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莉
中國是水稻種植大國,水稻作物不僅為國人提供了糧食,更出口到全世界,為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基礎作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水稻種植經驗,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水稻種植技術有了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在根本上促進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質的突破,使水稻的種植效益不斷攀升。在水稻的種植養護過程中,要進一步通過相關方面的科學合理的措施,使水稻的種植效益不斷的增長,確保我國的水稻作物能夠獲得更大的效益,下文針對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相關措施談一談筆者的看法。
1、水稻種植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插秧密度過小
自從“雜交水稻”技術面世之后,我國的水稻品種進一步增多,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種植的雜交水稻通常是矮稈水稻,其育苗技術也進一步從水育演變成為旱育,在品種方面的優化,使水稻的生存能力和免疫能力得到顯著增強,由此也從根本上不斷提升其產量、營養以及質量。當前我國國內的水稻種植,都在某種程度上有插秧密度過小的問題,水稻種植無法形成規模化經營的局面,種植的秧苗數量方面比較少,造成其產量比較低,種植效益不能從根本上得以提升。
②肥料使用問題
當前,大部分地區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肥料用量過多的問題,特別是化學技術不斷提升,各種類型的肥料層出不窮,從眼前來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稻產量,但是對于土壤和作物內在結構都造成很大破壞,無法實現種植效益的可持續增長,后勁不足。
③水稻品種選擇不當
當前種植水稻的主要人群還是農民,他們在知識儲備和職業技能方面比較欠缺,水稻種植都是靠傳統的經驗積累,因為現在水稻品種進一步增加,水稻選種出現比較混亂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成水稻品種選擇不當的問題,屢見不鮮,品種選擇不當,可能造成水稻品種出現很多病蟲害的侵害,品種在產量、性能以及抗病蟲害等相關方面都比較薄弱,針對這樣的情況,要結合水稻的生長周期來搭配種植不同品種水稻,從根本上提升水稻的產量,使其實現平穩有序的發展,在種植效益上面實現不斷提升。
④水稻育秧技術不當
稻農通常情況下更關注插秧之后的水稻管理,對于整個育苗過程往往比較忽視,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部分秧苗在育苗過程中并沒有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對于后期的生長情況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比較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育秧過程過久、插秧太深、秧苗密度過大等相關方面的問題。
2、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
①選擇更適宜更優良的品種
有針對性的結合種植地區的海拔、氣候、平均溫度、濕度、土壤特性等相關方面因素選擇更適宜、更優良的品種,當前同一水稻品種可以分為抗病類和高產類。值得關注的是,不能在大范圍內種植同一種類型的水稻品種,在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導致水稻受到大面積病蟲害的侵害,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確保水稻品種優質優量。
②稻用肥要確保科學性
當前,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過于依賴化學技術,要切實有效的改變這種現狀,積極有效的利用農家肥或者生物技術,通過施肥技術的改良使作物的營養價值更加全面,進一步引進和實踐更新的雜交水稻品種,使其營養價值更加全面,使水稻種植實現更高的效益。同時,要著重關注雜交水稻的根系情況,發達的根系才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同樣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其種植效益。
③水稻灌溉合理充足
水稻所需要的水分比較多,長期以來,農戶通常情況下都使用淹水灌溉的方式,實踐證明,這種灌溉方式會進一步加重病蟲害發生,使植株徒長,進一步增加倒伏風險,除移栽后要從根本上保持水層充足,水稻的中后期不需要進行深水灌溉,結合具體情況,采取間歇灌溉的方式,干濕交替可以充分滿足水稻對水分的要求,極大減輕病蟲害發生,其中寸水活棵、淺水分蘗、干濕交替、濕潤灌溉等科學合理的方法都可以使水稻有良好的長勢。在水稻灌溉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灌溉時間以及水量的科學性合理性,確保為水稻品種提供最優質的水份資源。
④水稻的后期管理
田地施肥、水稻育苗、插秧等相關操作完成之后,到水稻的后期管理過程,不僅要著重關注土壤的水分是否充足,同時要確保土地的肥料供給,在這個階段可以對水稻進行人工處理,例如,發現倒伏的水稻可以用一些支撐物將其支撐,防止其倒伏腐爛,使產量降低,在具體的管理環節,要著重關注水稻種植是否過于密集,水稻通風情況是否良好等等。確保水稻能夠有充足的陽光和空氣流通,確保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得到全面提升,使水稻有更好的生長環境,提升其質量和效益。
⑤控苗與控病技術
水稻的控苗和控病技術至關重要,同時這兩方面技術也是實現水稻繁殖“優生優育”的核心技術。在具體的操作環節,要結合具體情況切實有效的利用控苗技術,對無效分蘗的水稻實施有針對性的控制,確保水稻可以茁壯成長,提升稻谷產量。對低氮肥的使用量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控制,確保其次數和用量保持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針對其他肥料也要有效控制。控病技術要著重增加水稻莖的粗度,減少水稻間的基部節間距、增加水稻中上部節間距,通過這樣的方法在確保水稻增產的情況下,盡可能有效降低倒伏水稻數量,從而有效提升水稻產量和效益。
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我國農村和國外的自動化農場式管理方式有很大區別,在某種程度上還大范圍保留著小農精耕細作的家庭合作種植模式。精耕細作的家庭合作種植可以在水稻種植細節方面得到更好的處理,通過精細化管理,使各個方面能夠盡善盡美,更強調精益求精和精細化管理,也更加關注人力資源對于水稻產量和種植效益的增幅效果,然而,我國地域遼闊,各省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要想實現規模化效益,提升根本上的種植效益,就要進行規模化生產,確保種植者更了解水稻種植技術,真正意義上因地制宜,選擇更科學合理的品種,采取更恰當的水稻種植技術,才能使水稻產量不斷增長,讓水稻的品質和數量,實現顯著的提升,讓我國的水稻種植效益得到更顯著的呈現,以此從根本上確保滿足國民經濟發展日益增長的內在需求,為我國國計民生提供更好的基礎,確保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更大的改善。
(作者單位:154244黑龍江省蘿北縣軍川農場興川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