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舉
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動物園為諸多消費者提供了便利,伴隨游覽過程中的動物傷人事件引發(fā)的爭議也日趨增多。本文將從責任主體和歸責原則兩方面明確動物園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動物園;責任主體;過錯推定責任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野生動物園為諸多游客提供了便利,伴隨著該產(chǎn)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動物園動物的傷人事件時常發(fā)生,動物園和游客之間就法律責任的爭議也不斷增加,實踐中往往因法律規(guī)定的欠缺以及個人認識的不同,處理結果各異。故而,如何分配動物致害中動物園的法律責任是有效化解法律糾紛,構建穩(wěn)定法律關系之基礎。
一、動物園作為責任主體的條件
按照當下法律規(guī)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動物園承擔的責任要比普通情形中的動物侵權少,基于此特殊性,此種情形下的動物園必須明確其范圍,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必須具有獨立的主體資格
作為社會機構的一類,動物園在對內(nèi)管理和對外經(jīng)營中并不存在法律障礙,但一旦發(fā)生動物致害的事件時,享有獨立的主體資格是動物園作為責任主體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知道,法人可以對外獨立承擔責任,當動物園享有法人主體資格時,其作為責任主體無可厚非。若不具有獨立的法人主體資格時,該種情形下的責任主體就不再是動物園,而應當是對動物園行為擔責的自然人或者法人。
(二)必須具有相應的經(jīng)營和管理資質
動物園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yè),其經(jīng)營管理活動具有相應的特殊性,因為動物本身就帶有潛在的危險。因此要求動物園必須具有不同于普通行業(yè)的管理資質,行政審批是不可或缺的步驟,并且應當嚴格進行,取得相應的行政許可后方可開設經(jīng)營,否則,任何自然人和法人以及其他機構均不可進行該活動。另外,對動物園的設計和施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內(nèi)容,都需通過行政審批程序,并且取得相應的資質后方可進行,否則均不可隨意進行。
二、動物園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
動物園動物有侵害行為時,按照法律規(guī)定應對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與此同時,也有學者認為僅僅適用一項原則來解決實踐案件是不嚴謹?shù)摹T蛟谟诤蜔o過錯責任原則相比較,動物園的責任有所減輕,游客的責任便隨之加重,從而對游客的保護將會非常不利。也有其他學者認為不應當減輕動物園的責任,因為與動物園相比較,游客作為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減輕動物園的責任不利于保護游客的利益。如何判斷動物園是否盡到了其應有的管理職責缺乏具體的法律支撐,認定其責任的有無存在許多阻礙。
所謂過錯推定責任原則,指的是在發(fā)生了損害結果的情形下,過錯由法律直接歸結給行為人,初步判定不利后果的發(fā)生是因為行為人的行為存有瑕疵或錯誤,若其無法說明自己行為正當,那么就要負擔由此產(chǎn)生的某種法律規(guī)定的責任。依照目前的有關法律條文,動物園里邊的動物侵害了相對人之后,該事件中的過錯首先判定給作為責任主體的動物園,受到動物侵害的一方?jīng)]有舉證義務,而是要求動物園證實自己的經(jīng)營管理等行為得當。就其本質而言,過錯推定原則并不是一項完全獨立的歸責原則,而是一種特別的過錯責任原則,只是舉證責任的負擔主體不同。如此一來,受害人的舉證責任得到減輕,使得受害人在訴訟中處于有利的地位,加重動物園的舉證責任,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可以得到切實保護,目的在于發(fā)揮出法律主持社會正義,維護社會公平的重大意義。適用該原則的合理性在于下兩點:
第一,與普通動物的飼養(yǎng)人和管理人一樣,動物園也通過對動物的控制來保證游客不受侵害,本質上不存在差別。不同之處在于動物園中的動物種類繁多,危險性也存在差異,尤其是野生動物園中的動物攻擊性和危險性遠大于普通的飼養(yǎng)動物。與之相應,動物園中的防護措施也較為全面,主要有設置各類隔離防護設施,限制動物的有限活動范圍和游客的安全游覽范圍,對動物的控制力要強于普通飼養(yǎng)動物,同時其管理經(jīng)驗較為豐富,救助措施更為專業(yè),故而,不能把該類案件和普通的動物侵權案件同等對待,理應有特別的處理方式和責任負擔原則。
第二,就其經(jīng)營性質而言,主要有營利性和公益性兩種。對于營利性動物園而言,有學者認為應當依照收益與風險并存原則,由動物園承擔無過錯責任,此種觀點顯然有失偏頗。即便是營利性動物園,在動物園收取游覽費用的同時,游客也獲得了觀賞游覽的機會,可以滿足其認識了解各類動物、休閑娛樂等愿望,如此一來游客也是獲益者,按照此原則,游客也要承擔部分風險,僅采用無過錯責任對動物園顯然是不公平的。而對于公益性動物園而言,其設立目的就是無償向游客提供服務,在此情形下,將責任直接歸于動物園將會嚴重挫傷公益精神,無益于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
總之,在動物園里的動物給人帶來損害的事件當中,采用過錯推定責任的特殊原則,并不是讓動物園完全不承擔責任,只是相比于無過錯責任其負擔有所減輕,但又比過錯責任更重,并且動物園本來就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質,該原則的適用較為合理,只是缺乏更為細化具體的規(guī)定配合適用。通常情形下,發(fā)生動物傷人事件時責任應當在動物園和受害者之間分擔,若損害事實的發(fā)生系第三人的挑逗行為所致時,此時的責任應當在三方主體之間分擔,即動物園、過錯第三人和受害者。當動物園管理不當,第三人有挑逗行為,受害者自身也有過錯時,能確定具體的責任比例時按照各自的份額承擔,不能確定則平均分配。
參考文獻:
[1]房紹坤.試論動物致害的民事責任[J].中外法學,1992年第6期.
[2]周友軍.我國動物致害責任的解釋論[J].政治與法律,2010年第5期.
[3]【德】克雷斯蒂安·馮·巴爾,張新寶譯.《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德】福克斯著,齊曉琨譯.侵權行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版.
[5]楊彪.動物損害與物件損害[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6]張新寶.侵權責任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7]楊立新.侵權行為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