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韻琪
【摘 要】大家平時耳熟能詳的經典劇作有《原野》《雷雨》《日出》等,這些都是曹禺先生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話劇,這次改編還被譽為從文學作品到戲劇劇本改編的典范。本文主要通過對劇本《家》的淺談,來說說如何在舞臺上呈現《家》,導演是怎么二度創作的。
【關鍵詞】改編;導演構思;二度創作;舞臺呈現
中圖分類號:J8?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027-01
《家》的故事應該是發生在五四運動前后,那時候的中國局勢不穩定,到處動蕩不安,也是中國歷史重要的轉折期。從《家》中的場景可以看出,整個故事是圍繞一個很封閉很封建主義的大官僚家族來進行,也就是高公館。公館中除了老太爺,還有五房分系。故事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事件為主,用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輔,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后崩潰的歷史過程。[1]
這里的一度創作應該算曹禺的改編,然后就是劇本分析,構思是否合理并巧妙主要就是看這個,所以我們要先劇本初讀,然后再讀,最后精讀,以此來詳細分析整個故事,包含它的立意、事件段落、人物形象、人物關系、矛盾、主線與輔線、行動與反行動,還有劇本結構、風格、體裁、劇本及作者背景資料等。所以要完全了解《家》這部劇,就要將它爛熟于心,摸透它。
之后就是導演構思,它是二度創作的中心環節。通俗來說,就是把導演所理解和認識到的劇本的主題思想作為基礎,進一步深度分析整個劇的思想和藝術構思,再根據導演想要深入挖掘劇作最本質的內容和思想,從而達到應有的社會效果。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應該是以下幾點,即現實意義與最高任務、形象種子、美學原則和觀演關系。
劇中除了揭露那個時期的封建家庭所帶來的罪惡,還表現出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年輕一代的摧殘和迫害。所以突出封建制度對年青一代的摧殘就是本劇的現實意義和最高任務。
首先,覺新是整個作品的主心骨,所有的故事圍繞他展開。他從小就接受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觀念的影響,他自愿為家庭做出犧牲,不敢反抗家里人,因為要“孝”。所以在覺新和瑞玨結婚的時候突出覺新的悲憤、無奈、無力反抗也不敢反抗的復雜心理。而瑞玨是懵懂、不安的,她沒有見過世面,一切都是聽從家里人安排,她都沒有見過丈夫就要嫁給他,但是家里人說他好,那她就相信,完全被家里人擺布。還有那些來看熱鬧的親朋好友的各色眼光和冷嘲熱諷更是形成了一大對比和諷刺。
另外,瑞玨和梅的第一次對話就充分展現了大家庭對年青一代的迫害。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問答解開了心結,瑞玨嚎啕大哭之后兩人成了姐妹,他們都深愛覺新,也深知對方都沒有錯,這個事情完全由兩家造成的,更確切地說她們不僅是受害者也是犧牲品,他們也無法改變。
其次是形象種子,這個決定了演員形象、舞美形象、音樂形象等,不但能保證演出的完整性,又能讓各部門根據其發揮。先說說舞美,整體可以利用柱子或是棱角分明的木質框架來構造,這樣的條條框框可以代表封建禮教的種種教條,表達這種教條之下人物思想被束縛、被壓抑的感覺。最后瑞玨被逼到小房子生產,可在空中掛上幾個破爛的竹簾,展現最后的蕭條,增加觀眾對瑞玨的憐惜。音樂和燈光都是在大喜大悲的時候突出演員情感,比如小丫鬟跳河之前與覺慧的恩愛甜蜜,這時燈光要烘托浪漫,音樂也是,這樣小丫鬟選擇跳湖自殺之時才能有強烈對比,烘托情感。還有就是前兩幕人們口中的梅表妹終于出場之時,也應該用燈光、舞美、音樂加以烘托,梅表姐纖弱但溫柔大方,飽讀詩書的形象就映入觀眾眼簾。
另外,在排演過程中,導演要讓演員從臺詞中分析研究這個人物的思想活動,把臺詞變為有目的的人物行動線。再通過導演的排演,讓舞臺調度變得好看,通過舞臺調度讓人物關系變得明朗。梅和瑞玨的交流就可以利用舞臺調度來強化情感矛盾和復雜人物關系。通過舞臺調度的不斷變化刺激人物心理情感的交流,人物潛臺詞更加豐富,使舞臺調度更加立體,這樣兩個女人的內心世界就可以表現得更加充分。
導演先經過了二度創作,再讓舞美、演員等進行三度創作,通過現實意義與最高任務的突出、形象種子的精確、舞臺的美學原則以及觀演關系,才能呈現出一個精彩的話劇《家》,所以說一部劇好不好,除了劇本很重要,導演構思更為重要。只有認真走進一部劇,加上自己的感受力,才能在舞臺上呈現一部好的作品,讓一部好劇“活”起來。
參考文獻:
[1]《話劇家_百度百科》
[2]余力民.導演構思在片段教學中的體現——曹禺話劇《家》片段《訣別》的排演[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7.
[3]譚霈生,路海波.話劇藝術概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