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民 宋志雙 馬光紅 唐愛霞
當前我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呈現了良好的勢頭,顯現了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我縣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僅為4.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9.5%,所占比重較低,全縣90.5%的耕地主要以家庭為單元自產自銷,市場組織化程度,風險較大,制約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如何破解小農生產的發展瓶頸,跟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我中心針對這一課題在全縣10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范圍內對小農生產的現狀和特點、扶持小農生產,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經驗做法、小農生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提出了破解小農生產發展困難的意見建議。
一、沂源縣小農生產的現狀
我縣有農業龍頭企業116家,擁有種植基地的17家,平均擁有耕地面積600畝;有農民專業合作社903家,平均耕地面積40畝;有家庭農場152家,平均耕地面積97畝;蘋果種植大戶50戶,平均耕種面積13畝。沂源縣小農產業主要為林果、糧油、畜產品、蔬菜、中藥材、小雜糧等六個主導產業。其中,林果面積73萬畝、玉米、小麥面積21萬畝,蔬菜面積7萬畝,花生面積4萬畝,中藥材面積3萬畝,小雜糧面積2萬畝,常年畜禽存欄100萬頭(只),地瓜、豆類、棉花等產品零星發展,面積較小,主要自產自用。燕崖、中莊、西里、東里、張家坡五個鎮主要以林果業為主,是林果業主產區,人均占有林果1.5畝,人均果品收入1.2萬元左右;南麻、南魯山、大張莊三個鎮主要以林果、蔬菜、花生、畜產品、中藥材為主,魯村、悅莊、石橋三個鎮主要以糧食、蔬菜、畜牧養殖為主。林果畝收入一般在7000元左右,糧食(玉米、小麥雙季田)畝收入一般在1300元左右,是林果收入的六分之一,蔬菜畝收入一般在6000元左右,花生畝收入一般在1400元左右,中藥材畝收入一般在1500元左右,雜糧畝收入一般在1400元左右。通常年份,全縣林果收入保持在29億元左右,糧油保持在9300萬元,蔬菜保持在4200萬元,畜產品保持在1.5億元左右,小雜糧主要用于自食,少量交易,占比重較低,地瓜、豆類等產品零星發展,發面積較小,主要自食。
二、沂源縣小農生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小農生產土地耕作機械化程度較低
盡管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小型農機具購置補貼惠農政策,鼓勵支持土地耕作機械化,但由于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生產購買力較低,購置機械單一,特別是大型機械投入較大,農戶的購置愿望較低,尤其像沂源這樣的山區縣,土地分散零散,大多分布在山間溝坡,不利用機械耕作,主要靠人工整理,工作效率低,生產成本大,降低了農民增收。
2、農田基本設施建設薄弱
沂源是山區縣,土地分散,基礎薄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況且,一方面近幾年農田基本建設資金主要投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鼓勵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另一方面,小農生產投入有限,自行建設能力低,水澆條件仍難以改善,有50%以上的山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屬雨養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脆弱。
3、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小農生產因其規模較小,資金有限,投入較少,僅僅滿足于生產需要,況且,政府政策資金大都投向規模較大的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小農生產基本得不到政策資金扶持,資金投入明顯不足,既降低了小農生產積極性,也提高了自然風險。
4、產品銷售存在極大市場風險
小農生產除滿足自身需要外,盈余產品主要靠市場自發調節,合同經濟、訂單經濟銷售量有限,受市場規律支配,同時,由于小農生產研判能力、市場信息有限,生產什么,發展多少,市場行情等基本是燈下黑,面臨著較大市場風險。
5、聯合合作化水平較低
小農生產在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應用、產品銷售等環節很難形成緊密型的合作,更多的是靠擴散的方式實現松散式的聯合,特別是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等經濟組織機制不規范,利益不緊密,會員間組合松散,基本是換湯不換藥式傳統結合,在組織生產、銷售等連接上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市場結合體,很難形成聯合闖市場的機制。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6、信貸保險覆蓋率不高
信貸方面,小農生產因其規模較小、效益不穩,很難靠土地經營權抵押實現信貸,融資難度較大,資金投入無法足額保障。農業保險方面,目前在農業保險方面主要是政策性農業保險,目前納入農業保險的品種主要有蘋果、鮮桃、玉米、小麥、花生、日光溫室等6個品種,保險理賠面積23萬畝。從全縣看,小農生產保險品種較少,面積較少,且主要是財政補助品種,覆蓋率較低,理賠偏低,難以發揮保險作用,農民沒有自覺形成參與社會保險的意識。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等經濟組織也沒有從根本上樹立保險的意識和行動。
三、破解全縣小農生產發展困難的意見建議
建議加大對小農生產的扶持力度:
1、加大財政資金扶持。研究積極財政扶持政策,適度向小農產業傾斜。
2、加大金融政策扶持。降低金融貸款門檻,加大金融扶持小農生產貸款力度。
3、涉農項目扶持。積極整合涉農項目,適度向小農產業傾斜。
4、產業扶持。積極聚合農業產業項目,實施產業帶動項目,讓更多小農生產聚合到大產業中來,構筑以大帶小產業發展格局。
5、科技教育扶持。加大對小農生產戶的科技教育和科技幫扶,提升小農生產戶的科技素質水平。大力推廣普及新技術、新產品的生產應用,優先向小農戶傾斜,提升科技發展比重。
6、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更多小農戶加入到產業合作社、專業協會中來,提升社會組織化程度和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作者單位:256103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南魯山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