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在水稻種植的時候,農業管理人員要考慮到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所適應的氣候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研制的過程中發現新的技術方向,并在這個基礎上研究的技術方法,從而幫助水稻種植人員提高他們的經濟效益,并進行水稻技術的創新,我們將對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抗病技術進行分析。
一、水稻種植中的基礎性抗病技術
1、科學應用高新技術
當前的農業種植人員應該不斷的學習新的水稻種植技術,選擇比較成熟的技術應用,在種植技術。在學習新技術的時候,還應該請教專業的技術人員獲得他們的指導,這樣才能夠掌握其中的技術要點,防止出現新問題的發生。例如,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監測技術,當前數字監測設備應用的比較廣泛,能夠快速的發現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的同疾病,這樣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
2、水稻選種技術
在不同的水稻種植區域,選擇不同的品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國家地域廣闊,不同的區域氣候環境有一定的區別,我們應該提前做好調查,探究,選擇的種子是否可以種植在這片土地上,之后要考慮到病蟲害問題,所有的條件都能夠滿足,就可以選擇質量比較好的品種了。這些已經選擇好的品種,可以把它們浸泡在藥水中,這樣就能夠提高種子防病蟲害的能力了。之后放置在透氣通風的地方進行晾曬,這樣種子的外部環境就能夠得到改善,內部的發芽率就能夠得到提高。這是因為種子在發芽的過程中,內部的胚芽活性受到了激發,睡眠期提前結束就會發芽。晾曬種子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一般人們都是從早上九點晾曬到下午四點左右,如果時間比較長的話,內部的結構可能受到損害。當前,雜交水稻技術推廣的十分廣泛,人們買的很多種子都是雜交的,雖然能夠兼顧水稻的一些優點,但是是放在一起,也可能會產生一些病蟲害。首先要注意這些雜交水稻種植之后不能夠留種。我們從生物染色體這方面能夠了解到把兩種水稻雜交在一起之后,繼續雜交水稻的種子純性就會受到影響,在二代種植的過程中,質量可能會下降。
3、水稻育種技術
培育種子的工作人員要掌握新的科學技術,并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這樣能夠提高種子的抗病能力。水稻種植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抗病蟲害。這個過程是分成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選擇的抗病技術也有一定的區別,主要的目的就是確保幼苗能夠健康的生長。我們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把每一次的育種方式育種情況進行記錄,這樣在下一次進行創新的過程中也能夠得到一些數據依據。
4、制定科學的施肥、施藥劑量
在種植水稻的時候,要靈活地進行農藥的和肥料的噴灑,防止因為用藥過多或者是不適當,影響到水稻的生長。我們要嚴格地控制水稻的用藥量,提高水稻種植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夠生長出質量比較高的水稻。
二、水稻種植中的針對性抗病技術
1、水稻紋枯病的抗病技術
水稻紋枯病十分的常見,是水稻在生長過程中,葉子以及到桿上可能會出現圓形的斑點,到了生長中后期,這些斑點會不斷的擴大,還會有一些白色的菌絲,時間長就會出現褐色的菌絲。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種植的過程中沒有按照相關的技術標準嚴格的進行,導致水稻生長過程中養分不足或者是養生過量。首先要做好田間管理,科學的施肥,澆水,進行養分的灌溉,這樣能夠減少真菌帶來的傷害。合理的進行農藥的噴灑,能夠殺滅一些有害的病菌,也可以提前進行預防,選擇井岡霉素a可濕粉劑。
2、稻瘟病的抗病技術
這種病癥會使水到石生長的過程中,產量降低,一旦發病,在水稻的稻節處,可能會出現小斑點時間長就會發黑,在這個部位出現斷裂。這是因為水稻長期缺少陽光的照射,所處的環境比較潮濕所導致的,所以我們在種植的過程中,就因該調寬水稻的間距,確保每一顆水稻都能夠得到陽光的照射。除此之外,應該做好水分和肥料的管理,嚴格的進行肥料的配比,例如及時的進行氮磷鉀肥的補充,這三者之間的配比也要調整的更加科學。也可以選擇化學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用量。
3、立枯病的抗病技術
水稻在生長的幼苗階段可能會出現發黃,并且彎曲的情況,抵抗力會大大的下降,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了其他的病菌,水稻的成活率將會降低。就是因為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長期處于低溫的狀態,所以我們應該做好保溫工作,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把溫控制在25攝氏度,這樣水稻的抵抗力才能夠得到提高,在生長一定階段之后,也要進行通風,這樣能夠讓水稻更好的生長,而且可以幫助水稻提高抗旱能力。
4、進行生物預防的方法
選擇生物預防,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水稻提高抗病的能力,因為選擇的農藥大多數都帶有殘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水稻的生長,如果我們選擇生物預防,這種方式就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可以選擇一些實用這些害蟲的天敵,比如十分常見的青蛙。
總之,我們在進行水稻種植,抗病研究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相關的技術水平,首先要對種植這方面設立嚴格的技術水平,這樣才能夠提高種植的安全系數,才能夠提高種植的質量,幫助種植戶提高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151101黑龍江省肇東市海城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