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志偉
摘要:文化館是我國群眾提高文化意識、精神品質以及實現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之一。在文化館面對群眾提供文化輔導工作時,也是社會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方面不斷發展的重要體現。當前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物質文明不斷發展的當下仍然需要不斷的提升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實效性。對此,為了更好的推動文化館的服務效益,本文簡要分析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深入實踐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深入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19-01
一、引言
伴隨著當代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工作模式的不斷改變,群眾的娛樂休閑時間不斷增多,同時在文化意識方面的文明建設也顯得更加重要。文化館的建立目的在于為群眾提供文化引導與示范幫助,促使區域的文化可以持續發展。另外,文化館對于群眾也會提供一定的文化相關服務,構建一個良好的文化區域,為群眾提供相關輔導,從而對社會的文化活動形成監督,推動社會文化持續發展。對此,探討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深入實踐策略具備顯著實際意義。
二、文化館群眾文化的輔導現狀
就目前而言,文化館在群眾文化輔導方面的現狀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文化輔導過少。大多數的文化館都非常重視文化宣傳工作,但是對于文化輔導工作的開展存在輕視的特征。文化活動的開展雖然都有宣傳作用,但是和群眾之間的直接性交流并不多,對于群眾的文化取向以及程度并不了解,導致交流質量較差。另外文化館群眾輔導工作的低頻率也不利于群眾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建設;(2)文化輔導質量較差。在文化輔導的過程中輔導質量較差必然會導致輔導效益下降。在輔導的課程類型、數量方面問題明顯,輔導人員在輔導過程中缺少輔導深入,內容過于理論,再加上對于群眾的了解認知度不高,導致文化輔導工作很難有效發揮相應的作用和價值。
三、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深入實踐的策略
(一)完善文化輔導體系
在黨的指導方針之下,文化館必須高度重視文化輔導工作,同時明確輔導工作的性質,將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提升到社會文明建設的高度上,強化輔導工作模式,借助對群眾文化的引導實現對人民、社會的推動。積極開展以小康社會建設為核心的文化輔導工作,不僅需要做好文化輔導工作同時還需要讓輔導工作本身適用于群眾。
另外,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必須構建一個高質量、完善性的體系,對于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必須合理且科學的安排,借助體系的完善實現對文化館群眾文化的輔導,從而規避重心上的偏移,提高輔導工作實效性。
(二)強化輔導服務效益
當前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普遍存在輔導人員的問題,此時便需要持續性提升群眾文化輔導的具體工作認知,推動文化館的服務性工作模式不斷發展。在減退方面,一方面需要不斷借助培訓措施不斷的提高輔導人員的專業性輔導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教育措施提高輔導人員的服務意識。文化館是推動群眾文化精神品質不斷發展的機構,在群眾服務時必然需要保持好與群眾的關聯性,文化館必須發揮文化方面的優勢,并為群眾提供相關課程服務,提升課程品質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提高輔導工作本身的趣味性,提升課程類型,從而推動文化館在群眾之間的理想形象。例如,在開展老年人相關的書法課程、舞蹈輔導課程、歌曲或樂器課程時,都可以從各個高校當中選取相關志愿者加入其中,提升文化館的團體服務水平,推動文化館的職能效益高質量發揮。
(三)強化輔導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屬于任何崗位、任何工作都必須具備的基礎意識品質,只有保障文化輔導人員具備基礎的文化品質,才可以真正實現文化輔導工作的持續性提升。按照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輔導人員所存在的基本問題,如責任心不強,在具體工作中必須不斷的改變和優化,需要促使輔導人員以群眾、工作為核心,構建準確的責任意識,協調好群眾和個人創作、輔導之間的關聯性,積極開展文化群眾交流,將群眾的事情當做是自己的事情,對于群眾文化的輔導必須保持高度耐心與責任心,提升群眾文化服務的質量水平。
另外,還需要積極開展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在社區中開展與文化輔導相關的交流討論活動,構建廣場性文化體系,將不同藝術類課程從理論知識的講授逐漸轉變為技藝方面的傳授,從而提高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實踐性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體系之下物質文明建設的持續性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之間有密切關聯。在良好的物質文化建設形式之下,文化館對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開展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提高。在精神文明環境之下,文化館需要不斷的發展創新,深入開展和不斷改進文化服務工作模式,積極推動文化活動高質量開展,從而推動群眾之間更加團結和高質量的文化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