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宇 葉猛
摘要:美術課在中小學教育當中逐漸引起重視,其課堂當中的各個方面均在不斷地豐富和進步。形式上變得多種多樣,在內容上也會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全面的展現美術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地方文化資源雄厚,民族傳統藝術和地方文化資源作為一國瑰寶,將其納入中小學美術課本教材當中,在美術教育及其課堂中發揮著不容小視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地方文化;美術課堂;蒙古族;紋樣
中圖分類號:6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21-01
一、前言
美術課在中小學教育當中逐漸引起重視,其課堂當中的各個方面均在不斷地豐富和進步。當下我國美術教育展現出的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就是更多的注重美術教育的文化屬性,提倡通過美術教育這一手段來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的多元性和世界性,開闊視野,并且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僅在形式上變得多種多樣,在內容上也會變得更加的豐富彩,更全面的展現美術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地方文化資源雄厚,民族傳統藝術和地方文化資源作為一國瑰寶,將其納入中小學美術課本教材當中,在美術教育及其課堂中必定發揮著不容小視的積極作用。通過相關學者和各個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地方將其當地的文化特色資源運用到中小學美術課堂中,加強了學生們對于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增強其國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同時還促進了學生們對于美術這門學科的喜愛程度。這一教學理念己在多地實施,本文針對內蒙古地區的民俗特色——蒙古族紋樣為例,淺析地方文化資源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
二、蒙古族紋樣的藝術價值
蒙古族紋樣作為內蒙古地區具有一定象征性的特色文化藝術標志,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紋樣的種類繁多,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寓意和用途。蒙古族紋樣除了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和一定的觀賞度外,反映了該民族的百姓們對于生活的種種情感、歷史變遷所積淀的文化底蘊,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和審美理想等等,同時其中包含著蒙古族人民的民族精神、民族魂、寶貴的知識技術等。無論是藝術表現還是文化內涵都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值得探索研究和發揚光大。
三、蒙古族紋樣教學的重要性
蒙古族紋樣作為一個龐大民族在民間最能夠展現其方方面的藝術形式,可謂是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將蒙古族紋樣運用到中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中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性。通過相關內容的教學可以不斷的汲取到該民族的精神內涵、審美認識、文化藝術。不僅可以深入了解一個民族,還可以間接地促進了內蒙古的文化建設。通過對一個少數民族的紋樣的學習和深入了解,可以豐富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對美術課堂教學資源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經過一定的學習,能夠對蒙古族紋樣當中所蘊含的審美內涵、藝術價值有一些了解,甚至是新的認識。開發新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形式,對于當下中小學美術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在視覺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提升自我修養、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擁有自己的藝術覺悟和藝術修養,這些則是將蒙古族紋樣引入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更深層次的作用意義。
四、蒙古族紋樣在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在十九大會議上提出了當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可以看出人們對“精神食糧”的需求在增強,審美標準和審美情趣也在不斷的提高,歸功于國家對中小學美育教育的重視,而在中小學的美育教育事業中占具首要地位的是美術課程。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內容里就進行了進一步的、更加詳盡的解釋: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也是非常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的形式來進行情感和思想的進一步傳遞是人類歷史當中的重要文化行為之一。接受美術教育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美術的內涵和形式,運用好視覺語言這一新渠道,一同分享來自于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使學生能夠加入到傳承、發展本土文化的隊伍當中去。目前,在我國有多省都在積極響應這一主張,將地方文化資源應用到中小學的美術課堂上。
在內蒙古地區多所學校都將蒙古族紋樣巧妙的應用到中小學美術課堂里,并且,增多學生作為主體所占的比重。以往的美術課堂對于內涵較深的藝術形式僅作為藝術鑒賞課,進行了解和欣賞。如今則是將更多的現代化教學理念運用到日常教學當中,增加了更多的動手環節,從而增多了學生的課堂體驗比重,使學生更加深切的體會和感悟民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教師會以豐富生動的教學手法和各類渠道將蒙古族紋樣帶入到課堂當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培育其民族文化意識。在教學當中,將蒙古族紋樣融入日常生活,將現代化的教學系統與蒙古族紋樣這一傳統文化相互融合,更加注重與其他種類紋樣的差異和對比教學,對于其獨特的美感和韻律進行較為詳細的解析。
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運用中,要善于發揚其民族特色,在教學中要融入本民族特色,激發學生興趣,發揚本民族精神。在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同時,要遵循開放型原則,要從多方面去思考如何利用有利于地方資源開放的所有可能性,積極的吸取各方面的優秀資源,好的課程資源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民族自豪感,提高其認知水平,努力完善地方課程的開發。在全國多地區都有將其地方文化資源運用在中小學的美術課中的案例,例如江西景德鎮針對中小學在美術方面的陶藝教育,不僅創辦了相關的培訓學校、興趣班、競賽等各種形式的機構和活動;江蘇揚州將其剪紙工藝運用在當地中小學美術課堂中,因剪紙具有趣味性且制作步驟可繁可簡,易于上手,被很多學校列入到美術課程安排中;湖北黃石將當地獨有的礦產文化與中小學的美術課堂相融合,在各個學校設立相關的特殊課程。此外還有山東濰坊的風箏文化、浙江紹興的布藝文化,以及少數民族聚集地的該民族特色文化等。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的少數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在這令人感到眼花繚亂的文化中,如何能發揮出其獨到的魅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蒙古族紋樣的開發中,不能只僅僅注重其表象,要深入挖掘其所代表的少數名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將這種精神努力一直傳承下去,培養學生民族自信,產生歸宿感。我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還在成長中,其發展程度并不平均,很多偏遠地區在這方面較為薄弱和欠缺,但這類地區往往因為偏遠,其特色文化資源未受太多同化和其他影響,得以較為完好的保留下來。因此,這些地區應該更多的將其地方文化資源運用到中小學的美術課堂中,以其獨特優勢達到全國各地中小學美術教育共同發展的昌盛局面,同時,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