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兵
白芨是一種具有極高藥用價值的植物,白芨植株上的塊莖具有較好的止血功效,可以消腫生肌,由于其塊莖內部具有膠狀成分,通過內服的方式,可以提升紅細胞的沉降率,進而促進紅細胞的凝結,進而達到止血的效果。另外白芨也有極好的消腫、抗皺功效,也可以作為保健食品供人食用。但是,白芨的種植技術與其他農作物相比還不夠成熟,為了更好的提升白芨產量,提高白芨的品質,種植人員必須遵循科學種植的原則,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進而達到促進白芨種植業發展的目的。
1、白芨栽培技術的概述
①白芨的培育方式
在白芨種植工作中,白芨的傳統培育方式是通過塊莖栽培技術來實現的,當白芨進入收獲期后,選取具有芽眼的部分區域保留下來,其余部位為農產品,將保留下來的帶有芽眼的塊莖栽種到土壤中,塊莖仍然可以繼續發芽生長。這種方法是比較常見的栽培技術,但是該技術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在于白芨切割多次后,保留下來的塊莖會出現變異,其植株的藥用價值會相應降低,最終導致種植出的白芨質量無法達到藥材的標準。
②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
白芨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我國對白芨的采摘已經讓野生白芨數量變得稀少,同時,白芨過度采摘也破壞了野生白芨的生長環境。而白芨的繁殖比較麻煩,由于白芨的種子中,許多種子個體存在無胚乳的現象,這些沒有胚乳的種子如果直接播種在土壤中,不能發育成幼苗。而使用塊莖栽培由會改變白芨的基因,影響其原始性狀,無性繁殖技術的培育成本較高,因此,研究工作者又提出了組織培養技術,在無菌環境下,為這些沒有胚乳的種子提供生長條件,具有較高的發芽率,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具有成本低廉、省時省力的優點,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有助于促進白芨種植業的發展。
2、白芨種植工作中的技術要點
①繁殖技術要點
白芨在每年的春季會進入花期,種植人員應該根據白芨的長勢進行篩選,選取長勢較好、茁壯的植株個體進行人工授粉,做好授粉工作可以增加白芨結果的數量,選取健壯的個體可以讓果實品質更高,進而達到收獲優質白芨種子的目的。在9月中旬獲取白芨種子后,先為白芨種子制備相應的培養基液,培養環境應該選擇無菌狀態,這樣可以避免白芨種苗不被細菌感染,防止白芨種苗形狀出現改變。應該根據白芨生長特點為白芨種苗提供適合生長環境。種子在培養基液中需要先將塊莖發育出來,在塊莖基礎上生根、發芽,最終生長到可以移植的程度。在培育種苗時,技術人員根據其生長階段的不同,使用相應的營養液配比,達到滿足幼苗生長所需的目的。
②煉苗階段的技術要點
當白芨幼苗經過6-7個月的初期生長階段,就可以達到移植標準,當塊莖結構發育成型后,應該在實驗室對幼苗進行煉苗。煉苗時,技術人員可以對實驗室的環境溫度與濕度做出人為調控,同時,還要為幼苗提供生長所需的充足養分,通過煉苗操作,可以顯著提升白芨植株的成活率。
進行煉苗時,選擇塊莖結構達到移植標準的幼苗個體,將放置在培養基液中的幼苗放置在暖棚之中,在暖棚中放置1周左右,經過1周的陽光照射,可以讓幼苗偏黃的葉片變為綠色。當幼苗葉片顏色變綠后,即可將幼苗從培養基液中取出,使用純凈水對幼苗根部進行沖洗,取出根莖上殘留的營養液,清洗時,應該防止對幼苗根部造成傷害,這樣可以保證幼苗的根系生長,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將清洗干凈的白芨幼苗栽種在提前準備好的移栽盆中,在暖棚中種植1-2周,經過這一階段的煉苗后,直接將盆中土壤與幼苗移植到種植區域之中,通過這種方法培育的白芨幼苗具有較高的成活率,總計耗時7個月零3周左右,成活率可達到91%。
③整地工作的技術要點
白芨移植前,應該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翻整,白芨的最佳種植環境應為沙壤土,這樣可以防止土壤濕度過高出現爛根問題,同時,種植地區的平均氣溫應該不低于20℃。白芨通常生長在背陰的地區,所以種植區域必須選擇在背陰的位置。對田間土壤進行翻整,使用深耕技術將地表草籽深埋到地下,這樣可以減少種植過程中雜草的滋生數量,翻整后的土壤需晾曬3-4天,這樣可以殺死土壤中的蟲卵及真菌,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在20cm深度的位置施加底肥,底肥應以有機肥料為主、復合肥為輔,有機肥必須保證充分輔助,有機肥具體使用量為450kg/畝,復合肥使用量為45kg/畝。
④田間管理的技術要點
想要提升白芨產量,保證白芨品質,種植人員必須做好田間管理工作。種植人員應該每2-3天,對種植區域巡查一次,雜草應該及時拔除,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雜草對白芨生長的影響。白芨生長到茂盛期時,應該每隔一個月左右進行一次追肥,這樣可以補充白芨生長所需的養分,干旱地區應該及時對田間進行澆水作業,特別是8-9月份氣溫較高時,必須控制一天2次頻率為白芨補充水分,具體用水量應該根據土壤實際濕度來加以控制,避免水分過高損傷白芨根系。
3、白芨的病蟲害防治
①病害防治
白芨生長過程中,常見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及葉斑灰霉病等,這些病癥的病原體為真菌,病癥主要由于濕度過高引起的,病原體往往會通過昆蟲、空氣、水體加以傳播。以黑斑病為例,在每年的8-9月份是黑斑病的高發季節,由于將降雨量過大,區域內的濕度過高,就會滋生致病真菌,種植區域的通風能力較差,就會降低種植區的環境質量,菌群數量較多時,就會引發大規模的黑斑病。因此在防治時,應該根據病害的種類,選擇針對性更強的藥劑進行防治。黑斑病的防治可以選用70%甲基托布津濕性粉劑稀釋1000倍后進行藥液噴灑,這樣可有效防治黑斑病。根腐病可以通過提高種植區域排水能力,降低田間土壤濕度來有效預防,同時也可以使用65%代森鋅稀釋500倍后進行藥劑防治。
②蟲害防治
目前,影響白芨生長的主要蟲害有:螻蛄、金線蟲、香椿、地老虎等,螻蛄會以植物的根莖為食物,對植物根莖健康有著嚴重的危害,螻蛄在土壤中活動會將地表層挖掘出地道,讓白芨根系與土壤分離,根系無法吸收養分及水分,最終造成白芨植株的枯萎死亡。防治時,應該根據蟲害種類選擇措施,對螻蛄高發區域投放毒餌,使用75%辛硫磷1200倍進行灌根,地老虎可以通過深耕晾曬來滅殺蟲卵。
綜上所述,在種植白芨時,應該做好其種苗的培育工作,保證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質量,做好整地工作、水肥管理及田間管理,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這樣可以有效提升白芨的種植水平,進而達到促進白芨種植業發展的目的。
(作者單位:553535貴州省盤州市兩河街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