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的發展促使雇傭關系也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在中國的市場上,雇傭關系是處于不均衡的狀態,雇主的地位要高于雇員的地位。因此,在解雇保護制度上,我國對雇主的法律責任要求比雇員高。但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寬松的解雇保護制度可以看出,一味的提高雇主的法律責任容易降低雇傭關系在市場上的資源優化配置。因此,筆者認為我國解雇保護制度可以借鑒西方勞動法的一些優勢,以期進一步完善我國勞動法,并提出兩個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第一,調整無過失性解雇保護力度。第二,可以有針對性的家中違法解雇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解雇保護制度;勞動合同法
現如今,我國《勞動合同法》正在起步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的《勞動合同法》還存在一定差距與不同。解雇保護制度是《勞動合同法》中重要組成內容,從目前來看,我國解雇保護制度對雇主的法律要求十分嚴格,不利于實現雇傭雙方在市場上資源優化配置,而西方發達國家解雇保護制度的法律環境相對降為寬松,兩種不同的法律制定政策為本文對解雇保護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線索和支持。
一、問題的由來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全民雇傭時代”。雇主和雇傭人員以《勞動合同法》為前提達成契約交易。我國的《勞動合同法》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相距深遠。其內在的構建方式與完善程度還有待提高。其中一個弊端事是我國《勞動合同法》眾關于解雇保護制度采用的事正面許可立法模式,沒有將雇主違法解雇行為的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程度區分開來,這樣容易導致雇員遭到權益侵害時無法保護自己。因此。本為就解雇保護制度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二、中美解雇保護機制的對比分析
由于我國的《勞動合同法》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本文以解雇保護制度為例,分析中美解雇保護機制的差異。美國的解雇保護制度十分寬松。雖然。無法持續性的給美國雇員以保護。但是美國的市場貿易供求關系是呈現均衡性的發展態勢,市場中的雇傭與解雇主要建立在有效的市場機制中,以優勝劣汰法則實現對雇主的制約,從而達到了保護雇員的目的。所以,即使美國實行寬松的解雇制度,但是在多元文化背景因素的制約下,美國雇員在被解雇的時候,仍然能享受比較高的失業津貼。相對于中國的雇員來說,津貼水平遠在中國雇員之上。我國的解雇保護制度,雖然在保護水平低于美國,但是從解雇保護法律的相關配置要遠遠強于美國。之所以,后期雇員在解雇的時候的保護力度較低,是由于法律對于侵害雇員的保護條款制定不夠嚴謹,削弱了雇員在解雇過程中的保護強度。其次,我國集體勞動契約關系正處于蓬勃發展期,工會的地位不高,無法真正做到替雇員謀福利的重任,許多關于集體勞務合同都是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保護雇工的作用。最后,我國目前雇傭市場是供大于求,雇員的替代性和流動性較大,雇主則占據重要的地位。為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在下面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意見和看法,以期不斷的完善我國解雇保護法律制度,讓雇員在解雇期間做到有法可依,從而保障自己的勞動權益不受侵犯。
三、如何完善我國解雇保護法律制度
首先,調整無過失性解雇保護力度。從美國的解雇保護機制可以看出,雖然美國的解雇保護制度十分寬松,但卻高度給予了雇主的人事管理權,最大程度的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國可以適當的調整無過失性保護力度,一來是可以給于雇主人事管理權,讓雇主根據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二來是可以增加解雇保護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性。
其次,可以有針對性的家中違法解雇的法律責任。上述政策,一方面是要實現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另一面可以提高解雇法的現實性。但是,在違法的形況下,還應有針對性的提高雇主違法解雇保護法的法律責任。這樣可以既有針對性的防范違法解雇現象的發生,又可以保持市場的資源配置的靈活性。
四、結語
我國解雇保護法是《勞動合同法》重要的內容之一,可以相對應的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關于解除勞動關系的相關制度,從而不斷的完善和豐富我國《勞動合同法》的內在體系。通過上述分析,筆者針對性的提出兩個意見:第一,調整無過失性解雇保護力度。第二,可以有針對性的家中違法解雇的法律責任。通過這兩個建議,可以讓雇主的高地位逐漸像雇員傾斜,并且實現雇傭關系在市場上資源的高效配置。
參考文獻:
[1]常凱.勞動關系的集體化轉型與政府勞工政策的完善[M].中國社會科學,2013(06).
[2]王全興,謝天長.我國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整體推進論綱[J].法商研究.2012(03).
作者簡介:
符延孟(1994~ ),男,漢族,海南海口人,法學本科。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