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周刊 7月8日封面文章
7月16日,科爾森·懷特哈德的新書《尼克爾的男孩》開始發售。該書以上世紀60年代一座少管所的黑人男孩為原型,講述其遭受虐待的悲慘經歷。該少管所位于佛羅里達州,曾是美國南部執行種族隔離制度最嚴苛的地方之一。懷特哈德畢業于哈佛大學,今年49歲,寫作生涯超過20年。此前,他出版了7本小說和2本非虛構作品,都在探討美國種族歧視及其歷史。比如,3年前出版的《地下鐵路》講述了黑奴逃離南方種植園的故事,他也憑借此書獲得普利策獎。盡管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已廢除50多年,但懷特哈德說:“這是一段黑暗的歷史,種族歧視從未真正結束,我們應該以史為鑒。”
(楊帆 譯)

《東洋經濟周刊》7月6日封面文章
6月,索尼舉辦2019年股東大會,年近60歲的平井一夫宣布卸任董事長。上世紀80年代,他加入索尼,隨后做到社長兼CEO。平井一夫是索尼唯一一位非工程師出身的高管,卻憑借其管理才能和眼光讓索尼扭虧為盈。6年前,平井就認為利用互聯網在家娛樂是大趨勢,投入大筆資金制作索尼PS4游戲機,讓人們在家就能打游戲。該游戲機已經賣出近1億臺。最近一份財報顯示,索尼實現了自2016年以來最高利潤率,市值超過7萬億日元(約合4500億元人民幣)。平井說:“索尼是一家感動用戶的公司,要隨著用戶的需求不斷調整發展策略。”
(吳童 譯)

《星火》雜志7月1日封面文章
阿爾菲里耶沃村是俄羅斯伊萬諾沃州的一個小村莊,這里有無數名人雕像,數目甚至超過村民人數。走在路上,你就能“偶遇”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詩人普希金……當地地方志專家波坦寧記得,以前村里連手工作坊都沒有,文化生活很貧乏,他的祖父和父親挨家挨戶說服村民一起建造雕像。籌資從一開始的50盧布到如今上萬盧布(現在1盧布約合0.1元人民幣),甚至還有村民自己雕刻名人像,并在紀念碑上刻著:阿爾菲里耶沃村民敬贈。波坦寧說:“如果不是我們的祖輩,這里就不會有柴可夫斯基?!?/p>
(朱濤濤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