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萍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民以食為天,農業生產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正常生活。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鐵犁牛耕的重要改變。在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之間,我國的農業已經逐漸由家庭散戶制度變為集體化、集約化和機械化。這要求政府積極實行農機補貼,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使農業向著產業化可持續不斷發展。本文將主要論述農機補貼與農村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農機補貼和農機推廣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見,希望給廣大的基層工作者一些啟迪。
1、農機補貼和農機推廣的內在必然聯系
進行農村機械補貼是一定要選取正確的農機類型和先進的技術,進行合理的試點開發利用,高效的提高農村的機械化水平,實現農業的可持續高效發展?,F在美麗鄉村政策不斷推行,農村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和城鎮相比還有一定的區別,在耕種時大多還是人力播種,除草和后續的收獲作物。導致效率低下,產量不足,近年也不斷推進農村大型機器推廣,對于手扶拖拉機和履帶拖拉機的使用已經初有成效,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說農民對于機械使用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農作物產率過低,收獲農作物慢,難以達到市場的要求。這時需要政府及時推動農機補貼,以資金補貼的形式鼓勵農民利用機械化生產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只有將農機補貼的資金落實到農民手里,才能不斷推進農機改革,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切實保證農機推廣正常運行,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發展。農機補貼是農機推廣的一種具體措施,農機推廣則是農機補貼的最終目標,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共同作用,帶動我國農業經濟不斷更高更快發展。
2、在農機推廣過程中存在問題
農機補貼的政策用于大型化農業機器,而忽略了小型政策的作用,由于大型的農業機械價格過于昂貴,農民即使有農機補貼的政策,購買也是有一定難度的。由于小型的機械更加靈活,便于操作適應了本省的山地偏多,土地起伏過大的土地特點,小型機械操作更加靈活,農民更喜歡小機械作業,導致農機補貼不能很好推行。此外,農民由于知識水平較低,缺少對機械原理的了解,不重視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性。在使用過程中造成機械磨損過大,容易損壞,對于后續的維修也造成許多麻煩。此外,在農村補貼的發放過程中常常不夠精準,沒有因地制宜地解決當地農民存在的問題,相關人員監管水平不到位,當地員工還會發生弄虛作假的現象,導致農機補貼的資金沒有落實到實處。對后續農民也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后續的農機推進工作效率極低。
3、推動農機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的解決措施
農機補貼是我國農業部門依據新型的農業器械的推廣實行的資金補貼,需要制定新型的農業發展戰略和政策,推廣政策時應該注重長遠性可持續性,而不是短暫性,也不能把工作只浮于表面,要對農機補貼精準扶貧落實到位。真正建立規律化,區域化的農村發展,對農村技術進行更新換代。
①開展小型機械的精準補貼提高農民積極性
農機補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農業生產者的購買壓力,提高我國農業的機械化。需要有關部門在落實政策時,能切實的走訪到每家每戶進行實地考察。培訓農戶對的農用機器操作技巧和后續的保養方法。全面落實農機的區域性推廣,同時也要加強小型農用的補貼政策,適宜山地過多,土地高低不平的情況,改變大型農機的適應性并不高的原因,注重加強小型農機的推動力度,不斷調整當地補貼政策。
②建立農村合作社重點補貼大型機器
政府部門可以鼓勵農民自主結成農村合作社,建立的一個互幫互助的合作社,在合作社中土地資源相互固定,也能更好地利用國家的政策,農戶之間互相進行信息分享,匯聚有固定的農機資產,有利于大規模規律性的作業。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農資市場中的風險。比如利用機械化的聯合收割機及糧食烘干機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為天氣變化而對糧食生產和糧食質量產生影響的情況。對于大型的合作社,政府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進行補貼,鼓勵農民學習操作新型的農機設備,不斷推廣農大型新型的農機設備,激發農民從內心的認同感。同時后續也要加強農機設備的維修管理,以公開,透明,合理的制度不斷推動農業機器的發展。做到便民惠民,更加高效地推動農村機器改革。
③培養新型人才,加強后續農機的后續管理
大部分農民的專業知識水平并不高,對我國農機政策的落實也不了解。需要基層員工到農村持續宣傳和推廣,讓農民切實了解農機政策的實惠。培養高科技的人才,不斷向農村輸出人才。在基層向農民不斷普及大型機械的操作知識。保證農民可以安全地操作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一系列器材。以安全性為準則,加強對農機政策的管理,進行精準的補貼。防止某些經銷商為了從中間賺取差價,誘導農戶開假發票,套取國家的補貼政策。杜絕惡性競爭,保護農民購買機器的積極性,推動農機化事業的穩步,健康,高效發展。政府公職人員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公職人員要主動進行后續的檢查管理和器材檢驗,對產生問題的機具及時回收上報。向群眾公開農機補貼的資料,在相應的地區設立專門的農機站點,向購機農戶提供高效的服務和技術指導。保證后續服務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達到可以上門解決問題,切實解決農民購機后的后顧之憂。
只有將農機補貼的資金落實到農民手里,才能不斷推進農機改革,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切實保證農機推廣正常運行,真正建立規律化,區域化的農村區域發展,對農村技術進行更新換代,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發展。農機補貼政策對于農機推廣中的意義是巨大的,降低了農民購機時的巨大經濟壓力和成本造價。提高了農民作業的積極性,不斷的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機械發展。有關部門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為購機農戶提供高效的維修服務及技術指導,切實保障有力售后服務質量。以科學規律的手段,真正落實推進農機改革持續發展,高效推薦所在地區的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655700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漾月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