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民法總則中的“民事責任”一章進行分析闡述,形成一個體系完整、規則正確、便于操作、卓有實效的民法典總則編下的民事責任規則體系,成為民法典總則編中重要的、具有閃光點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發揮更有效的法律調整作用。
關鍵詞:民法總則;民法典總則編;民事責任;得失調整
一、《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一章的基本理由
(一)學界對《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不同看法
第一個方面是肯定這種說法,持贊成意見。這類學者認為,《民法通則》包括了關于民事責任的相關內容,而且在整體邏輯上面,展現出來的是“權利——義務——責任”這樣一對一的關系,但是,不能完全按照《民法通則》行使的抽象民事責任制度,而應該選擇清晰明了,有具體內容的民事責任制度。
第二個方面是否定這種說法,持反對意見。這類學者認為,《民法通則》中所包含的民事責任內容,其實在實際的運用當中并不是很成功,而且《民法總則》里面所包含的債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各類民法都有著各自定義和表現手法,所以不可能實現統一將民事責任內容包含到《民法總則》里面。
(二)比較法分析
在目前的11部德系民法典著作里面,沒有專門的一章節來解釋“民事責任”但在其他內容表現上出現了兩種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完全不規定民事責任,第二種情況是新設了“民事權利行使與保護”的內容,將民事責任內容進行完整解釋。《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總則編第二章規定了“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產生,民事權利的實現與保護”。《土庫曼斯坦民法典》第一章“基本規定”第二節規定“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產生:民事權利的行使與保護”。這幾本著作的相似之處便是都特別保護民事權利的名譽和榮譽。同理,我國在《澳門民法典》撰寫上面也有著相同的內容。
二、《民法總則》“民事責任”一章規定的得失
(一)規定得比較好的條文
(1)《民法總則》里面的第177條做出了這樣一個規定,以責任規則為前提條件,按照相應的責任做出相應的承擔,這是經過許許多多實踐總結出來的道理,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但這項要求出臺,對指導法官如何正確使用法律具有重要意義。
(2)《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都提出了有關連帶責任的提法,在后期也根據社會實際情況,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和更新,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完整,整體來說屬于一個準確的民法規范。
(3)《民法總則》在第179條規定里面講述了11種應該如何承擔民事責任的方法,這11種方法最開始則是來自于《民法通則》里面的內容,在原有的承擔民事責任方法的基礎上,增加新內容,使整個理論體系更加具備完整性和科學性。
(二)《民法總則》民事責任規則存在的問題
(1)民事責任的整體概念仍然制度不準確的現象。《民法總則》第176條明確規定“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這些內容表述的內容過于籠統,沒有把具體涉及到的事物清清楚楚的表達出來,存在邏輯混淆的現象。
(2)民事責任的內容不夠全面,存在片面性。制度不完整,就給社會大眾帶來一系列的疑惑,不清楚該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民法總則》里面的第177、178條,這兩條制度只是簡單的解釋了何為按份責任和連帶責任,沒有延伸觸角,將其他形式的責任狀態稍加講述,好形成對比,讓社會大眾更好的認識到按份責任和連帶責任這兩種形態。其實從很多的案例可以分析檢驗出來,有的責任人除了需要承擔按份責任和連帶責任,還有一種并不屬于這類型的責任需要承擔。
三、編纂民法典總則編應對民事責任規則進行必要調整
(一)明確界定民事責任的概念
編纂成功的民法典總則,第一要素就是需要明確的知道民事責任的基本概念,想要僅僅通過邏輯分析來推理出該項定義,是不具備成功性的。尤其是目前對人民群眾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盡快清晰明了的界定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二者之間所產生的關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改進民事責任承擔的合并適用規則
在《民法總則》第179條第3款提出來這樣的一個問題,即“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合并適用”,這是個較為常見的制度,這項規定的提出,事實上就可以證明《民法總則》的內容分別適用于民事責任承擔者和民事責任追究者,但是依然還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案例如何使用,在什么范圍使用最為恰當,還是要在后期的實踐中得以論證。
參考文獻:
[1]楊立新.多數人侵權行為與責任理論的新發展[J].法學,2012,7.
[2]楊立新,王毅純.我國善意救助者法的立法與司法[J].求是學刊, 2013,3.
[3]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74.
作者簡介:
徐慶丹(1994~ ),女,漢族,海南東方人,法學本科,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