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 要:在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之下,使得生產關系不再能夠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分配關系并沒有的能夠得到有效地解決。在我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生產關系得到了有效地調整,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促進。由此可見,個體利益分配與國家的法制有著重要的關系。本文從分配的視角出發,探究我國經濟學的發展路徑,尋找國家經濟法制建設與法學研究之間的關系所在。
關鍵詞:經濟法學;分配關系;發展路徑
分配關系對于經濟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影響著經濟法發展變遷的主要動力。通過我國對于分配關系相關政策的制定,分配關系的到了進一步的調整,國家經濟政策得到了不斷地變化。從某些角度來說,分配關系的改變對于我國社會發展起著一定的影響作用,可以說,分配作為貫通經濟法發展的經脈,不僅是關系著個人經濟利益,更是關系著國家利益,并且隨著改革的深入,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完善,經濟法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變得越來越強大,對于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有著重要的幫助,所以必須對分配關系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研究。
一、影響經濟學發展的因素
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之所以進行改革,是因為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關系遠遠更不上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分配關系作為生產關系中的重要內容,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很不利。于是我國率先在農村地區實施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農村改革得到了極大的成功。個體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調整對于經濟發的產生有著重要影響,正是由于個體利益的調整和分配的需要,經濟法出現了。如果說個體利益分配的需要是影響經濟學發展的基本因素,那么國家財政分配的需要則是影響經濟學發展的直接因素。由于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經濟落后,企業得不到利潤,迫使企業與國家必須進行改革,從而使企業與國家之間的分配關系得到有效地解決。但是想要解決期間的分配關系,就需要通過強大的法律法規來對其進行約束和規范,于是經濟法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對其進行宏觀調控。
二、經濟政策的變遷與發展
1.經濟政策的變遷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經濟政策的制定必須要依靠于分配關系的調整,且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產權關系變得越來越明朗,因此,各類經濟政策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也愈加突出。但是在改革初期,由于缺乏經驗,依舊能夠中一些經濟政策中看到計劃經濟的影子。因為那些重要的經濟政策都是國家制定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將依法改革作為了主要方針,對于經濟政策的制定也越來越成熟,從最初的集中到中期的開放,再到集中,通過不斷的變化,經濟政策也變得越來越明確,經濟政策的變化與相關法律的運用有著重要關系。
2.經濟政策對經濟的主要影響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在財稅手段的還未得到普遍的運用的情況下,國家不僅要考慮如何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提高個人的經濟利益,這顯得尤為困難。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財政政策對于分配關系的調整作用越來越明顯。在企業剛出現的時候,企業的形式較為單一,國家對企業的稅收政策也較為單一,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類型的增加,國家也針對不同企業采用了不同的稅收政策,實現了宏觀調控的目的,可以說,經濟發的發展與國家稅收政策的改變有著一致的變化。同時,在改革初期,個人經濟利益是與國家的財政分配之間緊緊相連,這就要求國家必須合理的解決好兩者之間的分配問題。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于國企,可以說這是國家進行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能夠減輕對于國企的監管力度,還能促使國企的發展??梢哉f,我國的經濟法受著不同時期思想政策影響,隨著生產關系的變化,經濟法的思想變化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經濟法得到了不斷地完善。
三、經濟法的建設與法學研究之間的聯系
經濟法的建設與法學研究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由于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與社會整體的法律意識較為薄弱,國家的法制建設還未完善,尤其是在經濟法的制定之上,并沒有完善、健全的規制。加之國家對于改革開放的目標不準確,人大立法能力不強,而國務院又是國家經濟立法的主要主體,因此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對于經濟法的制定有著不一樣的意見。但是隨著之后商品經濟法的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初具規模,穩定的市場體制對于經濟法制度的形成有著必要的關聯,于是人們對于市場法的認知越來越深刻,經濟法制度的形成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動。我國用實踐證明了,分配關系的變化推動力經濟體制的改革,進而影響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經濟法得以出現,并得到了不斷地發展。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各方面因素都影響著經濟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是分配制度還是影響其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他是貫通中國經濟法學發展的經脈。我們可以發現,經濟法就是能夠有效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的法律,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幫助國家經濟政策的建設與完善。
四、結論
從一方面來說,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因在于個體利益分配的影響,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家財政分配是國家改革開放的直接原因,綜上所致,改革開放就是國家對于分配關系的不斷調整的過程。正是由于分配關系的調整,使得經濟法的出現與發展??梢哉f,分配作為貫通經濟法發展的經脈,不僅是關系著個人經濟利益,更是關系著國家利益,對于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與經濟法的制定都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解決好分配關系,才能保障經濟法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曉峰.預算法視角下的中央與地方關系——以事權與支出責任分配為中心[J].法商研究,2015(1):24-28.
[2]張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研究——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初次流轉為視角[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4(2):53-56.
[3]王光利.社會利益分配非均等化根源剖析——以文化身份為研究視角[J].探索,2014(5):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