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船舶留置權,是指在海事合同中,一方當事人在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時,有權留置所占有的船舶,保證其債權得以優先受償。本文以船舶留置權為研究對象,簡析概念,分析船舶留置權中占有要件;區別分析船舶優先權,最后尋求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船舶留置權;船舶優先權;占有;留置權
一、船舶留置權的概念
1.船舶留置權與留置權
談到船舶留置權,一定會先想到留置權。《民法通則》雖將留置權規定在“債權”一節,但通說認為留置權是擔保物權。留置權具有“二次效力”的特征,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觸發第一層效力,債權人有權繼續占有標的物;繼續占有經過一定期限后,觸發第二層效力,將留置的標的物折價變價優先受償。船舶留置權繼承了這一特點。除了效力特征,船舶留置權還具有自身特點。一是主體限定性,船舶留置權只限造船人、修船人享有,盡量減少排在船舶抵押權之前的優先受償,提高船舶抵押權人的受償機會,鼓勵航運投資項目。二是客體局限在以造船合同、修船合同而占有的船舶。
2.船舶留置權與占有
占有是船舶留置權的成立與存續的要件。占有究竟是一種事實還是一種權利一直存在爭議。我國學者持有權利說和事實說兩種學說觀點。經過眾多民法學者深入研究,通說占有是一種事實狀態,強調可處分性。船舶留置權要求權利人要實際占有船舶,一旦失去占有,不再享有船舶留置權??梢姡傲糁脵嘀械恼加芯褪鞘聦嵳f的占有。
二、船舶留置權與船舶優先權
兩者都是海事權利,難免有競合的情況發生。以德國為代表,認為優先權優先于留置權受償。細分析下來,船舶留置權主體僅限于造船人、修船人。造船人的船舶留置權一般不會與修船人的船舶優先權競合,因為船舶處于建造之中,未投入運營,不會產生優先權的問題,而經常與傳船舶優先權競合的是修船人的船舶留置權。
從實現條件來看:舶優先權不需要實際占有,修船人行使該權利不僅要求他們要現實占有,一旦失去占有,不再享有船舶留置權,且所擔保的債權也只限于合同一方未按約定支付造船修船費用。條件更苛刻,但受到的保護卻低于優先權,明顯是不公平的。現實生活,很多情況修船人逼不得已活出與信任或承諾在債務人未清償修船費用會放走船舶,留置權滅失。
從價值角度來看:船舶優先權的實現,以船舶的存在為前提,船舶價值越高,優先權實現的越充分。船舶優先權中,除了救助具有保全價值的性質外,一般不具有提高船舶價值的作用。而船舶留置權不同,修船使船舶再次利用,與船舶優先權中海難救助,共同海損所起到的效果一致,有故障的船舶在海上行駛,是可預見能帶來的破壞的,增加了海難的幾率。維修保養的幾率比海難的幾率大很多。但是海難救助與共同海損卻優先于修船人的債權受償,有失公平。可以借鑒他國,美國學者認為造船人、修船人的船舶留置權實質上是一種船舶優先權,并將船舶修理費用專門列為一項船舶優先權,與船長必要費用支出游戲安全處于同一位次。筆者認為,如果二者發生競合,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在產生船舶優先權后,船舶留置權人對通過其勞動是該船獲得增值部分有權在船舶優先權人之前獲得受償,就更為合理,但對船舶留置權人惡意增值部分除外。我國是世界公認的造船基地,保證造船人的利益意義重大。
三、船舶優先權規范的邏輯空缺
我國《海商法》對船舶留置權規定簡略,內容上有很多空白,與其他相關制度容易產生沖突,具有不完整和不確定性。一是主體概念狹義。二是對占有要求有硬性要求。除此之外,上期修理欠款是否可以留置本期船舶,船舶留置權人所占有的船舶不一定為債務人所有該如何處理等等問題都是司法空缺,存在爭議。
《海商法》對船舶留置權只有一個定義,并沒有建立相關制度,比如成立要件只有積極要件,沒有消極要件,沒有規定權利消滅的專屬法條,我們只是推定了喪失占有即權利消滅。船舶留置權雙方的權利義務沒有明確規定,船舶留置權內容不完善,程序上也是漏洞百出,只能借照《物權法》來參考。 船舶是《海商法》所建立的制度中最基礎最主要的客體,應該建立特殊的、符合船舶特點的制度來指導實踐,前文所述的諸多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通過完善《海商法》來徹底解決。
四、對船舶留置權現行法的思考
《物權法》是一般法,《海商法》是特別法,《海商法》沒有明確規定的,都可以適用一般法,但這種模式選擇,會導致物權法適用一元論,漸漸忽視海商法的特別之處。我們要堅持二元論,在借鑒留置權的基礎上,對海商法補充完善。
擴大船舶留置權的主體。海事實踐中,潛在的有權留置船舶的主體主要包括:港口經營人、光船承租人、船舶拖帶人、海難救助人等等。
增加可留置情形。該船產生的債權,考慮到實際情況,方便留置權人權利的實現,可以留置該債務人的其他船舶;如果不是因為船舶產生的債權,為了保證債權人的利益,可以通過留置債務人的船舶進行清償,保障海運事業。
添加船舶留置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或者通過對占有的救濟來保護船舶留置權。但需注意一點,船舶留置權以外的人申請扣押,船舶必須移交法院占有,船舶留置權人不得以留置權對抗法院。此時喪失占有能否導致船舶留置權消滅呢?筆者認為:這是由船舶留置人的直接占有轉化為法院直接占有,船舶留置權人間接占有。顧此時船舶留置權并不消滅。如果法院釋放船舶,恢復直接占有。簡而言之,留船舶置權不受扣押影響繼續存在。若船舶留置人自愿放棄占有,則留置權消滅。當船舶被拍賣后,可以就船舶留置權擔保的債務優先受償。
參考文獻:
[1]梁慧星.中國物權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
[2]司玉琢.海商法專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安壽志.論占有與船舶留置權[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2(10).
作者簡介:
趙一倩(1995~ ),女,漢族,遼寧撫順人,遼寧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