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礦
維護職工利益、關心職工生活是國有企業工會的一項重要職能。當前在煤炭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煤礦職工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一些低收入、患病或突發變故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難。面對這種現狀,翟鎮煤礦工會通過開展志愿服務、發放救助物資、創辦職工大講堂等措施幫扶救助貧困職工家庭,開展送溫暖行動和“暖人心”工程,解職工之難、暖職工之心。
一、建立協調總站,開展多層次的志愿服務活動
近年來,翟鎮煤礦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先后在新疆、內蒙、山西等省區收購、參股、托管7座礦井,外出創業人員3000多人。為解除外出創業人員和困難人員的后顧之憂,我們圍繞“前方創業,后方有我”主題,完善外出創業服務機制,打造了青年“星火”、老年“霞光”、女工“愛心幫辦”三大志愿服務品牌,組建了500余人的志愿服務隊伍,為創業者和創業家庭辦實事、解難事,滿足了企業創業發展需要。2013年,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對三大志愿服務品牌進行了商標注冊。為充分發揮志愿服務作用,我們做了幾項工作。
一是整合隊伍,對青年“星火”、老年“霞光”、女工“愛心幫辦”三大志愿服務隊進行整合,建立了志愿服務協調總站。全年統一規劃57個服務項目,實現“一體化調度、一體化考核”,提供定制化、點對點、特色性、互補式服務。今年以來,三大志愿服務隊圍繞代理月嫂、心理疏導、家電維修、家庭病房等各類服務316次,走訪創業家庭1386戶,發揮了協同優勢、放大了品牌影響。
二是分類服務。制定服務方案,建立困難家庭分類施助檔案,開通24小時服務專線,對困難家庭做到了急事、難事、心事“三必幫”,實現了全方位、多層次、覆蓋式服務。根據“愛心幫辦”組織狀況、人員構成,探索“分類服務”機制。健全志愿者個人檔案,收集志愿者服務技能、服務特長等價值信息,采取女工委牽頭、老中青配合、三部門聯手的方式,組建了20支女工“紅燭”志愿服務隊、21支青工“星火”志愿服務隊、7支老年“霞光”志愿服務隊。“紅燭”志愿服務隊開展代理月嫂、家政服務、兒童照料、心理疏導等“心連心”服務活動;“星火”志愿服務隊開展管道疏通、家電維修、農忙幫工等“點對點”服務活動;“霞光”老年志愿服務隊開展紅白理事、家庭醫生等“老幫老”服務活動。
三是創業服務。針對服務外出創業者家庭,開展愛心幫辦志愿服務活動,全年開展上門服務68戶次,發放祝福剪紙、春聯128份,電話、走訪省外創業家庭768余戶次。針對創業者家庭可能出現的突發性問題,設立“愛心基金”,通過行政撥款、慈心一日捐、志愿者捐助等途徑歸集服務資金,保障了服務基金來源。針對一些創業者家屬存在的心理問題,開設“愛心講堂”,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情感溝通,及時給予心理疏導。針對創業者家庭生活需求,開設了餐飲服務、物業繳費等優先服務窗口,為創業家庭提供水電暖優先維修、子女周末免費看護等“專屬服務”。
二、設立愛心幫扶超市,實施“困難幫扶”工程
一是設立全礦愛心幫扶超市。為做好幫扶救助工作,切實解決特困職工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經研究實施“暖心”工程,成立了翟鎮煤礦愛心幫扶超市。實行“一站式”服務,為226名困難職工建立幫扶救助檔案,購進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把職工捐贈衣物、日常生活用品、家用電器等物品匯集到幫扶超市,讓需要的職工自愿領取。此外,2015年為13名低保家庭發放救助金5.7萬元,救助殘疾人家庭、困難職工和單親困難女職工發放救助金2.25萬元,金秋助學發放救助金1萬元,發放大病救助款18.6萬元。全年幫扶低保、困難、殘疾職工、大病救助、金秋助學等127人次,共發放救助金27.55萬元。不論是撥款人均數還是救助人員數均列集團公司第一。
二是加強組織動員力度,發揮礦工會、車間工會、班組三級組織作用,礦工會在保證礦專項資金及時足額撥付的同時,積極開展好“慈心一日捐”活動,發動全礦4500多名職工捐款11.76萬元,為幫扶救助提供充足資金支持;基層車間工會自發捐款8.9萬元,幫扶救助9人;班組建立員工生活檔案,形成員工互助機制,班組長定期開展談心談話活動,了解職工思想狀況,及時落實幫扶措施。對于殘疾職工的幫扶,礦上積極運用政策,為殘疾職工辦理了分戶,為享受低保提供便利。
三是推廣“幫辦紅旗戶”“互助基金”“愛心基金”等成功經驗,增強車間工會幫扶救助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社區樓長、片長每月一次入戶了解、排查,準確掌握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大病致困戶、意外至困戶情況,健全困難家庭動態管理臺賬,做到“六知一定”:知家庭住址、知生活狀況、知致困原因、知患病情況、知進低保情況、知子女就學就業情況和定救助措施,及時全面掌握職工困難情況。
三、創辦職工大講堂,豐富職工精神生活
不僅是物質溫暖,還有精神溫暖。為滿足職工互相幫助、分享知識、學習技能的需求,提升職工群眾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礦整合健康、道德法制、安全、才藝、技能講堂形成“五位一體”的職工文化大講堂,全年安排講堂60場次,今年來,舉辦講堂58場次。健康講堂邀請了北京糖尿病專家給大家講授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防治,邀請礦醫院的大夫給井下職工講解外傷包扎搬運、心肺復蘇急救方面的知識,讓職工對疾病的防治,突發事件的救治有了更深的體會。道德講堂將全礦涌現的集團公司道德模范、道德建設示范點等先進典型上講臺,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感化教育職工,引導帶動全礦形成了崇德揚善、敬業奉獻的良好風氣。才藝講堂聘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剪紙技藝的傳授,將安全文化和美好祝福與傳統民間藝術相結合,拓展了安全文化和精神文明傳播的新途徑。技能講堂在女工、家屬中開展母嬰護理師培訓,參加培訓班人數263人(其中在職女工35人、退休女工86人,家屬142人),培訓結束后,有26名女工、家屬考取了高級母嬰護理師職業資格證,并在“泰山大姐”家政服務中心進行的實習,其中有2名被介紹到濟南從事母嬰護理工作,月薪5500元左右,4名在泰安、6名在新泰,月薪3000~5000元不等。培訓班讓帶孩子、伺候月子的概念也都與以往有了不同的認識和改變,無論是婆婆還是母親都了解掌握了科學的護理方法和技能,避免了因觀念不同造成的家庭矛盾,促進了家庭和諧。