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戴巧珍 黨闡章
本文對柞水縣農產品品牌建設情況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調查,針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就今后如何做好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對策和建議。
為推進柞水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快產業脫貧步伐,今年5月,柞水縣組織成立調查小組,重點對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工作進行走訪調研,相關人員先后對經貿、市監等部門,并提取了現有農產品品牌的相關資料,發放了《柞水縣農產品品牌建設調查問卷》50份,走訪9個鎮(辦),實地考察了部分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特色基地,通過仔細分析調查數據,總結出柞水縣當前農產品品牌建設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1、品牌建設現狀
{1}商標持有情況
目前,柞水縣獲得農產品注冊商標23家,陜西盤龍制藥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歐珂藥業有限公司、柞水野森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陜西匯生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4家企業獲得陜西省著名商標稱號,陜西盤龍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獲得陜西省名牌產品稱號,陜西新田地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黑木耳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柞水核桃和柞水木耳2個產品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陜西新田地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柞水木耳和商洛核桃2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累計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專業企業合作社)25家、產品38個,截止目前,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持有數33個,5個產品到期注銷。
{2}農業標準化生產情況
柞水縣于2008年組織農業、林業、畜牧以及水務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制定了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有關工作制度,編寫了五大類、38個主要農產品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其中:農業類23個、食用菌類5個、果業類4個、畜禽產品5個、水產品1個。
{3}縣域內較有影響的涉農企業情況
柞水縣現有柞水卉豐現代農業園區1個,年種植百合、郁金香等8個品種的鮮切花600余畝,年產鮮切花1200萬只,總產值接近800萬元,凈收益300余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和西北五省;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涉農企業分別是陜西匯生源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柞水野森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秦峰農業有限公司和陜西云嶺生態科技有限公司4家。
2、存在問題
{1}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意識不強
近兩年縣上高度重視,出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但因新時期各級政府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脫貧攻堅上,很多部門和鎮(辦)只注重產業發展的數量,忽略了品牌建設能夠加大產業發展的力度,還未形成抓品牌建設的強烈愿望和緊迫意識。
{2}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的合力不夠
關于建設農產品品牌工作的相關部門主要有農業、經貿、市監等部門,為了確保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將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進行協調、溝通。但是,由于每個部門內部股室分枝眾多,缺乏相互之間必要的聯系、溝通和協調,再加上各部門品牌創建渠道、評比標準以及各環節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差異,導致品牌建設工作的合力尚未形成,影響整體工作進度。
{3}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
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中最關鍵的是要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近年來,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農業種植、加工技術也有所提升,但柞水縣當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等問題,全縣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3家,而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只有4家,香菇、木耳、核桃等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起步晚,再加上生產資金、設備的不到位,導致農產品附加價值難以提升,影響品牌建設,并大大降低市場競爭力以及農民的經濟收益。
{4}支持品牌建設的關鍵環節仍然薄弱
一是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程度較低,龍頭企業原料基地缺乏統一、優質、標準化的原料基地,農產品規模、品質有待提高。二是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發展相對薄弱,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尚不穩固,制約了農產品品牌建設。三是缺乏公共品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產品品牌的種類也不斷增多,導致優勢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受到阻礙,很難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3、對策及建議
{1}形成品牌農業助推產業脫貧的發展理念
加強對品牌建設的宣傳推廣,并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培訓。加深對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通過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提升產品的商品價值,進而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逐漸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生產加工,有效促進產業脫貧工作進程,并改善農民整體生活水平。
{2}健全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的三項機制
一是進一步健全領導機制。縣委、政府每年聽取一次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每年召開2次農產品品牌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每年年底前舉辦1次品牌建設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和龍頭企業參加的品牌建設工作座談會,以此溝通情況,促成品牌創建主體與相關職能部門直接見面,推動品牌建設各項舉措的落實。二是建立穩定的長效投入機制,縣財政設立農產品品牌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縣域內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及組織企業、專業合作社及管理人員培訓考察學習。三是建立考核獎勵機制。將農產品品牌建設納入縣政府對相關部門和各鎮辦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對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成效突出的鎮辦及服務部門進行獎勵。
{3}強化品牌農業支撐能力建設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重點,進一步招商引資,提升龍頭企業農產品的層次、規模和品質,夯實品牌建設基礎。二是政府有關部門加強政策扶持,逐漸形成“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企農利益聯結新機制。三是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建成一批穩定、優質、標準統一的農產品原料基地。
{4}充分調動龍頭企業品牌建設積極性
不斷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對企業負責人的培訓力度,提升龍頭企業加工農產品質量標準,增強品牌意識,增加整體收益。同時要從生產產品、品牌塑造、企業內部組織管理以及后期營銷等環節入手,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提升品牌效應,增加知名度、美譽度。
(作者單位:1.711400陜西省柞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2.711400陜西省柞水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