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玲 劉峻峰
習總書記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參觀,在北師大教師節的講話,參與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年會的發言……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高頻率、高密度地參加與國學文化有關的活動,可見對國學教育的重視。“不知來,視諸往。”正是習總書記對歷史文化的明確態度,總書記在講話中在講話中還明確地指出了我們怎樣對待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國學經典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它是具有永恒的價值,它可以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而長存于天地之間,對于現在仍然有著極大的教育意義。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國學”是什么呢?我認為國學教育的內容是無比寬泛的。在作為現代意義上的以經、史、子、集文獻材料為研究主體、包括諸子百家的“國學”概念下,整個中華文明都是國學,實際上還包括了戲劇、書法、繪畫、棋藝、武術、氣功、太極拳、民間工藝、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民風民俗、陶瓷、雕刻、中國建筑和中醫藥等等,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國學內涵。
小學應該怎樣開展國學教育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高度重視,深刻認識國學教育的重大意義
學校領導組織全校師生召開專題會議,學習相關文件精神,讓全體師生充分認識到國學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國學教育長效機制,扎實推進此項活動。并設立專人負責的國學教育領導小組,配備專(兼)職國學教師,做到每班都有國學課。
二、注重每個細節,融國學經典于校園文化,做到育人“潤物細無聲”
1.營造古色古香的校園文化
學校在校園布局精、雅上做文章,充分發揮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聯文化、篆刻文化、園林文化等民族傳統文化等在校園美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國學經典名句與墻體文化緊密結合,詩詞歌賦充溢眼簾,古色古香的教育設施之間散發著濃郁的國學氣息,讓學生在休閑娛樂、舉手投足之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美德長廊呈現了圖文并茂的勵志故事,引導學生明禮誠信,厚仁篤行;文化長廊展現了精美典雅的以國學為主題的師生書畫作品展,彰顯著濃郁的人文氣息;樓道間、過道旁再現了催人奮進的名言警句,即使是花壇內漢堡的花朵也充滿詩情畫意;宣傳櫥窗中定時出版國學文化知識……經典正以其獨有的方式走進學生的心靈。
2.創設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
走進教室,獨具匠心的個性展示欄,主題鮮明的自主欄,琳瑯滿目的經典圖書架,生機盎然的自栽植物群,凸顯著每個班級的文化內涵。
3.特地設計相應鈴聲和背景音樂
每天的校園音樂還融入中國古典名曲,配樂唐詩朗誦設置為上下課鈴聲,讓國學伴著學生上課、下課,陶冶點燃學習激情。各教學樓、走廊等,都成為國學文化的展示區域,學生無時無處都浸潤在國學教育的和風細雨中。
三、為國學教育創造多種條件,讓師生輕松學國學
1.為教師制造讀書的條件,提高教師素質
學校將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校為教師訂閱各種報刊雜志、VCD等資料;教師能利用時間主動收看中央臺的《百家講壇》,開展寫國學座右銘、勸誡書、創新語等活動,活用國學經典,從而更好的實踐,起到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
2.為學生創造讀書的條件,細化養成教育
在閱覽室中不斷在補充經典書籍,讓學生有新的內容可看、可讀;學生可以利用空余時間隨時地借閱經典書籍。
3.在進行朗讀、韻讀等基礎國學教育的同時,琴棋書畫等訓練國學思維的教育也應齊頭并進。
四、讓國學經典進入課堂教學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國學知識
1.編寫校本教材
國學經典,是古圣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但往往經典過于呆板,孩子們不樂于接受。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可以編寫出一套符合本校實際,能夠激發孩子們讀書興趣的國學啟蒙校本教材。
2.開設國學小課
國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類型,有其自身的規律。年齡在13歲以下的兒童,應以誦讀、記憶為主,通過大量的背誦,為日后成長做積累,使國學成為他們的終身財富。學校把國學經典納入課程中,開設國學課。每天早上開設一節10分鐘的國學小課,每周開設一節40分鐘的大課。
3.創新教學模式
遵循現代教學原則,緊密結合課堂教學,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把古老的經典演繹成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活性畫面,如拍手誦讀、情景在線等,不拘泥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國學經典故事演講、美文朗誦等備受孩子喜愛的學習方式層出不窮。另外還可以給古詩配畫,給宋詞插圖,通過"畫"這種藝術形式,孩子們把自己對詩文的理解表達了出來。
4.開展一系列以國學為中心的各種活動,利用古詩詞背誦比賽等
通過讀、唱、講、品、書、畫等形式,把誦讀中華經典詩文活動滲透到校園生活,活動中,從而豐厚了學生的人文底蘊,培養了良好的習慣。
在國學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抓住重點。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并有韻律感的誦讀,倡導學生先求讀熟,并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其二貴在堅持。堅持就是修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層的高樓都是一磚一瓦添加上去的,我們在學問之初不要好高騖遠,應從實際簡單做起,使自己確實感到有體會,確實感到樂在其中。
其三學其精華。國學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中華民族命運多舛,為什么經久不衰,就是我們擁有這些國粹,擁有這些國粹中所蘊涵的精神,它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性格。
其四弄清國學的內涵和外延。我們可以效仿古人讀書方法,國學啟蒙從讀《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先從國學外延入手。我們讀國學,應重于實質而不要流于形式,領其意悟其道,并用于實踐。
總之,小學要通過國學教育,對兒童進行養成教育,引導學生的行為、道德模式,最終達到“重塑民族精神,重塑道德秩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