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芹
一、檢測原理及方法
1、檢測儀器及范圍
檢測儀器:PR-410、浙江托普NT-8DL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檢測范圍:蔬菜農藥殘留。
2、檢測原理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的檢測原理是:利用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昆蟲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系統中乙酰膽堿脂酶的活性的抑制性,導致神經傳導介質乙酰膽堿脂酶積累,影響正常傳導功能,從而致使昆蟲死亡。在農藥殘留檢測中,通過加入反光劑,用分光光度計來測定吸光值隨時間變化的數值,測算出抑制率來判定蔬菜中含有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殘留狀況。
3、測定方法
(1)樣品采集
樣品采取時間:蔬菜基地一般在蔬菜成熟及上市前進行采樣。選擇睛天采樣,下雨后一般不宜采樣;蔬菜批發市場采樣選蔬菜交易高峰時段進行采樣;農貿市場及超市一般在開始交易前進行采樣。
(2)樣品采集方式和采樣部位
在蔬菜基地一般用對角線取樣法、梅花點取樣法、蛇型取樣法。每個取樣點不少于5點,每個取樣點面積不少于1m2,取樣時隨機抽取抽樣范圍內的蔬菜;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內采用隨機抽樣法抽樣。樣品采集部位因不同蔬菜、不同生產方式而不同,搭架栽培的蔓生果菜類蔬菜采取中段果實,葉菜類蔬菜需去掉外部葉片,根莖類、薯類蔬菜采取可食用部分。采樣量一般3千克。
(3)樣品檢測
①樣品檢測步驟
將樣品切碎,取2克(非葉菜類蔬菜4克)提取瓶中,加提取試劑(緩沖液)20ml,在微型震蕩器上震蕩2分鐘,倒出提取液,靜置3分鐘;于平底試管內加入50μl酶,3ml樣本提取液,50μl顯色劑,在37-38℃溫度恒溫箱中放置30分鐘后加50μl底物,倒入比色皿中,上機(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測定。
②樣品檢測結果判定
樣品檢測結果用抑制率(%)表示,抑制率小于50%為合格;大于等于50%為不合格。
二、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推廣應用狀況及主要做法和措施
1、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推廣應用狀況
根據近年來的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產品檢測不合格地區農產品生產者合理使用農藥及其它農業投入品,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333.33hm2,監測面積5000hm2,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累計抽檢了永德縣農貿市場、新縣城農貿市場,永康熱區蔬菜專業合作社、永德縣現代農業發展蔬菜種植基地戶乃煤廠大棚蔬菜基地、永德縣老祥云超市,抽檢蔬菜樣品2064個,比2006年22個增2042個,樣品抽檢率99.9%。
2、主要措施
(1)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至2015年,永德縣累計投入資金60萬元配置了快速檢測設備、檢測車(車載檢測儀),實施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示范建設,建成縣鄉兩級快速檢測實驗室11個(縣級1個、鄉鎮10個),每個實驗室年檢測能力1000個以上,為推廣應用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創造了有利條件。
(2)加強檢測隊伍建設,明確工作職責
在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按項目建設要求,每個實驗室至少配備1人以上專兼職專業技術人員,每年下達一定的檢測任務,定期開展轄區內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3)積極爭取支持
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積極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永德縣財政局在資金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納入財政預算(每年5000元),基本實現了全縣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常態化。
(4)組織開展檢測技術培訓,提高檢測水平和檢測結果的推廣應用水平
2006年以業,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定期組織開展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培訓。全縣參加快速檢測技術培訓人員達33人,其中有3人還參加了省廳統一組織的技術培訓,并通過考核取得上崗證。同時,還分期分批派出檢測人員參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為蔬菜產品超標地區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奠定基礎。
三、綜合效益分析
通過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對蔬菜產品產地進行質量安全監測,對檢測不合格蔬菜產地農產品生產者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培訓,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示范,指導農產品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提高蔬菜產品合格率,提升蔬菜產品質量,取得了較好成效:蔬菜質量安全監測面積不斷擴大,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逐年上升,生產者的產品搟安全生產意識逐年增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2006年以來,永德縣蔬菜質量安全監測由原來的200hm2提高到5000hm2,合格率99.9%,比2006年86.4%提高13.5個百分點.監測區域內的絕大部分蔬菜均能達到市場準入要求。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與定量檢測相比,具有檢測快、方便實用、低成本等優點。無論是在大中城市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超市,還是在如我縣等一般縣城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以及蔬菜品種多、市場小而分散的廣大農村均適合使用和推廣,并可根據檢測結果對產品超標地區進行專項改進生產方式,提高農產品質量。此項技術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期內,特別是今后探索實行農產品產產地合格證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保障手段之一,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闊。
(作者單位:677600云南省永德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