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刑事訴訟的過程中,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權利得到保障與平衡是司法中必然發生的規律。而在我國的法律中,對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訴訟地位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與要求。這對于平衡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權利關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在當前權利保障的體系中,依然存在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存在權利失衡的問題。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就是探索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間的權力平衡問題,并探索出相應的,合理的平衡之法,從而在刑事訴訟中權利得到穩定、適度的平衡。
關鍵詞:刑事訴訟;被告人;被害人;權利平衡
一、被告人與被害人權利關系的歷史考察
在形式訴訟中,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關系是隨著人類的歷史發展而不斷變化,其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雙方權利的漠視階段,二是被害人權利的弱化階段,三是雙方權利的重視階段。
在早期的訴訟程序中,控訴權主要是以私人起訴作為主要的原則,控訴的權利基本都是由受害人可以享有。而這就造成在訴訟中法官是處于被動的狀態。如果犯罪行為直接侵害了統治階級的利益關系,那么國家則會主動追究犯罪行為。由此可見,在早期的訴訟中,當事人的之間的平衡關系并不是非常明顯,同時也沒有得到社會高度的重視,大部分都是以漠視的態度去對待。
而到了資產階級革命之后,權利與權力之間的關系則出現了不通過的認識。在社會之中,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開始被要求回到原來的位置狀態。而人們也開始逐漸認識到權利保障的重要性。但是,人們在訴訟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更加傾向于通過制約司法權力的方式來看待關于權力保障的問題。
二、被告人與被害人權利失衡之根源
(一)價值目標的沖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博弈
隨著訴訟地位的提高,被害人在享有權力有利一個很好的提升,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維護被害人的權利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懲罰犯罪或是保障人權之間也會存在價值選擇困境。如果在刑事訴訟中,價值取向出現了偏頗問題,都會給社會與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反動力。因此,如何打擊犯罪并保護人權,在通過價值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只能做到相對的滿足,而無法真正做到絕對的滿足,由此這具容易造成一定沖突。
(二)利益結果的沖突——訴訟目標與實體利益的對立
在刑事訴訟中其涉及到許多不同的利益問題,主要有: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利益等。從刑事訴訟的本質來看,其主要目的就是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且是通過控制犯罪和保障公民權利的方式來實現,由此,這也是解決和調節社會利益沖突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從訴訟目標與利益角度來看,被告人是非常希望得到充分的辯護機會,通過提供真實可靠的證據,以及合理的陳述理由,在被裁決充分采納,從而做到定罪量刑。而被害人則非常希望司法機關快速查獲犯罪人,并快捷的進行訴訟程序。由此可見,在刑事訴訟中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存在很明顯的利益沖突。
(三)權利保障與訴訟效益的沖突——訴訟價值實
訴訟效益指的就是訴訟價值的有效保障,在實現過程中必須把公平和正義放在首位,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中,要加強關注訴訟效益的問題,要把訴訟效益放在司法資源的有限性之中考慮與運用,從而可以合理的減少司法資源的消耗。而對于當事人權利保障而言,其主要是在訴訟過程中為了確保訴訟程序的公正性而導致訴訟資源耗費的增加。
三、被告人與被害人權利平衡之進路
(一)權利平衡的關鍵
1.公正、效益的最大彰顯
從刑事訴訟的要求來看,公正與效益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效益必須要以公正作為前提條件,而公正則是在效益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刑事訴訟中,其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對案情的勘察與分析,使不同主體的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在解決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利益矛盾時,則可以采用和平非自主的方式來實現,從而可以使混亂的社會秩序得到恢復。所以,在刑事訴訟的過程中,要充分保障被害人與被告人之間各自的合法權益,最大彰顯出公正與效益之間的關系與作用。
2.實體、程序的二重選擇
為了保證刑事訴訟中的權利平衡,則實體與程序在其中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在刑事程序中,其具備很好的實體性與程序權。從司法的本質來看,懲罰犯罪與權利保障之間是不會存在矛盾,同時,在保護人權的過程中并不意味著被告人失去了法律責任,而被害人的并不是無法得到相應的補償。因此,刑事訴訟中的權利不應該存在二元對立的思想。
(二)權利平衡的方法
1.權利的平衡應處在動態中
在司法實踐中,平衡不是一個靜止的概念,而是應該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權利的平衡應該兼顧多元化的價值,在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權利平衡中,應該針對不同的訴訟階段和訴訟主體采取不同的權利保護措施。例如,在偵查近階段中,是非常容易出現侵犯犯罪嫌疑人權利的現象,因此,這就需要通過平衡階段的適度要求來加強重視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護工作。但是到了審判階段中,法官就應該要平等保護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之間的權利,不能出現偏頗現象。
2.權利的平衡需穩定進行
對于權利保障的平衡而言,可以當做是一種動態平衡,想要保持其良好的穩定性則需要一個支點,而這個支點指的就是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在犯罪行為中,不只是損害了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利益,而且也使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在刑事訴訟中權利保障體系就必須考慮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是否受到影響。通過平衡這兩種利益來實現權利保障。
參考文獻:
[1]唐棟.淺論我國被害人權利的保護——“徒有其表”的當事人[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03):74-81+111.
[2]吳波.走向平衡:對被害人和被告人權利保障的關系思考[J].犯罪研究,2004(05):29-35+56.
作者簡介:
唐舒欣,男,漢族,海南臨高人,法學本科,海南師范大學學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