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飛
近年來,費縣政府出臺了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配套文件,促進了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4月底,全縣工商登記注冊農民合作社1927家、家庭農場598家。各級示范農民合作社82家,其中國家級示范農民合作社2家,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19家,市級示范農民合作社61家;各級示范家庭農場37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5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32家。在帶動小農戶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
一、創新做法
1、典型示范,引導發展。把有優勢產品、特色品較為集中的地方,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主動上門輔導。重點對已經注冊登記的專業合作社進行幫扶,實現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提升市場競爭能力。通過推薦申報,全縣各級示范社82家,同時每年建立政府優先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目錄,截止目前共有3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政府優先扶持目錄,樹立起全縣學習的典型。
2、宣傳培訓,帶動發展。費縣多次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典型經驗做法印制成學習資料,對各鄉鎮、街道、開發區進行培訓,同時,每年篩選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合作社管理人員參加新型農民創業培訓班,切實做好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培訓工作,努力培養一批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為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智力保證。
3、加強監測,規范發展。在開展日常的業務指導、宣傳、培訓等工作的同時,對典型帶動較大的合作社進行監督、監測,特別是加大對各級示范社的監測,對不達標的合作社進行剔除。
4、注重扶持,協助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新型經營主體相關政策,積極鼓勵農村能人、種養大戶、各類市場主體創辦和領辦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對接科研院所,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拓展新市場。定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和技術員進行技能培訓,并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二、面臨的問題
1、規模化程度小。總體來看,大部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發展很不平衡,整體實力不強,規模效益不高。截至目前,成員在100人以上的合作社僅有200家,占總數的14%;成員在50人以上的合作社僅260家,占總數的18.2%。
2、組織化程度低。雖然多數涉農企業、合作社都依據章程設立了組織機構和各項制度,但大多數都是照搬照抄,可操作性差。還有些合作社以家庭出資為主,經營運作、利潤分配往往一個人說了算,成為“一人合作社”。更有甚者,以成立合作社的名義套取國家補貼資金,屬于典型的“空殼合作社”。
3、產業化層次低。多數經營主體的經營模式還處在生產、銷售初級農產品階段,大多數經營主體從事產業單一,附加值低,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從事技術推廣、農資配送、土地流轉、機械作業、統防統治、產品銷售等社會化服務的專業性的服務公司和技術性的協會服務組織較少,遠不能滿足新型主體和廣大農民所需的低成本、全方位的服務。
4、人員素質低。從注冊登記的合作社統計情況看,我縣新型經營主體的成員中,農民占比達到了96%。整體文化程度偏低,綜合素質不高,技術能力不強,發展意識較差;合作社負責人一般由村組負責人或當地種養大戶擔任,靠長久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做事,難以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的要求。
5、金融支持不到位。新型經營主體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合作社創立時社員繳納的入股資金和每年留存的部分收益。多數合作社規模小、自有資金少,自身積累不足,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而各類金融機構出于自身資金安全考慮,不愿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放貸款,造成部分新型經營主體融資渠道狹窄,季節性資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嚴重制約了發展。
三、對策建議
新型經營主體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載體。必須鼓勵、支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穩步推進我縣農業農村現代化。
1、開展示范創建行動。開展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創建活動,嚴格評選標準和程序,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對示范主體進行扶持發展,通過發揮示范社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新型經營主體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水平。
2、強化規范發展。以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百千萬工程為重點,扎實開展新型經營主體規范提升活動,切實加強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管理、指導和服務,督促健全完善制度,嚴格遵守規定,認真履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程序。引導組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合作聯社等聯盟,做大做強發展規模,提升發展檔次,增強發展質量。建立退出機制,對沒有產業實體、違規經營、套取扶持資金的合作社,依法予以吊銷或取締。
3、加強人才培訓。依托全縣基層農技改革,整合培訓資源,配齊基層農技專業人員,撥付工作經費,積極開展新型經營主體成員技能培訓,制定人才培訓規劃,努力培養一批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為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智力保證。
4、注重扶持引導。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新型經營主體相關政策,積極鼓勵農村能人、種養大戶、各類市場主體創辦和領辦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整合農業、林業、供銷等部門的管理資源,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指導服務體系,共同協調解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對接科研院所,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拓展新市場。定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和技術員進行技能培訓,并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5、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議縣政府制定出臺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管理和扶持辦法,明確稅收政策、信貸支持、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出資設立擔保公司,切實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整合涉農資金,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支持重點,優先安排項目資金和農業扶持資金。支持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推動開展土地承包權抵押貸款和股權、應收賬款質押貸款。
6、強化品牌引領。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實行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和追溯制度,確保每個環節都有據可查,規范使用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業規范標識,提高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積極鼓勵和帶領新型經營主體參加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推介活動,增加知名度,拓展營銷市場。
(作者單位:273400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