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佳
【摘 要】黃梅戲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起源于湖北黃梅,又被稱為黃梅調、采茶戲等,極具地方文化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要想真正為觀眾演繹出精彩的黃梅戲,不僅需要演員具有扎實的基本功,還需要演員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將角色生動地塑造出來。基于此,本文就對黃梅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個人觀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黃梅戲;演員;塑造角色
中圖分類號:J82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039-01
不管是舞臺劇還是影視劇,人物角色的塑造一直是重點內容,演員塑造的角色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本質特點,成功的角色能打動觀眾,將觀眾深深地吸引到劇情之中,跟隨演員的演繹而發生心理情感的變化。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黃梅戲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對黃梅戲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員要深入考慮自己與角色之間的人物關系:是否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是否能準確表達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等等,從而使整個作品精彩。下文將對黃梅戲演員角色的塑造進行分析。
一、加強專業訓練,扎實基本功
黃梅戲的表演形式較為繁多,對藝術效果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對表演的形式也有著較為嚴格的規范。在黃梅戲表演中,對演員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黃梅戲演員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訓練,扎實基本功,這樣才能呈現出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形象[1]。黃梅戲在我國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流傳下來極為豐富的演出形式和技巧,這就需要演員不斷地去學習、感悟,深刻認識到黃梅戲的文化藝術,經過長期的訓練,掌握表演技巧,綜合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為角色的塑造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是黃梅戲中的唱,其唱腔優美動聽,極具地方特色,演員在演繹時,要將這種地方鄉土氣息傳達給觀眾,使觀眾感受黃梅戲的優美,并陶醉其中。黃梅戲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其藝術形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要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變形和夸張,借助黃梅戲來闡述生活,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因此,黃梅戲演員在做基本功訓練時,要對各個方面進行強化,學會整體配合運用,將動作流暢地進行銜接,充分表現出劇中角色的性格特點,帶給觀眾藝術的享受。
二、充分理解人物角色和演員的關系
黃梅戲中的人物角色也是多種多樣的,也包含著生、旦、凈、末、丑等多個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著明確的分工,同時也需要各個角色相互配合才能呈現出精彩的演出。因此,演員在塑造角色時,要根據自身角色的行當和特點來突顯角色的性格特點,使自身真正融入到角色中去。黃梅戲演員要對劇本有深入、熟悉的了解,明白劇本中每個角色的不同性格色彩,同時根據角色深入生活,將表演技巧與角色的特點相結合,體現出扮演角色的氣質,運用正確的語言行動和形體行為,使觀眾能直觀感受到劇中角色的性格特點[2]。同時,演員還要在生活中加強觀察,感受形形色色的生活人物,在腦海中構建不同人物的相應特點,積累自身的藝術素材,從而在演出時能將塑造的角色快速地聯系到實際生活中,然后根據劇本的背景及主題等將角色形象生動地詮釋出來,從而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舞臺藝術,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三、加強情感交流,給觀眾強烈的情感體驗
黃梅戲不僅展現形式各樣的人物角色,使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感官的享受,同時還要讓觀眾在內心中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加強觀眾的情感體驗,從而通過戲曲的表演使觀眾加強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因此,演員在進行角色塑造時,要對自己塑造的角色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加強自身對角色情感和心理的體驗。這就需要演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對生活有著較深的理解,這樣才能創造出生動的角色,辨別戲曲藝術中的高雅低俗[3]。其次,演員要加強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因為這能直接影響表演效果。最后,演員需要豐富自身的生活經歷,積累生活中的情感,從而使塑造的角色更加真實。
四、引入現代化元素,引領黃梅戲表演走向時尚化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國的藝術發展也在不斷變化,近年來通過與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人們的藝術素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并且欣賞的角度也發生了轉變,使得黃梅戲這種傳統的戲曲變得越發的小眾,只有老一輩的人喜愛,而年輕人卻很少感興趣。因此,黃梅戲的表演也應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及時作出調整,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將更多的現代元素融入其中,豐富其表演形式,從而擴大黃梅戲的知名度,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黃梅戲,實現對黃梅戲的傳承和發揚。
總之,黃梅戲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要想精彩地演繹黃梅戲,就需要演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表演技能和藝術修養,將劇中的角色性格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從而引發觀眾的共鳴,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吳海蓉.淺談黃梅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J].戲劇之家,2018(19):38+60.
[2]朱慧慧.淺談黃梅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J].戲劇之家,2016(19):50.
[3]趙章偉.淺談黃梅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J].大眾文藝,2015(1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