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婕 邢樂 陳珺怡 陳柔 王夏露
【摘 要】通過開展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網絡交往動機與網絡人際關系成癮干預研究,闡述網絡交往動機、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內涵,歸納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網絡交往的現狀,并從中分析當下青少年網絡交往的動機。探索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良好網絡人際關系的積極影響及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消極影響,并提出應對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干預措施,從而改善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現象,糾正青少年不端正的網絡人際交往態度,合理安排網絡交往的時間,進而促進青少年交往能力的健康成長及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也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交往動機;網絡人際關系成癮
中圖分類號: B84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7-0062-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7.030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of Adolescents Internet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and Interne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ddic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LIU Jie XING Le CHEN Jun-yi CHEN Rou WANG Xia-lu*
(School of nursing,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eenagersInternet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and internet interpersonal addic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and internet interpersonal addictio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enagers Internet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analyses the motivation of teenagersInternet communication at pres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dolescentsgood interne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puts forward som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deal with Adolescents interne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ddi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phenomenon of interne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ddiction, correct adolescentsincorrect attitudes towards interne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rationally arrange the tim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then promote adolescents interacti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abilit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Teenagers; Internet Interaction Motivation; Internet Interpersonal Addiction
互聯網時代下,隨著移動智能產品的不斷更新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交往這種新型人際關系,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時互聯網交往功能的豐富使部分人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網絡交際上,不斷對網絡人際關系產生依賴,也不斷出現了成癮的現象。在第四十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CNNCI)中指出,截止2018年12月,我國網民以中青年群體為主,10-39 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整體網民的 67.8%,其中20-29 歲群體占比最大,數據顯示高達 26.8%。[1]可見在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是我國網民的主力軍。因此弄清青少年網絡交往動機與網絡人際關系的影響,并提出應對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干預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網絡交往動機與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內涵
網絡交往動機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產生不同的網絡行為。其中這些需要主要與馬斯洛的五個基本需要密切相關[2]。
網絡人際關系成癮是指過度依賴于網絡的通訊軟件,沉迷并且熱衷于發展在網絡上建立的人際關系,同時忽略了現實生活中與他人面對面溝通交往,而導致對于心理狀態以及社會功能的損害[3]。
2 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網絡交往的現狀
通過查閱近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CNNCI)中可以看出我國網民規模日益擴大,從截止2017年12月到截止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從7.72億[4]上升到8.29億[1],僅僅一年的時間,網名人數就增加了一個多億。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
從年齡結構上看,近三次的《報告》中都指出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在第四十二次的《報告》中特別指出,截止2018年6月,我國網民的主要群體為青少年、青年和中年[5]。從學歷結構上看,截止2018年6月,中國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最多,達24.8%[5];截至 2018 年 12 月,在我國網民中,學生群體依舊最多,占比達 25.4%[1]。從顯示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僅半年的時間就已經上升了0.8%,人數上增加了四千多萬。由此可見青少年學生占據較大部分,是中國網民中的主力軍。
由以上數據已經充分說明,在中國互聯網絡迅速發展下,中國網民規模不斷擴大,但其中占比最大的人群中不變的是青少年人群。并且在第四十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CNNCI)中表示2018 年 11 月,15-19 歲年齡段網民人均手機 APP 數量最多,達到 59 個,其中社交應用以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為主[1]。隨著手機APP的不斷研發,獲取信息途徑的不斷拓展、信息內容的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人們離不開手機,尋求刺激、樂于交往、充滿求知欲的青少年們更不例外,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娛樂上使用手機的時機不斷增加,在網絡上接觸的人際關系日益增多。
總結學者們的研究表明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的網絡交往動機主要有獲取信息、表達感情、確認自我、便利生活以及幫助學業。網絡動機在性別、年齡、專業等多種影響因素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同時大多數的青少年能夠熟練的掌握網絡交際手段,也增加了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幾率。
3 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網絡交往的動機
朱燕等人研究表明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特點有虛擬性、匿名性、自由性、開放性、平等性[6]。網絡世界的虛擬性,會給很多青少年帶來許多的刺激感,并且更容易釋放自己的情緒。在網絡世界人際關系的匿名性,會帶來人際互動的多元化[7],給青少年更多的新鮮感,可以減少現實交往中的無聊感[8]。 郭英等人的研究中表明 97.9%的大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網絡人際交往的動機為信息獲取與自我表露[9]。青少年們可以通過網絡交往平臺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滿足自己的求知欲;通過網絡交往來表達和宣泄自己的情感。面對學業、家庭、社會帶來的種種壓力,通過網絡交往來調試心境、緩解壓力、舒緩情緒;在遇到喜悅的事時,可以與網友分享從而增加喜悅感及自我優越感。
很多人處于青少年階段,都會經歷挫折,無論是學業上的挫折,人際關系上的挫折以及家庭關系的挫折。冀婷婷等人研究發現避免失敗動機和人際情感性動機這兩個因素顯著影響著網絡成癮[10]。在網絡交往中青少年們可以體驗歸屬感,尋求安全感,得到愛與歸屬的需要,被他人尊重的需要,從而獲得自信、得到自我滿足感及肯定自我價值[11]。通過網絡交往減少孤獨感,找到自我存在感。
青少年在社會交往能力、社會適應上的缺陷也會對于依賴網絡人際關系帶來影響[12]。
4 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的影響
4.1 青少年良好的網絡人際關系的積極影響
隨著網絡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絡交往已經必不可少,因此利用好網絡人際關系也是非常有利的。首先可以鍛煉青少年不同場合、不同平臺下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其與他人的人際交往的能力,促進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網絡上使青少年廣識國內外的朋友,擴充自己的朋友圈,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開闊自己的眼界。同時青少年可以通過網絡通訊平臺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現自己的才能,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獲得歸屬與愛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有利于維持青少年健康心理。
同時對青少年教育方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青少年們可以在家通過網絡平臺與老師進行實時互動,及時解答疑惑;老師也可以同步在線教學及布置任務等,形式良好的師生互動,促使教育形式多樣化,豐富教學內容,提高青少年學習興趣,主動學習。
4.2 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消極影響
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會使削弱青少年的社會交往能力,出現人際交往障礙,使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不善與他人面對面言語及身體語言表達交流情感?,F實生活中也減少了與父母、長輩、朋友進行心靈交流,漸漸得情感也會變淡。
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會使青少年成為“網癮少年”的幾率增大。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不能全身心投入,課堂上會出現“開小差”的現象,學習成績會受到影響。并且長時間的使用電子產品也會造生理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在心理方面,會造成性格出現內向封閉。綜上所述,網絡人際關系成癮不利于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同時隨著網絡欺騙敲詐的日益增多,惡意誹謗他人等不文明甚至違法犯罪的現象的不斷出現,青少年很難在網絡的世界得到保護,容易造成人身傷亡及錢財的損害。
5 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存在的問題
(1)自身方面:青少年本身的自控能力存在問題,對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危害了解不夠,易發生網絡成癮。同時,青少年心智不夠成熟,抵御誘惑能力不強,缺乏社會經驗,不能有效識別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端正網絡人際交往態度。
(2)父母方面:在家庭教育上,未規范孩子上網時間及明確上網內容,未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網絡進行人際交往;同時在榜樣樹立方面很多父母也有所欠缺,他們也會依賴于網絡交往。
(3)科技方面:在網絡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科技新產品的不斷出現,社交軟件的不斷開發,這些社交軟件能夠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及其所追求的刺激感,從而增加了其網絡交往時間,同時在軟件開發上科技公司對青少年使用的危害評估做的不夠全面?,F在市場上缺少青少年進行健康人際交往的平臺。
(4)社會方面:國家對網絡交往的輿論宣傳沒有嚴格篩選,對網絡交往中產生的不文明、違法亂紀行為打擊管理的力度不夠,網絡監管力度不足。
6 應對青少年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干預措施
6.1 培養正確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13]
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道德修養,引導正確的人際交往觀。意識往往是促使人們行為的重要因素,引導青少年提高自我修養,增強自律意識,提高控制能力,主動控制網絡交往時間及內容,培養良好意識。
6.2 多方合作,多方監督,共造綠色的網絡空間
政府和網絡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對于不良信息要嚴格篩查,對于社交平臺不文明語言的使用及欺騙敲詐等違法犯罪行為要采取相應的有力打擊措施。在科技產品,社交軟件開發時,要嚴格篩選,充分地考慮到對于青少年的影響,相關部門的審核要到位,社會的監管力度要加大。
6.3 多方關愛,多方教育,促進健康和諧人際交往
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寬廣的學習、娛樂、交流的多方面平臺,合理網絡交往可以產生良好的積極影響,但網絡人際關系成癮又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多消極影響,父母、老師應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人際交往態度,合理安排網絡交往的時間及內容,多多關心他們,使青少年獲得安全感,滿足他們的基本以及更高層次的需要,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多開展體育戶外活動,增加青少年們的免疫力,鍛煉體格,加強身體素質。
6.4 預防青少年心理問題,積極開展心理教育和咨詢工作[6]
通過在學校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教育,評估青少年的自我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并且重點培養上網的心理道德修養。為心理障礙,交往障礙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幫助其走出困境。并且多開展心理交流文化沙龍的活動,引導青少年們心理的疑慮和煩心事,通過面對面交流來緩解煩惱,減輕壓力,從而減少青少年對網絡人際交往的依賴。
【參考文獻】
[1]CNNIC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Z].2019.
[2]李曉東.大學生網絡交往動機與網絡行為特點及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9.
[3]孫曉軍,牛更楓,周宗奎,等.大學生的人際歸因傾向、網絡交往動機與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14,37(06):1397-1403.
[4]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Z]. 2018.
[5]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Z]. 2018.
[6]朱燕.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其教育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3(17):31-33.
[7]黨喜靈.網絡對現代人際關系影響的心理學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07):71-73.
[8]顧蓉.網絡成癮的心理因素及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9(04):22.
[9]郭英,何翔,鄭銓.大學生移動社交網絡人際交往行為特征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7(10):88-93.
[10]冀婷婷.大學生網絡使用動機、成就動機與網絡成癮的關系研究[D].長江大學,2014.
[11]柳艷艷.大學生網絡使用動機與網絡成癮關系的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21(6).
[12]賈月亮,安龍,賈月明.大學生社交能力與網絡成癮的關系:社會適應與自卑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27(01):103-107.
[13]李萍.網絡與青少年人際交往[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