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佳 孫小小
【摘 要】清少納言自幼受中國古典文化和日本文學的熏陶,才華不凡,敏感纖細。憑著貴族化、女性化的獨特感覺,對其所見所聞所感捕捉記錄。其中,散文集《枕草子》便對自然景物進行了大量描寫,使其作品呈現出“自然美”的整體風貌。本文將從對景物的細致刻畫、作者的審美關照深層體會清少納言在文本中潛在流露出的生命意識,并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清少納言;枕草子;自然景物;生命意識
中圖分類號:I313?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208-02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時代的隨筆集,分為類聚、日記、隨想三大內容,所記為女官清少納言宮廷生活的所見所聞以及關于自然、人生的隨想。其中,作品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可謂古代日本的“百科全書”。清少納言筆下的四時之景和花鳥蟲獸大多數以物盡的方式直接羅列,而關于唯美純粹的風物描寫中則體現著“諧趣”這一日本古典文論中的重要范疇。追求風雅和意趣,在櫻花爛漫、霜雪皚皚中尋覓美好,表達著悠然南山般的瀟灑自由。作者以積極的態度,贊賞纖細的動態美和靜態和諧的美,讓生活盡顯清新明媚。正是清少納言這明朗清快的性格和善于捕捉美好的敏感特點使她在索然乏味的宮廷生活中依然能發覺身邊山木樹花的獨特韻味,她以自己獨有的細膩敏感體味自然風物,再以熱烈明快的態度和筆調進行書寫,坦露心跡,表現出強烈敏銳的生命意識。在作者的人生隨想中,有別于日本傳統的物哀思想,傳遞出一種優雅超然的人生態度,體現著清雅、明朗的美,歷經漫漫千年,依舊溫柔雋永。
一、“自然美”的細致刻畫
《枕草子》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可以說是古代日本的“百科全書”,其中記載了大量的山、海、鳥、蟲等幾十種自然景物的類別。在每一節下又以直接羅列的方式描繪出來,描繪的同時作者利用隨筆的隨性和抒情特點,常常以“某物以……最佳”,表達作者內心深處的喜好。例如:一一七節《溫泉》中“溫泉,以七栗泉為佳。有馬泉。玉造泉。”這類日記般的描寫常常令讀者感到親切自然,仿佛置身其中,并跟隨作者的性情游覽在古代日本的大好河山與魚蟲鳥獸之中。清少納言自幼學習漢學,擁有極高的漢學素養,無獨有偶,這種將景物類聚起來的“物盡”手法也是受到了我國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雜纂》一書的影響,二人的相似之處是:日記的形式,羅列景物的最終目的是抒發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在一一五節的《森林》中“世立林,這個名稱,聽起來頗覺怪異。根本談不上森林,只有一棵樹,怎么會稱作森林呢?”這一類表達不僅體現了隨筆形式的真實自然,甚至遠離文學性而近于生活的瑣碎,而且也從側面印證了清少納言超凡脫俗的氣質思想以及古靈精怪的性格。(林文月譯版《枕草子》)
“諧趣”是日本平安時期中重要的審美范疇,分譽物興嘆和戲謔兩部分。譽物興嘆說的是贊美的事,多為詠嘆自然美景。戲謔說的是可笑的事。《枕草子》中清少納言描寫四時之景、花鳥蟲獸、表達審美體驗,顯而易見為譽物興嘆。她以細膩敏感的觸覺感受自然景物,再以對自然的積極熱愛的態度和筆調進行敘述,使讀者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這一類具有“諧趣”特點的內容以描寫自然景物居多。例如在描寫“日頭”的時候,說它“已經完全沉淪的山邊,尚遺一絲紅色的余暉,淺黃色的云飄入遠空。”作者關注了日頭落下的山邊、周圍紅色的余暉、淺黃色的云,如此細致入微,描繪了一幅落日余暉的風景圖。這幅風景圖中包含了作者超凡脫俗的審美體驗,詮釋了日本平安時代對優雅、精致、唯美的美學鑒賞和追求。然而,作品中還包含了一些不那么富有“諧趣”特征的內容。例如在描寫“白痰、鼠窩”,還有“拉門柜子,反正鄉下風味的總是土氣卑劣”等,這都是看起來不美觀風雅之事。其實,這從側面反映出平安時代中的宮廷貴族們對生活和審美的態度,“諧趣”更加符合貴族們的寫作風格和心靈追求。可是清少納言卻將這些不附風雅之事記錄其中,這恰恰使得清少納言脫穎而出,就像她寫道:“我這兒說:有趣得很;可是別人卻認為:毫無趣味;那才又有趣哩。”體現出作者雖為貴族,卻比貴族們的情感和審美更加豐富細膩,有不同于尋常人的內在情懷,這也正迎合了作者古靈精怪的性格特征。
二、隱藏在景物下的生命意識
(一)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整部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小節為“……之事”和“……者”,這些大多描寫了清少納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中也能得知作者對許多事物的感悟以及人生的體悟。例如“可憎惡之事”“可喜之事”,又有“可愛的東西”“可謂無聊者”,多寫宮廷內的所見所思,宮廷以外之事相較比較單薄,但也涉及一些聽聞、聯想,于是有感而發。作者幾乎都以直接表達的形式表明自己的觀點,每一種景物都區分喜好,每一件事物也同樣區分好壞、可感或是嫌棄,作者充分表達了內心的主觀想法以及個性特征,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愛憎分明、敢愛敢恨之人,過于感性細膩而且保持著個人的一套人生法則,實屬生活通透,聰慧睿智。這是一個寫文之人的自我修養,也是清少納言與眾多女子不同的性格特點,由此她才能拔得頭籌,成為古代日本隨筆文學的開山之祖,其散文集才能成為日本平安文學的雙璧之一。
深入了解,清少納言作為日本歷史上難得的女性作家,自有一股獨特的巾幗之氣。在作品中她表現的性格態度與行為舉止都擁有著英雄王者的大氣和穩重。例如在描寫草花時,對石竹花更加喜愛的原因則是“霜后眾花枯盡,獨有此花露出鮮明的顏色”,作者對于景物喜愛與否的判斷更傾向于堅韌、獨特、崇高等特質,這其實也代表了作者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更有甚者,作者喜愛白詩,以個人的文學才華戰勝男性時表現出來的是驕傲和不屑,這是一種勝負欲極強的心理,證明了作者并不畏懼男性力量,反而能夠以剛克剛。相應地作者也有以柔克剛的一面:她與眾多追求者的盤旋、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同情、具有比女性更敏銳的觀察和共鳴以及多愁善感和無厘頭的較真都表現出一個赤裸裸的女性形象。在這種雌雄同體的性格氣質下,成就了她集文學、詩歌于一體的散文集。因此,清少納言個人的積極樂觀精神貫通了整部作品。作者的個人精神灌注到作品之中,使作者與作品形成了互補的整體,了解了清少納言才能真正了解《枕草子》,了解了《枕草子》也才能真正去體會清少納言的個人經歷。《枕草子》意在傳達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也代表了日本平安時代女性作家崛起的心路歷程。
(二)女性強大的性別本能和生命認知
能夠在浮躁的社會中仍堅守個人細膩平和的筆觸實屬不易,女性仿佛天生就具有臨危不懼的性別本能。在我國,有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創造出來的童趣回憶《呼蘭河傳》,也有在宏大奮進的革命中崇尚自然與愛、表現真善美的冰心文學。而清少納言,也正是在日本平安時代看似一片祥和的宮廷生活,實則暗流涌動,鉤心斗角,生活上卻是謹小慎微的環境中,能探求自然的純粹、觀察生活的細節并從中發現美和情趣。由此可見,女性往往更加理智寧和,能透過事物的表面發現生活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清少納言一生的命運從過程上來說是豐富且充滿各種挑戰的,從結果上來說,是孤獨且不幸的。據一些資料不確切地記載,她的晚年生活貧困寥落。與此相對她的《枕草子》中從未直接流露出任何對自我的悲傷和同情,她始終站在生活的對立面觀察自然萬物,真正感受自然之美,或許以自然之美對自己生活上的不如意和痛苦進行療傷,或許是真正脫離現實,在精神之中尋求生命的意義。無論如何,清少納言從作品中展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對生活積極熱愛的態度,更是一份對萬物生命的重視。萬物之靈,處處有生命,人作為其中的一種生物,僅僅是在人的世界訴說著一生的故事。關照萬物,便可知自我的渺小,萬物因其宏大未知所具有的神秘之美才是一個真正智慧且具有廣闊胸懷和遠見之人能夠去探索并體悟的。
三、結語
日本文學的“物語”,始于《枕草子》。清少納言傳世千年的作品,出仕七年的點滴,存在于皇宮中的一山一川,一樹一花之中,品悟感懷,欲訴情衷。“春,署為最;夏則夜;秋則黃昏;冬則朝晨。”四時更迭,景色變化以及生活中平凡細微之小事都被她納入自己的情緒之中,正是這些不被人關注留意的細節往往是最真最美的。清少納言以暢快可愛的筆觸表達對自然和生活的積極熱愛,并以這種態度對生命進行認知和探求,衡量生命的重量。寓情思于萬物,品人生于毫發,索生命之體悟。貫通古今,愈顯細致綿長,余味無窮,意蘊深遠。
參考文獻:
[1]孫德高.論《枕草子》中的“諧趣”[J].現代日本經濟.1991,(5) .
[2]陶曙軍.王莉娟.論《枕草子》中的諧趣[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3,(3).
[3]李傳坤.試論《枕草子》主人公中宮定子的悲運[J].文學教育(上、下旬刊).2013,(13).
[4]何玉蔚.《枕草子》——包裹在陽春白雪之下的人間煙火[J].戲劇之家.2014,(8).
[5]張馨予.從《枕草子》窺探清少納言的人生態度[J].時代文學.2015,(10).
[6]藍泰凱.清少納言與日本隨筆文學[J].銅仁學院學報.2015,17(6).
[7]祁婷.論《枕草子》的身份意識與性別話語[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8](日)清少納言.枕草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