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殿付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臨泉縣,是農業大縣。臨泉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近年來,通過先進的種植技術,加大培育新型農民的力度和科技示范戶的扶持,使臨泉縣的糧食生產實現了穩定增收。但是長期以來,傳統的淺耕技術已無法適應農業增收的要求,成為影響糧食增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改進耕作方式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臨泉縣的耕作技術回顧
從上世紀90年代,省時省力的旋耕技術替代犁耕成為臨泉縣的主要耕作模式。旋耕的耕層淺,只有12~14cm,多年連續使用會導致熟土層減少,犁底層加厚,土壤的透氣性變差,透水率下降,肥力降低。土壤結構的變化已嚴重影響了作物對水、肥、氣、熱的吸收,影響了作物產量。
以小麥為例。其根系在0~20cm土層中占60%-70%,在20~40cm土層中占20%~30%。因此,高產小麥的耕作深度一般在20cm以上,僅12~14cm的耕作層難以滿足作物在土壤上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采用合理深耕技術,打破多年來旋耕形成的堅硬的犁底層,改善土壤品質的目的,為作物的根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成為提高糧食產量的迫切要求。
二、深耕的時間選擇
臨泉的作物一般是一年兩熟,小麥收獲后,氣溫較高,土壤水分蒸發快,加上午種時間緊,不能給深耕提供充足的時間。秋收后氣溫下降,土壤水分流失慢,對墑情影響較小。離種植小麥間隔時間較長,可以提供充足的時間。深耕亦在秋收后立即進行,一般從10月初開始在10月15日前結束。
三、深耕作業的原則
1、深耕作業應該根據土壤的墑情確定:不能過濕或過干,土壤過濕容易出現泥條、大明垡,風干速度慢,風干后出現硬塊,不易粉碎;土壤過干,深耕后容易出現大垡塊,不易粉碎,影響作物出苗和生長。
2、深耕作業應在秸稈還田后進行,及時將粉碎還田的秸稈翻入土中,促其腐爛成肥,增強了地力,同時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繁殖。
3、耕深要因地制宜,不是越深越好,以打破犁底層、增加蓄水保墑能力為目的,一般選擇25~40cm的耕深為好。小于25cm,以利于土壤水庫的形成和建立,過深會把生土翻上來,熟土埋下去,降低了上層土壤地力,出現苗黃苗弱,影響作物生長。
4、深耕作業可以不施化肥,應在對深耕的土壤粉碎(旋耕)時施肥。
5、合理選擇深耕作業周期,不需要每年都進行深耕,一般是2~3年深耕一次。
四、推廣土壤深耕技術遇到的困難與對策
1、困難
(1)購買機械的成本較高,本錢回收的速度慢
在國家補貼的前提條件下,購買一臺大型的農業機械,農戶還需要支付10多萬元的費用,一般農戶難以承受。每年深耕的時間短,耕地數量少,效益低,直接影響了農戶購機的積極性。
(2)土地零散直接影響著深耕機械的效益
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體制下,土地按每戶的人口數量分給農戶,土地分配零散非常嚴重。作物種植凌亂,騰茬時間不一,降低了作業效率,打擊了機手的積極性。
(3)部分機手未經過培訓,對深耕造成影響
部分機手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直接上崗對于深松技術方面一竅不通,難免會在深松過程中有漏耕或耕深深度一樣的現象出現,如此一來直接影響了深耕的效果,農戶對此意見較大,出現矛盾。
(4)加大了農業的投入,農戶不愿承擔
土壤深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土壤品質能夠有所改善,也能提高糧食產量,但是后期土地是需要再一次進行旋耕的,很多農戶極不情愿支付耕整土地的費用。
2、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明確責任目標
相關單位需要把土壤深耕工作做為重要工作來抓,采取各種形式宣傳土壤深耕技術,努力營造宣傳氛圍。同時制定規劃,明確責任,認真組織實施,有計劃、有目標的推動土壤深耕工作。
(2)用好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
將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向購買深耕機傾斜,優先用于補貼深耕機。把農機作業補貼資金用于補貼深耕作業。采取公開招標、先干后補、公開透明、嚴格監管的辦法落實補貼,減免了農民的深耕費用,調動了農民開展深耕的積極性,開創了土壤深松工作新局面,為今后推廣深松技術提供了寶貴經驗。
3、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機手技能
縣里相關的單位要定時對機手進行相關的培訓,集中培訓和分散指導相結合,以提高機收技術為目的。同時縣里需要成立響應的農機維修網點和維修服務隊伍,對于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給與排除解決,來提高深耕的工作效率。
4、發展規模經營,發揮農機優勢
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推動、現實性、長期性、自愿性、合作共贏的方式,按照市場化經營、社會服務和效益驅動的要求,積極推進規模化種植模式。充分發揮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作用,實施有序經營,營造良好的深松土壤工作環境。
最近幾年臨泉縣在政府的各級領導下,臨泉縣的農機單位明確目標、將有關的規章制度進行強化,對違規操作者及時的進行批評教育,通過多渠道的宣傳,舉辦各種培訓及操作示范,使臨泉縣深耕技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要使臨泉縣全縣的土壤深松工作快速發展,還要對土壤深耕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因地制宜地搞好技術服務從根本上解決深松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下大力氣推廣土壤深松技術,進一步的提高糧食生產產量,使農民增收,以此推進臨泉縣土壤深耕工作的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236400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單橋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