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的科研經費投入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而最終的科研成果與科研經費使用的合理性息息相關,因而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經費成為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政府圍繞“放管服”提出了一系列科研經費管理措施,為眾高校提供了解題思路。文章以科研經費管理效果較好的三所大學為例,分析和總結三者在“放管服”背景下的科研經費管理情況,以期進一步推動“放管服”相關措施在各高校中的落實。
【關鍵詞】 ??放管服;科研經費;高校
【中圖分類號】 ?F8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2-0101-03
一、引言
知識經濟時代,科研創新成為價值創造的關鍵,我國科研經費投入規模呈快速遞增趨勢,總體規模處于世界前列。高校作為開展科研活動的主力軍,集中了大量的科研經費,科研經費能否得到合理利用直接關系著最終的科研成果,因而高校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1]。近年來,我國政府針對科研經費管理陸續發布了多項政策文件,尤其是基于“放管服”明確提出了科研經費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相較于以往的管理方法,基于“放管服”提出的管理措施優勢更加顯著,能夠在規范管理高校科研經費的同時有效降低科研人員的工作負擔,更好地激發其工作積極性,進而確保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2]。
“放管服”背景下,我國各高校均開展了對科研經費管理的調整工作,但成效不一。在宏觀政策指導下,已有多所高校的科研經費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也有一些高校由于沒有厘清相關政策、自主權落實不到位,科研經費管理效果差強人意。基于此,本文以NJ大學、WD大學以及JL大學三所科研經費管理效果較好的高校作為案例研究對象,針對其“放管服”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通過總結三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特點,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其他高校順利開展科研經費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內涵
“放”是指簡政放權,即政府將科研經費管理的部分權力向下轉移給高校[3]。下放的權力主要包括差旅會議費、橫向經費以及資金管理等方面,其中,資金可細分為結余結轉資金、間接費用、預算和勞務費等。“放管服”背景下,相較于以往政策,科研經費管理權力下放的力度大大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高校可以按照合同約定以及委托方的要求自主管理橫向經費,而以往政策未針對該類經費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造成縱向化管理相關經費的現象。第二,高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而在以往政策下,高校需要按照國家規定制定會議費及差旅費的開支標準。第三,高校可以自主確定間接費用中績效支出的比例,以往政策中的比例限制被撤銷。第四,勞務費的開支范圍相較于以往有所擴大,在原有的臨時聘用人員、無工資收入研究生的基礎上添加了輔助人員、聘用研究人員、訪問學者以及博士后等,費用標準也有所上升。第五,下放預算調劑權限、簡化相關科目,而以往政策下的預算調整需經多部門審核。第六,高校可以統籌安排2年以內結余的經費,只有在超過期限的情況下相關經費才會被收回。而以往政策下經費提供方通常會對結余部分的經費予以回收。
“管”是指放管結合,即在權力下放的同時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行為實施公正監管[4]。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高校需要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施行科研經費相關管理文件,以規范和約束自身行為,滿足責任與權力的協調性。第二,高校需要構建合理的內部監控機制,通過對科研經費使用狀況實施定期審核的方式確保科研經費使用的合理性,防止出現虛假票據、關聯交易等行為。第三,為了便于公眾監督,高校需要對外公布與科研經費使用相關的信息,如研究成果、結余資金、外撥資金以及間接費用、項目預算與調整等,具體可以通過創建公開專欄的方法實現。第四,教育部門、科技部門以及財政部門等機構也發布了相關文件,以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監督和管理,促進國家各項管理政策的落實。與此同時,為保障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與高校的經費自主權,中央對相關部門的管理權力進行了合理限制,從而有效規避了管理過度問題[5]。
“服”是指優化服務,即通過縮減過多的審批行為簡化流程,并通過強化服務的方式改善科研環境,降低科研成本,減輕科研人員的負擔并提升其工作積極性[6]。具體措施如下:第一,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達到提高經費處理效率的目的,具體可以通過培育科研輔助人員的方式來實現,如財務報銷員、財務助理等。第二,借助信息技術制定“便民措施”,為科研人員交流工作提供便利,如創建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臺。第三,針對邀請外專來訪、野外考察等無法獲取發票等特殊問題,完善報銷相關規定。第四,縮減評審檢查程序與次數,防止出現過度、多頭、重復檢查現象,降低科研人員及高校的負擔。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實施科研經費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高校情況介紹
1.WD大學。WD大學擁有34個學院(系),如醫學、信息科學、工學等,學科門類齊全。該校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擁有4 000余名科研人員,具備多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SCI論文數量在全國高校中均位居前列,曾獲得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以及國家自然科學獎。
2.NJ大學。NJ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21世紀學術聯盟成員,擁有工學、醫學、法學以及歷史學等30個直屬院系,部分學科已躋身世界百強之列,如材料學、化學。該校擁有多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與“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等,師資力量雄厚。該校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SCI論文數量一直位于我國各高校前列,科研成果蜚聲國內外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