐,在此次計算教學的課題研究中,一階段的實踐教學有一些小小的心得.
一、培養學生計算能力要注意學生年齡特點
計算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計算算理,再形成一套計算方法.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好動,喜歡新奇的事物.計算教學枯燥乏味,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有興趣學習計算,并且很形象的理解數的知識及計算算理,實踐中筆者利用了數位桶及小棒,讓學生們在擺小棒中體驗數及計算知識.如,在“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課上為了讓學生們體驗28+5的兩種計算算理,在算理的探究時,筆者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拿出28根小棒,放入數位桶中,再讓學生想想加上的5怎么處理,有的學生把5根小棒直接放入個位桶中,發現超過十了,然后把個位桶中的13根小棒拿出來,把其中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入十位桶中,剩下3根又放入到個位桶中.操作過程中筆者適機讓學生說:“為什么13根小棒要從個位桶中拿出來捆一捆放入十位桶?”學生說:“個位滿十了,要把十個一捆一起變成一個十,要放在十位桶.”這種算法和以后要學習的豎式計算方法吻合,學習計算的同時也為以后的豎式計算學習埋下伏筆.操作中筆者還要求學生們一邊擺一邊說擺法,這樣不僅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算理,找到計算方法,同時還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聯系起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還有的學生把個位桶中拿出5根與手中5根直接合起來捆成一捆直接放入桶中,這時筆者適時問把一捆放入一位表示的誰和誰相加,學生很容易理解2個十與1個十合成3個十即30,此時湊十法又延伸出湊幾十法,這樣的口算方法,在學生今后的口算中也十分適用.
本節教學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在操作中語言表達,同時又通達不同的擺法想出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又注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們對計算有了興趣,感覺在玩,但卻在玩中學到了新知.
二、既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又要學會合作交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新世紀的要求,培養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用學生今后的學習,而且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在突破難點、重點時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理解算理時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操作,再進行多方面的實踐,不僅在合作中解決重、難點同時也有利用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
在教學中筆者把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學習與合作交流充分融合,這樣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既能獨立思考、充分研究,又在適當的時候和身邊同學交流合作.這不僅對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有幫助同時還讓學生學會了與人交流,明白交流的重要性.
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時,在探究兩種不同的算法時,開始學生自己獨立按自己的思路去擺,但每個人的思路有限,絕大多數學生只能想出一種擺法,這樣筆者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小組同學互相交流擺法,這樣學生們得到了不同的擺法,整理出不同的算法,學生們覺得這節課不僅有自己動腦的收獲,還學習到了不同的方法.
三、計算教學中注重抓住課堂生成的資源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師要及時抓住課堂的生成性問題,還要善于開發和利用.有一位教育家說過:“失敗——成功之母,課堂上的錯誤——教學的巨大財富”學生犯錯是正常的,要允許學生出錯,對學生的錯誤教師要有“欣賞”的眼光去看、聽,把錯誤看成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資源開發出來變錯為寶.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學生在計算176×47時,有的學生用7乘176時,乘到十位就不乘了,筆者便抓住問題,讓大家一起來觀察問題出現在哪里,同時對比出三位數乘兩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同,學生在錯誤中找到不同之處就是位數多了一位,不能再只乘兩位數了,同時又總結出相同之處,這節課學生不僅學會了新知識,更明白知識的連續性.還有的學生在把兩次的乘積相加時,個位與十位相加,百位上數確相乘了,導致最終計算結果錯誤,這樣說明學生對最后把每次乘得的積相加掌握的還不夠牢固,再次讓學生理解算理.強化計算方法,學生在錯誤中引起注意.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能保證自己的課堂不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課堂中學生資源猶如蘊含著豐富的寶藏的大海,等待著我們教師去開發利用,這不僅是一種教育機制,更是現代教育觀念的體現,只要拓寬思路,善于挖掘我們的教學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實驗教學中,有失敗有成功,失敗中筆者收獲了經驗,成功中收獲到了喜悅,無論怎么樣這些都能使筆者的教育教學得到不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