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截止2018年10月,我國已設立4批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除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范圍為海南島全島外,其它各省(市)自貿試驗區形成了37個實施片區。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對所在地區的對外開放、產業集聚、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自貿試驗區所在區域亦成為城市的熱點地區。通過對我國37個自由貿易片區(不含海南省)空間特征的研究,從自貿試驗片區和城市發展互動角度,對自貿試驗區的在城市中的空間區位、規模面積、產業發展、功能定位、交通要素、政策要素等相關特征及其相互關聯性的分析,研究自貿試驗區和城市發展的互動關系和空間特征,促進自貿試驗區與城市的互動發展。
Abstract: As of October 2018, China has established four batches of 12 free trade pilot zones. In addi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ina(Hainan)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Area, which covers the entire island of Hainan Island, 37 implementation areas have been formed in other provinces(cities)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are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test area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opening up,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 The area where the free trade test area is located has also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cit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37 free trade zones(excluding Hainan Province)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trade pilot zon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location, area of sca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unctional location, transportation factors, and policy elements of free trade test areas in cities and their interrelatedness, and studoes the interac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ree trade test areas and urban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free trade pilot areas and cities.
關鍵詞:自由貿易試驗區;空間特征;要素
Key words: free trade pilot area;spatial characteristics;factor
中圖分類號:F752.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17-0031-03
1? 研究背景
1.1 自由貿易區的內涵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具有自由貿易園區特征的區域,是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境內關外”,貨物進出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為基本特征,主要推進投資、貿易、金融、行政等四大方面的改革開放政策。2013年9月,國務院批準的我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掛牌成立。2015年4月,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試驗區同步掛牌。2017年3月,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第三批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2018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范圍為海南島全島。(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
1.2 研究對象與方法
截止目前,我國已設立4批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本次研究以我國已設立的3批11個自貿試驗區,37個片區為基礎(不含海南省),系統研究統計自貿試驗區所在城市、片區規模、空間區位特征等基礎數據,剖析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城市空間中的基本特征。
2? 我國自貿試驗區的空間特征
2.1 自貿試驗區在我國的分布特征
第一批及第二批自貿試驗區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直轄市及廣東、福建省,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開始向我國中部內陸、西部及東北部地區布局,第四批自貿區在海南島。四批自貿試驗區在我國形成“一帶、一群、兩點”的布局。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的東南沿海自貿試驗帶,中部河南、陜西、湖北、重慶、四川形成了中部自貿試驗區群,以及北部天津、遼寧的兩個試驗點。
2.2 自貿試驗區在城市空間區位特征
通過對37個片區距城市中心區距離分析,以小于20公里的片區為主,距離10公里以下占41%,10-20公里占38%,共29個片區,占總數量的79%。可以判斷我國的自貿試驗區一般選址于距離城市中心區20公里范圍內的城市拓展區域,借助城市帶動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同時也便于利用城市的配套設施。另外,第一批平均距離為27公里,第二批平均距離為19公里,第三批平均距離為13.6公里,從第一批到第三批,各片區距城市中心區的平均距離逐步變小。在第三批片區中共19個距離在20公里以內,說明利用具有良好規劃基礎的距離城市中心較近的區域有利于自貿試驗區的初期建設。
2.3 自貿試驗區片區規模特征
根據37個自貿試驗區片區的面積統計,面積在20-40平方公里共有16個,占總數量的43%。可將片區規模分為大、中、小型。中型規模為20-40平方公里,小型規模為20平方公里以下,大型規模為大于40平方公里。其中,中型有17個,小型有8個,大型有12個。自貿試驗區各片區規模逐步擴大,同時各區的三個片區規模差距也在擴大。第一批各片區面積較小,在10平方公里以下;第二批各片區面積較平均,主要在28-40平方公里之間;第三批各片區面積差距較大,最小片區面積為5.76平方公里,最大片區面積為90.32平方公里,并且第三批的7個自貿試驗區一般都是由一個較大的片區和兩個較小的片區組成。
3? 自貿試驗區的要素特征
3.1 以國家級開發為發展基礎
自貿試驗區片區中共包含國家級開發區24個,上海張江高新區、廣州南沙經開區、成都高新區、西安高新區、深圳高新區等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級開發區和高新區包括其中,國家級開發區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在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創新創業、管理體制等方面有了較成熟的發展經驗,給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3.2 以海關特殊監管區為依托
37個片區共包含的海關特殊監管區總數量為38個,總面積125.85平方公里。主要有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六種海關特殊監管區類型。其中27個片區含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占73%。并且在11個自貿試驗區都有海關特殊監管區。福建自貿試驗區包含6個海關特殊監管區,數量最多;上海包含海關特殊監管區面積為22.76平方公里,面積最大。可見,海關特殊監管區是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標志著海關特殊監管區向自由貿易區的逐步升級轉型。
3.3 以區域交通樞紐為銜接
37個片區中有25個片區包含交通樞紐,占總片區數量的73%。主要為港口、鐵路樞紐、空港,含有港口和鐵路樞紐要素較多,航空港相對較少。其中含有港口的片區有13個,含有鐵路樞紐的片區有13個,含有空港的片區有6個。含有兩種以上交通樞紐的片區有6個,分別為廈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大連片區、沈陽片區、兩江片區、川南臨港片區。可見,自貿試驗區內一般包含交通樞紐要素,并且優先考慮能夠提供大運量的港口和鐵路樞紐要素,提供大量貨物運輸及中轉功能,以方便自貿試驗區的對外貿易與人流進出。從三批自貿試驗區含有的交通樞紐類型上看,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貿試驗區片區以港口為主要的交通樞紐形式,第三批以鐵路樞紐為主要的交通樞紐形式。
4? 自貿試驗區類型與空間的關聯性分析
4.1 自貿試驗區的功能定位與主導產業
各自貿試驗區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的戰略定位及重點發展產業。(表1)通過戰略定位分析,片區主導功能由第一批的金融貿易、物流服務功能,向制造加工、科技創新、文化旅游等多種功能發展。將重點產業進行歸納,可分為金融服務業、物流服務、制造業、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五大類型。
4.2 功能類型劃分
考慮各片區的主導功能與發展產業,可將自貿試驗區基于功能定位的類型劃分為金融貿易型、高端制造型、樞紐服務型、新興科技型、文化服務型五類,我國自貿試驗區主要是以金融貿易、高端制造、樞紐服務類型為主。高端制造型、樞紐服務型片區各有11個,金融貿易型片區有8個,新興科技型片區有4個,文化服務型片區有3個。(表2)
4.3 類型與片區規模的關聯性分析
通過關聯性分析,小型規模片區以樞紐服務型最多,中型規模、大型規模片區以高端制造型最多,金融貿易型和樞紐服務型其次。新興科技型片區以中等規模為主,文化服務型一般為中型和大型規模。
4.4 類型與空間區位關聯性分析
通過距城市中心區位置關系分析,金融貿易型片區20公里以內6個,20公里以外僅有2個,分別為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和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高端制造型片區都集中在20公里以內。樞紐服務型片區20公里以內7個,以外4個,距離影響較弱。新興科技型片區在10公里以內3個,以外1個,距離城市中心區最近。文化服務型片區都在20公里以內。可看出,樞紐服務型片區受城市中心區距離較弱,高端制造、文化服務型片區受城市中心區距離影響較強。
4.5 自貿試驗區空間與城市發展互動
由以上自貿試驗區的空間特征及要素特征,從城市發展維度,總結出自貿試驗區的空間模型基礎,一般每個自貿試驗區有一個規模較大的A片區,一個規模中等B片區和一個規模較小C片區組成。A片區一般位于一線城市,以金融貿易、高端制造、科技創新等功能為主,距離城市中心20公里以內,包含海關特殊監管區、航空樞紐或者鐵路樞紐。B片區一般位于大城市,以航運物流功能為主,距離城市中心20公里以內,包含海關特殊監管區、航運樞紐。C片區一般位于中等規模城市,以物流服務功能為主,距離城市中心10公里以內,包含海關特殊監管區、鐵路樞紐。這種空間模型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表現的更加顯。
5? 小結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自貿試驗區的規劃與建設將對城市發展和產業集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對自貿試驗區的研究主要集中的產業政策、海關管理、特殊監管等方面,在城市方面也主要集中在用地轉型、土地混合使用的規劃與管控方面。通過研究我國已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空間特征與要素特征,可為相關城市自貿試驗區選址和自貿試驗區擴區提供相關的理論依據。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的前期探索,從海南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拓展至全島的實踐來看,未來我國還將實施更為深廣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乃至自由貿易區政策,還需要更多的對創新型產業的用地結構與交通物流通道聯系等方面的規劃探索。
參考文獻:
[1]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7-04-15].
[2]石崧,王周楊,石婷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產業體系探索與空間布局研究[J].上海城市規劃,2014(04).
[3]李志鵬.中國建設自由貿易園區內涵和發展模式探索[J].中國經貿,2013(7).
作者簡介:李政來(1979-),男,遼寧沈陽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現任沈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一所所長,研究方向為城市發展戰略、產業經濟、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