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貴
在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實現玉米機械化也已經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我們將針對玉米收獲機械發展的趨勢進行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對策。
一、玉米收獲機械研究、生產現狀
1、單行玉米收獲機。該機配套動力為11~14.7KW小四輪拖拉機,選擇輥式摘穗機構,就能夠實現一次性的摘穂,集箱以及秸桿粉碎的工作。代表機型是4YZF-1型、4Y118型等。
2、行披掛式或牽引式玉米收獲機。該機與36.8~48KW的大中型輪式拖拉機配套,很多機型選擇的都是輥式摘穗機構,但也有選擇板式摘穗機構,能夠在同一時間進行就能夠摘穂,集箱以及秸桿粉碎的工作,還有一部分能夠進行剝皮處理。多行牽引式玉米收獲機使用最多的就是豐收╟2型,由于這個機械整體的機組比較長,在作業之前需要人工進行開導,所以面積比較小的土地不適合作業,當前在生產的過程中已經很少使用這種機械了。
3、多行自走式玉米收獲機這種型號一般配備的是采用板式摘穗機構,不會損壞玉米的顆粒,而且能夠較好的進行剝皮處理,動力配合的比較完善,使用起來比較靈活,適用性比較強。該機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剝皮、果穗集箱、秸稈粉碎處理作業。
4、穗莖兼收型玉米收獲機。這種青綠秸稈在收獲的過程中會選擇頸說穗莖兼收的玉米收獲機,但是這種設備依然處于實驗的階段,單行玉米收獲機,由于一次只能進行一行的操作,由于工作效率比較低,而且會往復的在田間行走,可能會使土地被壓實,所以,當前市場上選擇這種機械設備的人比較少。相對來說,多行披掛式的玉米收獲機價格比較低廉,而且結構十分的簡單,使用起來比較方便,被很多人所接受,相信在未來,這種機械將會應用的更加廣泛,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多行自走式的玉米收獲機由于價格比較高,雖然能夠產生較好的收獲效果,但價格也讓很多農民望而卻步。所以生產企業可以針對這方面進行研究,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把價格控制在八萬元以內,這樣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這種性能比較高的收獲機在未來將會成為主力的機型。
二、玉米收獲機械化的意義
1、能夠進行糧食的自給自足,確保糧食的安全性,并在這個基礎上推動機械化的發展。由于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十分嚴重,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這些玉米不僅僅是人們的糧食,還作為飼料,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玉米來作為飼料糧,在人們生活結構,飲食結構發生轉變的過程中,要對生產結構以及生產的內容做出一定的調整,為了更好地發展畜牧業,我們也需要種植出優質的玉米,所以我們有必要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實現機械化的收獲。
2、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玉米收獲機在摘取果穗的過程中,也能夠把收集到的秸稈直接粉碎放置在農田之中,這個過程,不會進行秸稈焚燒,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土壤也能夠增加更多的有機物質,從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當前,玉米收獲機械化進程,在不斷的加快,而機械化的應用解決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很多難點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之后,也能夠快速地進行土地的合理流轉,從而形成規模化的農業經營生產,為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農民可以跨地區的進行作業,在機械作業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更多的收入,打開更多的農業市場。
3、玉米收獲機械化是農業穩定發展的需要。在我們國家一年種植兩茬作物的地區,對小麥以及玉米的收獲時間要求很緊,在農忙時節,缺少勞動力,導致農忙過程比較緊張,這個過程中,勞動力比較大,也挫傷了人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而根據當前的小康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來看我們必須要把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引入城鎮,快速的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這也會帶走更多的農村勞動力。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引入機械實現機械化的收獲。
三、玉米收獲機械市場難以形成的原因
1、農業技術與農機技術不相匹配。我們國家的大部分地區都在種植玉米,但選擇的種植方法,種植技術不同,有一部分地區選擇手工勞作的方法,所以種植技術十分的特殊,這也影響到了玉米收獲機械的發展。很多玉米種植的行距不統一,無法適應機械收獲,行距過寬過窄,都會影響到機械的工作效率。雖然我們針對這種情況已經研制出了針對性的玉米收獲機。但這種機器的適用性依然需要提高。
2、收獲機的技術水平比較差,研發的腳步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當前,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玉米收獲機的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但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進入了瓶頸期,缺少科研創新,玉技術上的突破比較少。這是由于生產企業的實力較差,沒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科研技術的投入。
3、玉米收獲機質量比較差,在作業的過程穩定性,可靠性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這些機械的生產產企業大多數都是中小型的。缺乏充足的資金進行科技研究,設備的精確度也無法得到保障,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農民對玉米收獲機械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所以說,我們必須要提高這種機械的質量以及可靠性。
4、玉米收獲機械的價格因素。
新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后,要想被人們所接受,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這些也需要價格的支持。當前大多數玉米收獲機械價格比較高,市場定價不穩定,一臺機械的利潤最高可以達到40%。但是企業在研發過程中也耗費了大量的成本,生產規模比較小,在推廣的過程中花費了不少的費用,所以要想降低當前的市場售價,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單位:156300黑龍江省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農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