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虎
豬傳染性腸胃炎是冬春季節很容易加速流行傳播的一類病毒性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的致病原為豬傳染性腸胃炎病毒,屬于高度接觸性傳染性腸道疾病。該種疾病在豬群中有很快的傳播速度,在同一個養殖區域當中,所有豬都可以感染該種病毒,其中對2~3周齡的哺乳仔豬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會引起大批量死亡。
1、發病經過
山東省朱蘆鎮一個規模化養殖場共存欄生豬1300頭,2017年1月13日,在養殖場中陸續出現了以食欲減少、嘔吐、腹瀉為主要癥狀的患病豬,發病突然,以兩周齡以下的哺乳仔豬發病最為嚴重,大多數哺乳仔豬在發病2~3天之后常常因為嚴重脫水而死。養殖場主要以整窩的哺乳仔豬突發病為主。出現該種情況后,養殖戶初步判定為大腸桿菌引起的早發性大腸桿菌病,選擇多種抗生素進行治療,均沒有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發病率和死亡率進一步提高,養殖場才將病程上報了當地獸醫站。獸醫到達養殖場進行了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該養殖場的整體衛生環境較差。仔豬出生之后由于管理不當,沒有及時吃上初乳。結合整體的發病情況,獸醫判定為豬傳染性腸胃炎、豬流行性腹瀉或豬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腹瀉疾病。隨即進行了有效的鑒別診斷,明確致病原后選擇了抗病毒預防繼發感染的原則對患病豬進行治療,控制了病情,避免損失進一步增加,但有個別患病豬恢復健康之后停止生長發育,將其淘汰處理。
2、臨床癥狀
養殖場主要以哺乳仔豬發病為主,成年豬感染該種病毒后常常呈現隱性經過或者輕微發病。病情發生十分突然,哺乳仔豬吃乳之后突然出現嘔吐癥狀,隨后出現腹瀉,常常蜷縮在保溫箱或者聚集在母豬的身邊昏睡,身體逐漸消瘦被,毛雜亂無光澤,后軀肢體被糞便嚴重污染。腹瀉癥狀加重之后,患病豬身體嚴重脫水,迅速衰竭死亡。斷奶仔豬感染該種病毒之后常常爬到水槽當中急切的飲水。在仔豬的排泄物中夾雜很多未消化的乳白色或黃綠色帶有未消化的小塊狀的凝乳,惡臭難聞。養殖場的哺乳母豬僅僅表現出輕微的嘔吐腹瀉癥狀,排出粥樣稀便,糞便顏色呈現茶褐色,在糞便中夾雜一些未消化的飼料,患病豬頻繁的飲水,泌乳量逐漸下降,不愿意走動,常常臥地不起。
3、病理學變化
將養殖場病死的5頭哺乳仔豬解剖之后可以發現,病死豬身體嚴重消瘦,皮下脂肪消失,存在明顯的脫水現象,因為機體嚴重脫水,眼球向內凹陷。當胃腸道打開之后,可以發現內部具有大量的凝乳塊,胃底粘膜充血,存在條狀出血。小腸腸管內部充滿了大量氣體,腸壁嚴重變薄,失去彈性,外觀呈半透明狀,小腸內充滿了大量氣泡和沒有消化的凝乳塊,顏色呈白色或黃白色,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紅腫。
4、實驗室診斷
采集病死豬的病變組織后,帶回實驗室進行嚴格的診斷,沒有發現被陰性或陽性染色的致病菌,在常見的培養基上也沒有出現致病菌生長情況。采集患病豬排出的新鮮糞便選擇使用安捷公司生產的豬傳染性腸胃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膠體金抗原快速診斷試劑條進行病毒學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豬傳染性腸胃炎抗原顯示為陽性,其他兩種病毒為陰性。采集上述病死豬小腸段低溫保存,送到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做傳染性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豬偽狂犬病毒豬瘟病毒PCR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除了豬傳染性腸胃炎病毒呈陽性之外,其他幾種病毒呈現陰性。結合診斷結果可以判定傳染性腸胃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豬傳染性腸胃炎。
5、治療
目前,豬傳染性腸胃炎還沒有特效藥物,臨床上主要采用對癥措施,抗病毒預防繼發感染。患病豬一側肌肉注射病毒靈注射液使用劑量為0.2mL/kg體重,每天一次,連續使用三天為一個療程,同時在另一側肌肉注射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劑量為2mg/kg體重,每天兩次連續使用三天,抗病毒預防繼發感染。同時在全群豬的飲用水中添加98%的鹽酸嗎啉胍粉劑,添加量為100g/100kg飲用水。在全群豬飼料中添加磺胺類藥物和恩諾沙星,連續用藥5天,預防細菌感染。通過采用上述措施處理兩天之后,發病豬的數量逐步下降,沒有繼續出現死亡豬,患病豬群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連續用藥5天之后,除了個別癥狀較為嚴重的患病治療無效死亡之外,其余患病豬全部恢復健康,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有個別患病豬恢復健康之后停止生長發育,成為僵豬,不得不將其淘汰處理,給養殖場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損失。
6、預防
豬傳染性腸胃炎是冬春季節很容易發生的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尤其是在氣候突然發生改變時,各個階段的豬均可以感染各種病毒,為此就需要養殖戶密切掌握該種疾病的具體流行特點,及時切斷病毒傳播源頭,做好患病豬的隔離衛生消毒,防止該種疾病的進一步傳播流行。養殖場應該始終堅持自繁自育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禁止從疫區引種,禁止從發病的養殖場引進豬。另外還應該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確保豬舍衛生環境清潔干燥衛生,冬春季節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適當通風,及時將豬舍內的有毒有害氣體排出。豬舍要堅持每周消毒1~2次,在疫病流行高發期可以增加消毒次數,消毒劑應該及時更換,避免致病原產生耐藥性。重點應該做好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工作,母豬進入妊娠期之后,應該更換到妊娠階段的飼料,確保飼料營養價值充足。對于妊娠的母豬可以在產前注射傳染性腸胃炎病毒滅活疫苗,分別在母豬分娩前第5周和第2周進行集中免疫接種,仔豬出生之后,通過吃乳能夠獲得免疫球蛋白,預防該種疾病的傳播流行。當發現養殖場出現以腹瀉嘔吐為主的患病之后,應該及時將患病豬單獨隔離,避免自行選擇藥物進行治療,應該將病情上報當地獸醫,由專業獸醫對病情作出明確診斷,確診致病原之后選擇針對性藥物進行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避免致病原產生耐藥性,確保治療的科學合理。
總之,豬傳染性腸胃炎是一種危害十分嚴重的病毒性疾病,整體造成的死亡率較低,但會嚴重影響到豬群的正常生長發育,尤其是恢復健康的哺乳仔豬,常常停止生長發育成為僵豬。
(作者單位:276613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朱蘆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