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強
農業作為我國最重要的一項產業,在發展的時候與農業的節水灌溉時分不開的,因為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這樣才能保證農作物正常的生長,使得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得到保證。本文主要分析我國在農業灌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1、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中現存問題
(1)節水灌溉管理較為匱乏
近年來,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受到農民的歡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但是在節水灌溉技術的管理和監督方面出現很多問題,因此在進行灌溉的時候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導致在灌溉的時候不能達到節水的目的,節水工程管理出現嚴重紕漏,不能發揮出這項工程最開始想要達到的目的。
(2)節水灌溉工作缺乏合理性規劃
節水灌溉工程在灌溉效率方面還有待提升。在選擇灌溉方法的時候沒有一個合理的辦法,各種種植、土地環境都沒有進行很好的安排和規劃,在工程設計的時候沒有對當地進行實際的考察,不了解實際的地質情況和農田的種植情況,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一些資料進行工程的設計,這使得節水灌溉工程設計的不是很合理,在實際的使用中實用性不強,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此外,由于農村傳統的種植模式,使得在灌溉的時候往往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達不到節水的目的。因此在農民進行種植的時候,就要改善這種科學的種植模式,使得灌溉技術可以發揮它的節水的作用。
(3)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意識亟待加強
在進行和節水灌溉的時候,不但要有先進的技術作為節水灌溉工程的技術支撐,而且在人們心中要樹立起節水的意識,這樣才能到達節水灌溉的目的。我國水資源比較匱乏,人均水資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人們心中建立起節水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由節水意識的人非常少,這使得資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如何建立起農民的節水意識對于節水灌溉是非常重要的。農民在種植作物的時候,要把握作物生長的規律,種植不同的作物其節水也會出現不同。因此,農民應該對所種植的作物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不能左右的農作物都一樣的進行灌溉,要了解哪些作物抗旱性強,就可以適當的少灌溉,哪些作物抗旱性弱,就要適當的多灌溉。這樣灌溉不僅遵循了作物的特性,還可以進行節水。
2、健全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的有效辦法
(1)加快節水灌溉技術的改進
節水灌溉技術在水利工程中是保證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的重要保證,還可以在灌溉的時候達到節水的目的。在以往農業灌溉的時候經常采用的灌溉方法是通過水資源的調配來實現的,比如將附近的河水或者井水通過水泵抽調過來進行灌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節水灌溉成為農業灌溉的必然趨勢,可以提高糧食的產量,達到節水灌溉的目的。在節水灌溉中,越來越先進的技術被用在節水灌溉中,如衛星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使的農民清楚的掌握農作物對于水分和營養的需求,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從而可以進行合理的灌溉,給農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
(2)針對農業發展實情對工程進行完善
節水灌溉的理念早在我國古代就被提出和應用,節水灌溉的使用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增加農田的灌溉面積,用最少的資源去獲取最大的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節水工程建設之初的設計環節是整個工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決定著節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的實用性,在節水的各個環節中有怎樣的作用。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設計師不能只憑自己的經驗和一些簡單的資料進行設計,還需要進行實地考察,查看農田周圍的環境,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節水灌溉工程的設計,設計出針對性強、可行性強的方案。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對施工的整個過程進行管理,保證建設起來的工程可以達到節水灌溉的最終目的。
(3)重視對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升級
在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中,要對整個工程的建設進行監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設之前一些政府部門的領導要在施工地點進行考察,使得整個施工可以在有關部門的領導和監督下進行。在施工完成之后還要進行工程的驗收工作,檢驗工程是否可以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檢驗工程在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有問題的找辦法進行彌補。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和監督的職能,力求整個工程能在管理和監督下進行,最終發揮節水灌溉的功能。
(4)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
當前,我國農村的節水灌溉工程還沒有完全普及,很多地方還在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灌溉,主要原因是這項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所以,節水灌溉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政府有關部門要給予支持。在人力的需求上,就是在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發上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而這些技術人員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使得在節水灌溉技術上可以進行突破。在物力上需要有足夠的井灌或者噴灌的地點,這些設備和裝置需要政府提供。在財力上,無論是人力的研究,還是物力上設備的支持都需要財力,需要資金,這些資金需要政府來提供,在技術完善之后的推廣也需要政府資金上的支持。所以,在建設節水工程的過程中,政府需要不斷的提供各種資源,使得這項工程可以得到發展,造福農民,促進農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155600黑龍江省寶清縣夾信子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